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龍騰飲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行氣,通絡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龍騰飲多用於治療頭風眩暈、頭痛腦脹、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可有效改善血行不暢、經絡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升清降濁,扶正祛邪: 川芎性溫,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龍騰飲常用於治療頭部疾病,川芎可幫助氣血上行,疏通經絡,改善頭部供血,達到治療頭風眩暈、頭痛腦脹的效果。
龍騰飲中含有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燥濕止痢: 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龍騰飲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痛、痢疾等症狀,而黃芩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並抑制腸道菌羣的過度繁殖,達到止瀉的效果。
- 解毒消腫: 黃芩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治療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龍騰飲中加入黃芩,除了治療腸胃濕熱外,還可以預防或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變。
龍騰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有兩大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因心火熾盛、脾胃濕熱引起的口苦、口渴、牙齦腫痛、腹痛、腹瀉等症狀,黃連能有效地清熱降火,起到緩解作用。
- 解毒止痛: 黃連還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牙痛等症狀,黃連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因此,龍騰飲中加入黃連,旨在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龍騰飲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龍騰飲多用於熱結便祕,或因熱毒壅盛而致的各種病症,如高熱、腹痛、口渴、便祕等。大黃可瀉去腸道積熱,使熱邪下降,達到清熱通便的目的。
- 活血化瘀:大黃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龍騰飲中加入大黃,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活血化瘀,對於熱毒瘀阻所致的各種病症,如跌打損傷、腫痛、瘡瘍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騰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龍騰飲主治「妊娠盛怒而氣暴逆,吐血衄血,或突然胸痛者」。此方針對孕婦因暴怒導致氣機上逆、火熱迫血妄行所出現的急性症狀:
- 氣機暴逆:情緒激烈(盛怒)引發肝氣橫逆
- 火熱迫血:氣鬱化火,迫血上行,表現為上部出血(吐血、衄血)
- 胸痛:氣滯血瘀或火熱壅滯胸中導致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方用於妊娠期,顯示古人對孕婦氣火亢盛證的獨特處理方式。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解析(四藥協同)
芎藭(川芎,1錢)
- 功能:活血行氣,疏肝解鬱
- 作用:在暴怒氣逆時疏解肝鬱,引藥上行,兼防血瘀
- 治療原理:針對「氣暴逆」的病機,疏導鬱滯的氣機
黃芩(1錢)
- 功能:清熱瀉火,尤擅清上焦及肝膽火熱
- 作用:清泄因怒所致的肝火上炎
- 治療原理:直接降火以止血,黃芩傳統亦有安胎之效
黃連(1錢)
- 功能:清心瀉火,燥濕解毒
- 作用:加強清熱力度,尤其針對心肝火旺
- 治療原理:苦寒直折火勢,與黃芩協同清熱
大黃(5分,用量較輕)
- 功能:瀉火通便,涼血祛瘀
- 作用:引火下行,輕度通腑
- 治療原理:少量使用非為攻下,重在降氣火從二便出
配伍邏輯
- 苦寒降逆:黃芩、黃連、大黃三藥形成苦寒降瀉之勢,直折上火
- 行氣活血:川芎在寒涼藥中保持氣血暢通,防冰伏氣機
- 劑量特點:大黃用量最輕(5分),避免過度攻伐傷胎
製服法特點
- 麻沸湯漬服:用沸水短暫浸泡後絞汁頓服,取藥氣之輕清
- 優勢:快速取效適合急症,避免久煎使苦寒傷胃
- 原理:契合「治上焦如羽」的治療原則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急則治標」原則,針對妊娠期不可過用攻伐的特殊情況:
- 清熱降火:平息肝心火熱之標象
- 引血下行:通過降氣火而止血
- 疏泄結合:在瀉火同時兼顧氣機調暢
- 輕清上焦:漬服法集中作用於上部病症
全方體現了對孕婦火熱上攻證的「清而勿伐,降而勿陷」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芎藭1錢,黃芩1錢,黃連1錢,大黃5分。
上以麻沸湯1合漬之,須臾絞去滓,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龍騰飲, 出處:《産論》卷一。 組成:芎藭1錢,黃芩1錢,黃連1錢,大黃5分。 主治:妊娠盛怒而氣暴逆,吐血衄血,或突然胸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