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胃經 29%
肺經 23%
心經 7%
膽經 4%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橘皮竹茹湯

整體功效

降逆止嘔益氣清熱

主治

胃虛有熱氣逆不降 呃逆乾嘔舌紅嫩脈虛數

本方由橘皮、竹茹、甘草、生薑、大棗、人參組成。橘皮、竹茹清熱降逆;甘草、生薑、大棗益氣和中;人參益氣生津。本方具有清熱降逆、益氣和中的功效,主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或乾嘔、舌紅嫩、脈虛數等症。

方解

橘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嘔的功效。本方中橘皮用於清熱降逆,主要作用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

竹茹味甘、淡,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的功效。本方中竹茹用於清熱降逆,主要作用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本方中甘草用於益氣和中,主要作用於胃虛氣弱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

生薑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解毒的功效。本方中生薑用於溫中散寒,主要作用於胃虛寒冷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

大棗味甘、酸,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本方中大棗用於益氣和中,主要作用於胃虛氣弱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

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延年益壽的功效。本方中人參用於益氣生津,主要作用於胃虛氣弱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

注意事項

本方具有清熱降逆、益氣和中的功效,主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或乾嘔、舌紅嫩、脈虛數等症。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文獻參考

  • 傷寒論》:"橘皮竹茹湯,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或乾嘔,舌紅嫩,脈虛數。"
  • 金匱要略》:"橘皮竹茹湯,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或乾嘔,舌紅嫩,脈虛數。"
  • 本草綱目》:"橘皮,味苦、辛,性溫,入肺、脾經。主治理氣、燥濕、化痰、止嘔。"
  • 本草備要》:"竹茹,味甘、淡,性寒,入肺、胃經。主治清熱、化痰、止嘔。"
  • 神農本草經》:"甘草,味甘、平,歸脾、肺、胃經。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本草綱目》:"生薑,味辛、溫,歸肺、脾、胃經。主治發散風寒、溫中止嘔、解毒。"
  • 《本草備要》:"大棗,味甘、酸,性溫,歸脾、胃經。主治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 神農本草經》:"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心經。主治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延年益壽。"

傳統服藥法

橘紅2錢,竹茹3錢,生薑1錢,柿蒂7個,人參1錢,黃連1錢。
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實熱 虛寒 忌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月經期間嘔吐
噯氣
肚子餓卻吃不下
胃及十二指腸炎
神經性厭食症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嘔吐
暴食症
吞咽障礙
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竹茹湯, 出處:《活人書》卷十六。 組成:橘皮2兩,竹茹1升,甘草2兩(炙),人參半兩,半夏1兩(湯洗)。 主治:噦逆,呃逆,妊娠惡阻。

橘皮竹茹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陳皮(去白)3分,人參2錢,甘草(炙)1錢,竹茹1錢,柿蒂1錢,丁香5分。 主治:因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呃逆者。

橘皮竹茹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二。 組成:橘紅2錢,竹茹3錢,生薑1錢,柿蒂7個,人參1錢,黃連1錢。 主治:潰瘍,胃火上逆氣衝,以致時時呃逆,身熱煩渴,口乾唇焦,此熱呃也。

橘皮竹茹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橘皮2斤,竹茹2升,大棗30枚,生薑半斤,甘草5兩,人參1兩。 主治:傷寒病後虛羸,噦逆不已;或吐利後,胃虛膈熱呃逆;或産後呃逆;或四時傷風咳逆。

橘皮竹茹湯,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赤茯苓(去皮)1兩,橘皮(去白)1兩,枇杷葉(拭去毛)1兩,麥門冬(去心)1兩,青竹茹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胃熱多渴,嘔噦不食。體強新病,未經苦寒攻下,或誤投熱藥滯藥,脈見洪數滑實,呃逆聲重相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六君子湯

相似度 71%

五獸飲

相似度 71%

黃芩人參湯

相似度 66%

獨參湯

相似度 66%

加味異功湯

相似度 66%

棗湯

相似度 66%

淡竹茹湯

相似度 66%

倍陳湯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