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湯

XIAO MA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六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1%
心經 16%
胃經 16%
腎經 6%
膽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小麥湯

小麥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小麥、人參、厚朴、甘草、生薑、竹茹、茯苓。它具有清熱利尿、補氣、養陰生津、補血養肝、益氣養心、健脾和胃、除煩止渴、利小便等功效。主治吐個不停。

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竹茹:性涼、味甘,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

  • 小麥:性甘、平、微寒,入心、脾、肝、胃、腎五經。具有清熱利尿、補氣、養陰生津、補血養肝、益氣養心、健脾和胃、除煩止渴、利小便等功效。

總結

小麥湯是一種具有清熱利尿、補氣、養陰生津、補血養肝、益氣養心、健脾和胃、除煩止渴、利小便等功效的中藥方劑,主治吐個不停。

傳統服藥法


小麥3合,人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芍藥半兩,石膏(碎)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黃耆(細銼)半兩,木通(銼)半兩,升麻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竹葉7片,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方劑組成解釋


小麥具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生津止渴的作用;厚朴具有行氣除滿、止嘔的作用;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作用;竹茹具有清熱化痰、止嘔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麥湯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黃熱病腹瀉無尿及少尿皮膚顏色發黃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小麥湯, 出處:《醫心方》卷十二引《古今錄驗》。 組成:小麥1升,栝樓根(切)1升,麥門冬1升。 主治:消渴,日飲6-7鬭者。

小麥湯, 出處:《千金》卷十六。 組成:小麥1升,人參4兩,厚朴4兩,甘草1兩,生薑汁3合,青竹茹2兩半,茯苓3兩。 主治:嘔吐不止。

小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組成:小麥1合,蘆根1握(銼),竹茹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 主治:心熱多汗,及心胃客熱,嘔逆不睡。

小麥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六。 組成:滑石1分,甘草1分,地骨皮1分,人參2分,麻黃2分,大黃2分,知母2分,羌活2分,葶藶2分,小麥7粒。 主治:水痘似正痘,仍身熱2-3日而出,初出即如赤小豆大,皮薄痂結,中空圓暈更少,易出易靨,被濕則難結痂,亦不爲害,外症病明如水。

小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小麥3合,人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芍藥半兩,石膏(碎)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黃耆(細銼)半兩,木通(銼)半兩,升麻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 主治:癰疽取利下後,熱微退,小便不利。

小麥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小麥3升,崑布2兩(洗去鹹),厚朴(炙)1兩,橘皮2兩,附子2兩(炮),海藻2兩(洗),生薑5兩,半夏(洗)5兩,白前3兩,杏仁100枚(去尖皮)。 主治:癭,有在咽喉初起,遊氣去來,陰陽氣相搏,遂停住喉中前不去,腫起如斛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