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不得眠」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不得眠
不得眠,又稱「不寐」,為中醫常見證名,指難以入睡或睡眠淺而易醒,甚則徹夜不眠之症。此名首見於《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張仲景以「虛煩」為病機核心,指出陰血虧虛、心神失養所致之不寐,當以養血安神為治。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不得眠與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臟腑功能失衡密切相關,主要涉及心、肝、脾、腎等臟腑:
- 心腎不交:心火亢盛,腎陰不足,水火不濟,擾動心神而致不寐。
- 肝鬱化火:情志不遂,肝氣鬱結,久而化火,上擾心神。
- 心脾兩虛:思慮過度,耗傷心血,脾虛生化不足,心神失養。
- 痰熱內擾:飲食不節,脾胃運化失常,痰濕內生,鬱久化熱,擾動心神。
- 陰虛火旺:久病或勞倦,陰精虧損,虛火內生,心神不寧。
辨證分型
- 心脾兩虛型: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面色少華,舌淡脈細。治宜補益心脾,方用歸脾湯。
- 肝鬱化火型:急躁易怒,口苦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疏肝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
- 痰熱內擾型:胸悶脘痞,苔黃膩,脈滑數。治宜化痰清熱,方用溫膽湯。
- 心腎不交型:心煩不寐,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交通心腎,方用黃連阿膠湯。
- 陰虛火旺型: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津。治宜滋陰降火,方用天王補心丹。
經典方劑
- 酸棗仁湯(《金匱要略》):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擾之不得眠,以酸棗仁養肝血,川芎調血行氣,知母清虛熱,茯苓、甘草寧心安神。
- 黃連阿膠湯(《傷寒論》):適用於心腎陰虛、虛火上炎之證,以黃連瀉心火,阿膠滋腎陰,芍藥斂陰和營。
針灸療法
針灸取穴以安神定志為原則,常用穴位如:
- 神門(心經原穴):寧心安神。
- 三陰交(肝脾腎三經交會):調補陰血。
- 百會(督脈):升陽鎮靜。
- 安眠穴(經外奇穴):專治失眠。
不得眠之證,總以辨明虛實為要,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使陰陽調和,則神自安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