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耆湯

DA HU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1%
心經 14%
胃經 13%
肝經 7%
腎經 7%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耆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在於其補氣升陽之效。

大黃耆湯多用於脾虛氣陷之證,而黃耆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作用。

方中以大黃瀉熱通便,黃耆補氣升陽,兩藥相配,可使大黃之瀉熱之力不傷正氣,又能使黃耆補氣之力更有效地發揮。

大黃耆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大黃瀉下之燥性: 大黃性寒,瀉下力強,容易造成腸胃燥熱,甚至損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大黃的燥性,保護脾胃,防止其過度瀉下。
  2. 調和營血,防止血虛: 大黃瀉下,易耗傷氣血,而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作用,可以補充氣血,防止血虛,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使瀉下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大黃耆湯中加入桂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陽化氣,助氣行血:桂枝性溫,入心、脾、膀胱經,能溫通心陽,促進血液循環。大黃瀉下力強,易傷陽氣,桂枝可溫陽化氣,避免寒邪內侵,並有助於藥物氣血運行,達到更好的療效。
  2.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大黃性寒,久服易傷脾胃,桂枝溫性可中和其寒涼之性,避免寒邪傷脾,維持脾胃功能,使藥效更為平和。

大黃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大黃性寒,功效瀉熱通便,而黃耆性溫,功效補氣固表。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大黃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並協調黃耆的溫性,使藥力平和,不致燥烈。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緩解疼痛等作用,可以增強大黃的瀉下通便作用,並輔助黃耆補氣固表,提升整體療效。此外,甘草還可以減輕大黃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大黃耆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祛邪:大黃瀉下寒熱,但容易傷正氣,人參則能補氣益脾,扶正固本,使藥力不致過於傷損脾胃,同時亦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助於祛除邪氣。
  2. 緩和藥性:大黃性寒,人參性溫,兩者相配,可相互調和,避免寒性過甚,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達到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人參在[大黃耆湯]中起到平衡藥性、扶正祛邪的作用,使藥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大黃耆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大黃性寒,具有瀉下通便之效,而黃耆性溫,補氣固表。大棗味甘性溫,能調和藥性,使寒熱相濟,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補益效果:大棗能補中益氣,與黃耆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氣固表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同時,大棗還能養血安神,有助於緩解大黃瀉下的燥熱之弊,使藥效更加平和。

大黃耆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大黃性寒,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但容易傷及脾胃。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緩解大黃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過度刺激腸道。
  2. 調和氣血: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與大黃的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作用相輔相成,能更好地調和氣血,促進藥效發揮。

因此,生薑的加入,既能減輕大黃的寒性,又能促進藥效,使大黃耆湯的療效更加顯著。

大黃耆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大黃瀉下力強,容易引起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半夏性溫,善於降逆止嘔,可緩解大黃所致的胃腸不適,使藥性更加平和。
  2. 燥濕化痰: 大黃瀉下之餘,亦可引發濕邪上擾。半夏性燥,能燥濕化痰,化解大黃引發的痰濕,避免其阻礙氣機運行,使藥效更加通暢。

主治功效


大黃耆湯,由黃耆、白芍、桂枝、甘草、人參、大棗、生薑、半夏八味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健脾、調和五臟之功效,適用於五臟內傷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心悸、氣短、乏力、食少、腹瀉、腹痛、泄瀉、便溏、水腫等。

桂枝

性溫味辛,歸肺、心、衛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感冒風寒、頭痛、關節疼痛、痛經等。

甘草

性甘味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解痙攣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痰多、咽喉痛、腹瀉等。

生薑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健脾益氣等功效。主治感冒風寒、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

大棗

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解疼痛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

白芍

性味甘酸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肝陰不足、肝火旺盛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心煩、失眠等。

半夏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化痰止咳、降氣止嘔、燥濕利水等功效。主治痰多咳嗽、嘔吐、泄瀉、水腫等。

黃耆

性味甘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腫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虛自汗、泄瀉、水腫等。

人參

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

總結

大黃耆湯,由八味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健脾、調和五臟之功效,適用於五臟內傷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心悸、氣短、乏力、食少、腹瀉、腹痛、泄瀉、便溏、水腫等。臨牀上,常與其他方劑合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兩,芍藥3兩,桂心3兩,甘草1兩,人參1兩,大棗20枚,生薑8兩,半夏8兩。
嚼碎。以水1鬥4升,煮取3升。每服8合,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黃耆湯具有補氣固表、升陽舉陷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陰虛火旺、氣滯血瘀等情況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耆湯, 出處:《千金》卷十九引胡洽方。 組成:黃耆3兩,芍藥3兩,桂心3兩,甘草1兩,人參1兩,大棗20枚,生薑8兩,半夏8兩。 主治:五臟內傷。

大黃耆湯, 出處:《三因》卷八。 組成:黃耆3兩,桂心3兩,巴戟(去心)3兩,石斛(酒浸)3兩,澤瀉3兩,茯苓3兩,乾薑(炮)3兩,防風2兩,獨活2兩,人參2兩,天雄(炮,去皮臍)1兩,芍藥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夏(湯浸7次)1兩,細辛(去苗)1兩,白朮1兩,黃芩1兩,瓜蔞根1兩。 主治:肉虛極,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關節疼痛,不嗜飲食,食則咳,咳則右脅下痛,陰引背及肩,不可動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