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Ephedrasinica Stapf Radixephedrae
其他名稱:苦椿菜
藥品來源: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植物草麻黃 (Ephedra sinca stapf) 或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的根及根莖。
道地藥材:西北地區,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貴州,福建,西南地區,
最後更新日:2019-10-26
麻黃根的主治功效
收斂止汗。本品甘平,主入肺經,能行週身之表而實肌腠,固衛氣,功專收斂止汗,為止汗專藥
麻黃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撲。
麻黃根的炮製
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 《綱目》: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御,而根節止汗,效如影響。自汗有風濕、傷風、風溫、氣虛、血虛、脾虛、陰虛、胃熱、痰飲、中暑、亡陽、柔痙諸症,皆可隨證加而用之。當歸六黃湯加麻黃根洽盜汗尤捷,蓋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諸藥外至衛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撲之之法,而不知服餌之功尤良也。
- 《本草正義》:麻黃發汗,而其根專於止汗,昔人每謂為物理之奇異。不知麻黃輕揚,故表而發汗,其根則深人士中,自不能同其升發之性。況苗則輕揚,根則重墜,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則輕揚走表之性猶在,所以能從表分而收其散越、斂其輕浮,以還歸於里。是固根收束之本性,則不特不能發汗,而並能使外發之汗斂而不出,此則麻黃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輒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乾、小麥、棗仁之類,皆取其堅凝定靜之意,以收散失之氣,其旨皆同,夫豈麻黃與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顧乃背道相馳那防風發汗,其根止汗,亦是此義。
- 《滇南本草》:止汗,實表氣,固虛,消肺氣、梅核氣。
- 《四川中藥志》:斂汗固表。治陽虛自汗,陰虛盜汗。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