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心湯

XIE XIN TANG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4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5%
脾經 10%
膽經 10%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肺經 5%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瀉心

組成

黃連、大黃、黃芩

整體功效

清熱瀉火,通便止渴。

主治

心經實熱,口舌生瘡,煩躁發渴。

心經實熱,是指心臟經脈有熱邪,主要表現為口舌生瘡、煩躁發渴等症狀。瀉心湯可以清熱瀉火,通便止渴,緩解上述症狀。

文獻參考

傷寒論》:「心煩懊憹,舌上生瘡,大黃黃連黃芩湯主之。」

《金匱要略》:「心煩不得眠,大黃黃連黃芩湯主之。」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瀉火燥濕。
上以水3升,煮取1升,頓服之。大黃黃連瀉心湯(《活人書》卷十四)、三黃湯(《聖濟總錄》卷三十)、三黃瀉心湯(《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苦寒,清熱燥濕;大黃苦寒,瀉熱通便;黃芩苦寒,清熱解毒。三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通便止渴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吐血小便疼痛無故喜笑無法停止舌上出血流鼻血胬肉攀睛赤脈傳睛嘴中感到甜甜的胃腸脹氣腹中有鳴叫聲赤膜下垂扁桃腺炎結膜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舌炎

相同名稱方劑


瀉心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九。 組成:宣黃連、犀角各等分。 主治:心經實熱,口舌生瘡,煩躁發渴。

瀉心湯, 出處:《急救仙方》卷三。 組成:龍膽草、細辛、山梔子、大黃、甘草、烏豆。 主治:眼疼,血輪紅赤。

瀉心湯,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人參1兩,甘草1兩,黃芩1兩,橘皮1兩,栝樓根1兩,黃連2兩,半夏3兩,乾薑1兩半。 主治:卒大下痢熱,唇乾口燥,嘔逆引飲。

瀉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石膏1兩,芍藥半兩,葛根(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3分,黃連(去須)3分。 主治:陽毒傷寒,頭痛壯熱,狂言妄語,似見鬼神。

瀉心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主治:瀉火燥濕。主治:邪火內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濕熱內蘊而成黃疸,胸痞煩熱;或積熱上衝而致目赤腫痛,口舌生瘡;或外科瘡瘍,見有心胸煩熱,大便於結者。

瀉心湯,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半兩(去蘆頭),木通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炙)。 主治:傷寒6六日,毒氣攻心,心胸妨悶,煩熱不解,面赤大渴,壯熱,身體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