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瀉火燥濕。
上以水3升,煮取1升,頓服之。大黃黃連瀉心湯(《活人書》卷十四)、三黃湯(《聖濟總錄》卷三十)、三黃瀉心湯(《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心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九。 組成:宣黃連、犀角各等分。 主治:心經實熱,口舌生瘡,煩躁發渴。
瀉心湯, 出處:《急救仙方》卷三。 組成:龍膽草、細辛、山梔子、大黃、甘草、烏豆。 主治:眼疼,血輪紅赤。
瀉心湯,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人參1兩,甘草1兩,黃芩1兩,橘皮1兩,栝樓根1兩,黃連2兩,半夏3兩,乾薑1兩半。 主治:卒大下痢熱,唇乾口燥,嘔逆引飲。
瀉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石膏1兩,芍藥半兩,葛根(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3分,黃連(去須)3分。 主治:陽毒傷寒,頭痛壯熱,狂言妄語,似見鬼神。
瀉心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主治:瀉火燥濕。主治:邪火內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濕熱內蘊而成黃疸,胸痞煩熱;或積熱上衝而致目赤腫痛,口舌生瘡;或外科瘡瘍,見有心胸煩熱,大便於結者。
瀉心湯,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半兩(去蘆頭),木通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炙)。 主治:傷寒6六日,毒氣攻心,心胸妨悶,煩熱不解,面赤大渴,壯熱,身體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