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湯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9%
心經 14%
胃經 12%
腎經 8%
三焦經 6%
肝經 6%
大腸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肝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益氣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藥中上品,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益氣湯針對氣虛所致的乏力、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而人參能補益元氣,使氣血充盈,從而緩解這些症狀。
  2. 扶正固本: 益氣湯常用於體虛者,人參則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增強免疫功能,幫助患者恢復元氣,提高抗病能力。

益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益氣湯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性質各不相同,甘草能起到調和各藥材之間的藥性,使藥效更協調、更穏定。
  2.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與益氣湯中其他補氣藥材,如人參、黃芪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的效果。

益氣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益氣湯以補氣為目的,而黃耆是補氣藥的首選,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
  2. 提升藥效: 黃耆與益氣湯其他藥材如當歸、人參等,具有協同作用,能互相增強藥效,共同達到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益氣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心氣,固護元氣: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益氣固精、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益氣湯主要用於氣虛乏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等症,五味子能補益心氣,固護元氣,增強人體抵抗力,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加強益氣效果。

2. 收斂固澀,防止氣虛外泄: 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防止氣虛外泄,使補益效果更佳。益氣湯中的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也具有補氣作用,但同時也易導致氣虛外泄,五味子的收斂作用,可以有效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使補益效果更持久。

益氣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和胃止嘔: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胃止嘔之功效。益氣湯常用於脾胃氣虛、肝鬱氣滯所致的症狀,而柴胡可以解除肝鬱,促進脾胃氣機升降,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2. 升舉陽氣,扶正祛邪: 柴胡兼具升舉陽氣之效,能協助益氣湯中的其他藥材,補益脾胃,提升機體正氣,進一步抵抗邪氣,促進疾病康復。

益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氣虛所致的症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緩解氣虛所致的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自汗盜汗等症狀。益氣湯主治氣虛乏力、面色蒼白、自汗盜汗等症狀,白芍的加入可協同補氣藥物,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2. 制約補氣藥物的燥性: 益氣湯中含有補氣藥物如人參、黃芪,這些藥物性偏燥,容易耗傷陰血。白芍性微寒,可緩解補氣藥物的燥性,防止藥物對人體造成負擔。

總體而言,白芍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緩解氣虛症狀,還能調節補氣藥物的燥性,使益氣湯的功效更全面,更安全。

益氣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助益氣湯溫補脾胃,緩解因脾胃虛寒所致的氣短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解表止嘔: 生薑還具有解表止嘔的作用,可配合益氣湯中其他藥材,幫助緩解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生薑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益氣湯的溫補效果,更能提升其治療脾胃虛寒所致諸症的療效。

益氣湯中包含大棗,主要原因如下:

  1. 補益脾氣: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益氣湯以補益脾氣為根本,而大棗恰能起到健脾益氣的作用,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為氣血生化奠定基礎。
  2. 調和藥性: 大棗甘溫平和,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刺激或副作用,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總之,大棗在益氣湯中起著補益脾氣、調和藥性的作用,為藥方整體療效的發揮提供了重要保障。

主治功效


益氣湯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柴胡:味辛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白芍:味苦,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斂陰生津、養血調經等功效。
  • 生薑: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健脾、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等功效。

主治功效

雙手麻木,睏倦嗜睡。

總結

益氣湯主要由人參、甘草、黃耆、五味子、柴胡、白芍、生薑、大棗等八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養血、祛風散寒、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雙手麻木,睏倦嗜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茴香1錢,木香1錢,全蠍1錢,玄胡1錢,陳皮1錢,石菖蒲1錢,羌活5分,僵蠶5分,川芎5分,蟬蛻5分,穿山甲1錢,甘草1錢5分。
酒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益氣湯具有補氣昇陽、和營止痛的功效,適合氣虛體弱、兩手發麻、困倦嗜卧等症狀患者服用。
  • 益氣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口乾舌燥等症狀。
  • 益氣湯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以免引起藥物相克。

相關疾病


幼兒五硬四肢痿軟無力癱瘓胎漏口瘡嘴破口角炎月經過多牙齒痛發燒產後小便不通潮熱上胞下垂幼兒遺尿排便前腹痛卻排便不順幼兒低熱妊娠小便不通痔瘡大便時間較長四肢肌膚麻木頻尿尿失禁

相同名稱方劑


益氣湯, 出處:《傅青主男女科·男科》。 組成:人參1錢,甘草1錢,黃耆2錢,五味子30粒,柴胡7分,白芍7分,薑3片,棗2枚。 主治:兩手發麻,困倦嗜卧。

益氣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茴香1錢,木香1錢,全蠍1錢,玄胡1錢,陳皮1錢,石菖蒲1錢,羌活5分,僵蠶5分,川芎5分,蟬蛻5分,穿山甲1錢,甘草1錢5分。 主治:因大氣得之,氣閉耳聾者。

益氣湯, 出處:《胎産秘書》卷下。 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當歸3錢,川芎8分,茯苓1錢5分,陳皮4分,厚朴4分,蘇梗5分,炙甘5分,腹皮6分,木香2分(磨),蘿蔔子3分,木通5分。 主治:産後誤用耗氣藥,以致臌脹。

益氣湯, 出處:《雜症會心錄》卷下。 組成:黃耆1錢5分(蜜水炒),人參1錢,白朮1錢(炒),當歸1錢,麥冬1錢,炙甘草5分,藿香1錢,五味子10粒。 主治:鼻痛過於解散,其始流清涕者,繼成濁涕,漸而腥穢黃赤間雜,皆由滲開腦戶,日積月累而致尪羸。

益氣湯,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組成:半夏1升(洗,四破),宿薑8兩,芎藭3兩,細辛3兩,附子(炮)3兩,玄參3兩,當歸3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茯苓2兩,杏仁60枚(去2仁皮尖,碎)。 主治:脈極。虛寒則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