方劑組成解釋
淡竹茹湯中包含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止嘔: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止嘔降逆之效,適用於熱邪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反胃、口苦等症。
2. 潤肺止咳: 竹茹還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燥熱咳嗽、痰少咽乾等症。
淡竹茹湯中加入竹茹,正是利用其清熱止嘔、潤肺止咳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淡竹茹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淡竹茹清熱化痰,麥門冬滋陰潤肺,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 清熱生津:淡竹茹清熱解毒,麥門冬清心除煩,生津止渴,可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渴咽乾等症。
- 保護胃黏膜:麥門冬具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與淡竹茹一起,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胃部不適。
綜上所述,麥門冬在淡竹茹湯中起到潤肺止咳、清熱生津、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與淡竹茹相配合,增強了方劑的療效。
淡竹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淡竹茹性寒,甘草性甘平,兩者搭配能緩和淡竹茹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對脾胃造成負擔。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與淡竹茹同用,能加強其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甘草在淡竹茹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其療效。
淡竹茹湯中加入小麥,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解清熱,滋陰潤燥: 淡竹茹性寒,善清肺熱,但其性偏燥,容易傷陰。小麥性甘涼,能和解藥性,並滋陰潤燥,緩解淡竹茹的燥性,避免過度傷陰。
2. 協調藥效,增強療效: 淡竹茹擅長清熱化痰,而小麥則能養心安神,兩者配合,可使藥效更加協調,不僅清熱化痰,還能兼顧心神安寧,提高治療效果。
淡竹茹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降逆:淡竹茹性寒,善於清熱化痰,但其寒涼之性易損傷脾胃陽氣,而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和胃降逆,可緩解淡竹茹的寒性,避免其對胃部的損傷,使藥力更趨平和。
- 調和藥性:淡竹茹主要用於治療熱痰壅肺、咳嗽氣喘等症,而生薑則具有發散風寒、止咳化痰之效,兩者配伍,既能清熱化痰,又能溫散寒邪,相得益彰,使藥效更顯著。
淡竹茹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淡竹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但長期服用容易傷脾胃。大棗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可以緩和淡竹茹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
- 增強藥效:大棗與淡竹茹相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大棗的補中益氣作用,可以增強淡竹茹的清熱解毒功效,使藥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淡竹茹湯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産後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悶亂不解」,屬產後氣血虧虛、津液耗傷,兼有痰熱擾心之證。產後失血多致陰血不足,虛熱內生,上擾心神則虛煩悶亂;清竅失養則頭痛;氣隨血脫,肺胃氣虛故短氣欲絕。方中重用麥門冬、小麥滋陰養血,配伍人參、甘草益氣生津,半夏、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寧心,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共奏益陰補氣、清熱除煩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滋陰清熱:
- 麥門冬(2兩半)甘寒潤肺胃之陰,清虛火,針對陰虛煩悶。
- 小麥(2兩半)養心除煩,《金匱》用於「婦人臟躁」,助安定心神。
益氣補虛:
- 人參(1兩半)、炙甘草(1兩)補元氣、生津液,改善短氣乏力,合麥門冬為「生脈散」之意,氣陰雙補。
化痰和胃:
- 半夏(2兩)降逆化痰,配伍淡竹茹(如指大)清熱化痰,解悶亂,共調氣機升降。
- 生薑(7片)佐制半夏毒性,兼散水氣,助脾胃運化。
健脾安神:
- 白茯苓(1兩半)健脾滲濕,寧心安神,輔助小麥緩解心煩。
- 大棗(3枚)補脾和營,與人參、甘草共固後天之本。
全方配伍特點:以甘潤滋陰為基礎,益氣兼化痰熱,標本兼顧。產後多虛多瘀,此方避苦寒傷正,透過輕清竹茹、甘平小麥等,清熱而不伐胃,補虛而不滯邪,尤適於「虛中夾痰熱」之證。
傳統服藥法
麥門冬2兩半(去心),小麥2兩半,甘草(炙)1兩,人參1兩半,白茯苓1兩半,半夏(湯洗7次)2兩。上銼散。
每服4大錢,以水2盞,加生薑7片,大棗3枚,淡竹茹1塊(如指大),煎7分,去滓,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淡竹茹湯, 出處:《經效産寶》卷下。 組成:淡竹茹8分,乾葛8分,甘草6分,麥門冬3合,小麥2合,石膏12分。 主治:産後虛煩,頭痛,氣短欲死,心亂不解。
淡竹茹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生淡竹茹1升,麥門冬5合,甘草1兩,小麥5合,生薑3兩,大棗14枚。 主治:産後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悶亂不解。
淡竹茹湯, 出處:《三因》卷九。 組成:麥門冬2兩半(去心),小麥2兩半,甘草(炙)1兩,人參1兩半,白茯苓1兩半,半夏(湯洗7次)2兩。 主治:心虛煩悶,頭疼短氣,內熱不解,心中悶亂,及産後心虛驚悸,煩悶欲絕。妊婦心虛驚悸,臟躁,悲傷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