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驚飲

MAN JI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4%
胃經 16%
心經 13%
三焦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4%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慢驚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益氣養心,安神定驚: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心、安神定驚之功效。慢驚飲症狀多為心氣不足,神志不安,驚悸失眠,人參可補益心氣,穩定心神,緩解驚悸,改善睡眠。
  2. 扶正祛邪,增強體質: 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慢驚飲患者多體質虛弱,易受外邪侵襲,人參可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病邪,促進康復。

慢驚飲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安神: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託毒生肌之功效。慢驚症常因心脾氣虛,心神不寧而發,黃耆補益心脾之氣,有助於安神定志,緩解驚悸不安。
  2. 扶正祛邪:黃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慢驚症的發生也可能與外邪侵襲有關,黃耆扶正祛邪,可加強機體抗病能力,避免病情加重。

慢驚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慢驚症多因肝風內動,導致驚癇發作,白芍可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緩解痙攣,起到安神定驚的作用。

2. 補血柔肝: 慢驚患者往往伴有氣血虧虛,肝血不足,白芍能養血柔肝,滋養肝血,改善氣血運行,從根本上緩解肝風內動,防止驚癇反覆發作。

慢驚飲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慢驚飲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峻烈或偏寒的藥物,甘草的加入可起到緩解藥性、防止傷正的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2. 補益脾氣: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患者的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慢驚飲治療的是驚悸、失眠等症狀,患者往往氣血不足,脾氣虛弱,甘草的加入可起到補益脾氣、固本培元的作用,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慢驚飲」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慢驚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寒、嘔吐等症狀,生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嘔吐。

二、解表散寒: 生薑還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因風寒侵襲而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疼等症狀。慢驚患者多因外感風寒或內傷脾胃導致,生薑可以溫陽解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

「慢驚飲」方劑中加入蔥白,乃取其辛溫散寒之性,用於治療風寒襲表所致的驚悸、失眠等症。

蔥白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通竅之效。對於風寒阻滯經絡,導致氣機不暢、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的患者,蔥白可溫散寒邪,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心神安定,從而緩解驚悸、失眠等症狀。

此外,蔥白還有通鼻竅、止咳化痰的作用,對於風寒所致的鼻塞、咳嗽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慢驚飲」

中藥方劑「慢驚飲」,主要成分是人參、黃耆、白芍、甘草、生薑、蔥白,主治功效是緩慢發展的驚風。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蔥白: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 黃耆: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總 結

中藥方劑「慢驚飲」具有緩慢發展的驚風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白芍、甘草、生薑和蔥白。這些成分具有補氣、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健脾胃等功效,可以緩解驚風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黃耆2錢,白芍8分,甘草5分,生薑1片,蔥1寸。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和營安神的功效,適合氣血不足、肝腎陰虛、脾胃虛弱所致的慢驚風患者使用。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相關疾病


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慢驚飲,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人參1錢,黃耆2錢,白芍8分,甘草5分,生薑1片,蔥1寸。 主治: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