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中藥或食物區分為「四氣」與「五味」,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五味」是指食物或藥物的辛、甘、酸、苦、鹹等五種味道,除此之外還加上淡、澀,這裡討論「微苦味」。
苦味能清熱解毒、燥濕、瀉火、降氣、通便,適用於熱症,濕熱症、癰腫瘡瘍、喘咳、嘔惡等症,如山梔、大黃、黃連、苦參、杏仁、厚朴等。
微苦味是輕微的苦味,主要參考苦味中藥的藥性。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主治清熱生津、養陰、用於熱病津傷口渴、可消腫排膿、常用於癰疽、瘡瘍證、消渴多飲。
西洋參性味甘、微苦、寒。主治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於氣虛陰專火旺,咳嗽痰血,虛熱煩煩倦,內熱消渴,口燥咽乾。
茵陳蒿性味微苦、微辛、微寒。主治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
大薊性味甘、微苦、涼。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小薊性甘、涼。主治全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定經草性甘、平。主治清熱消腫、利水通淋、治風熱目痛、癰疽腫毒、白帶、淋病、痢疾、小兒腹瀉。
藕節性甘澀、平。主治散瘀止血。主吐血、咯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
矮地茶性平、味辛、微苦。主治化痰止咳、利濕、活血。用於咳嗽、痰中帶血、慢性支氣管炎、濕熱黃疸、跌撲損傷。
劉寄奴性味辛、微苦、溫。主治破血通經、斂瘡消腫。治經閉症瘕、胸腹脹痛、產後血瘀、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癰毒焮腫。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