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瀉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瀉心湯是中醫常用的治療胃火盛的方劑,主要由大黃、黃連、黃芩組成。大黃有瀉下通便的作用,黃連和黃芩則能清熱燥濕。三種藥物合用能夠瀉下胃腸積熱,緩解胃火上炎的症狀。

瀉心湯可用於治療以下症狀:牙齦腫痛、口臭、嘈雜、大便祕結、舌紅苔黃厚、脈數等。如果患者出現心火盛而迫血向上妄行的症狀,如流鼻血、大便祕結、小便赤澀、目赤腫痛、口舌生瘡、苔黃、脈數等,也可使用瀉心湯治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瀉心湯是一種比較峻烈的方劑,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患者有脾胃虛寒、大便溏泄等症狀,不宜使用瀉心湯。

瀉心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和《醫方集解》等古籍中都有相關記載。裡面描述了使用瀉心湯治療心下痞,按之濡,脈弦,小便不利,大便硬的情況,以及心下痞,按之痛,脈沉的情況。

總結來說,瀉心湯是一種用於治療胃火盛的方劑,能緩解牙齦腫痛、口臭、嘈雜、大便祕結等症狀。但不宜長期使用,對於脾胃虛寒、大便溏泄等症狀的患者也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