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丸

WU S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片玉心書》卷四

寒性指數

4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5%
膽經 10%
脾經 10%
肺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方劑組成解釋

五色丸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五色丸為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的方劑,其中黃芩可清熱利濕,瀉火解毒,幫助消除濕熱之邪,改善脾胃功能。

2. 抑制細菌:黃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防止濕熱之邪進一步加重病情。

總之,黃芩在五色丸方劑中發揮著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抑制細菌等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的目的。

五色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五色丸通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腹脹便祕等症,大黃的加入可有效清熱瀉火,通暢腸道,緩解便祕症狀。
  2. 破瘀消積:大黃還具有破瘀消積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改善腸胃功能,有助於清除積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因此,五色丸中加入大黃,不僅能清熱瀉火,通便排毒,還能破瘀消積,改善腸胃功能,達到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等症的效果。

五色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五色丸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黃連可有效清除濕熱,緩解炎症,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2. 抑制菌羣: 黃連含有多種生物鹼,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五色丸中加入黃連,可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羣的繁殖,減少腸道炎症,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總之,黃連在五色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抑制菌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濕熱瀉痢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色丸」

中藥方劑「五色丸」,主要成分有黃芩、大黃和黃連。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五色丸主治

五色丸主治急驚風,是由於不小心吃了變質食物或受到驚嚇引起的。症狀是發病時略微清醒,清醒後多啼哭,不久又發病,不吃奶也不想吃東西。

傳統服藥法


黃芩2錢,大黃2錢,黃連2錢。
上為末,分作5份,滴水為丸。一份青黛為衣,名青丸子;一份朱砂為衣,名紅丸子;一份輕粉為衣,名白丸子;一份皂角燒灰存性研末為衣,名黑丸子;一份雄黃為衣,名黃丸子。陳皮、麥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色丸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服用五色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五色丸, 出處:《片玉心書》卷四。 組成:黃芩2錢,大黃2錢,黃連2錢。 主治:急驚風,因傷飲食而成者,其症發過略醒,醒多啼哭,須臾復發,不思乳食。

五色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氏家傳》。 組成: 五色丸(《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氏家傳》。)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氏家傳》。組成:朱砂、青黛、白定粉、光墨、密陀僧。主治:除疳熱,下蟲。 。 主治:除疳熱,下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