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幼科折衷》是明代醫家秦昌遇(亦有記載為秦景明者)所著的一部重要中醫兒科著作。此書的誕生,源於作者對當時幼科診療現狀的深刻觀察與反思。如書中〈凡例〉開篇所言,當時流傳的幼科醫書,往往存在「偏寒偏熱」、「偏補偏瀉」的弊端,導致臨證時容易誤判誤治。秦昌遇有感於此,遂「僭而折衷之」,意在融匯前人理論精粹,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糾正偏頗,建立一套更為中正、全面的兒科診治體系,故命名為《幼科折衷》。這部書不僅是當時兒科醫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更為後世兒科醫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折衷」思想成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指導原則。

「折衷」學派的實用性是本書編寫宗旨的最大體現。秦昌遇並非固守一家之言,而是廣泛採擷歷代醫學精華,尤其強調《內經》的要旨作為辨證論治的提綱。他吸收歷代名醫的寶貴經驗,同時毫不保留地融入自己的臨床心得。這種學術態度使得本書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用價值。書中對病症的分類、診斷方法的選擇、方劑的應用等各個環節,都體現了靈活變通、「隨機應變,因時制宜」的思想,反對泥古不化,這對於需要快速準確判斷病情的兒科尤為重要。例如,〈凡例〉中提到對方劑不詳細列出分量和修合服法,正是為了提醒醫者不要死板套用古方,而應根據具體病情調整,這充分展現了其臨床為本的實用精神。

本書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闡述是其重要的理論基礎。秦昌遇深刻認識到「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足」這一根本特點。這種稚嫩的生理狀態使得小兒易受外邪侵襲,尤其是感受風、寒、暑、濕等;同時,脾胃功能未健,飲食失調、餵養不當極易成為發病的重要內因,導致積滯、吐瀉等問題。書中在〈初生護養〉一章中對此有具體體現,不僅列舉了小兒食物所宜所忌,更詳細闡述了初生兒的護理要點,如避免過度保暖、「見些風日有何妨」、啼哭有助宣泄胎熱等,這些都基於對小兒體質的深刻認識。此外,作者也注意到小兒發病急、變化快的特性,但同時強調「用藥需謹慎」,應選擇溫和、安全的治療方法,避免峻猛藥物損傷其未發育完全的臟腑,這既是基於小兒體質的考量,也是「折衷」思想在用藥上的體現。

《幼科折衷》對小兒常見疾病的分類與治療原則,系統而實用。書中涵蓋了兒科臨證中最為棘手的幾類疾病:

  1. 急慢驚風: 這被視為小兒危重證。書中對急、慢驚風的區分至關重要。急驚風多實證、熱證,病勢兇猛,治療側重於熄風、清熱、化痰;慢驚風則多虛證、寒證,病勢緩慢但纏綿難癒,治療重點在於補虛、溫陽、兼以驅風定搐。書中的〈急慢驚風總括〉以歌訣形式概括兩者區別,並附有相應的脈法辨識,如急驚脈浮數洪緊,慢驚脈沉遲散緩。這種分類清晰、辨證要點明確的寫法,極大地便利了後學。
  2. 疳積: 作為小兒脾胃病中最常見者,疳積的病因被歸結為「餵養不當導致脾胃損傷」。書中強調其表現如面黃肌瘦、肚大腹脹等,治療核心在於健脾理氣、化積養胃。所列舉的方劑如益黃散、靈脂丸等,皆是針對脾虛食積的常用方。
  3. 吐瀉: 小兒吐瀉多由外感或內傷飲食引起。書中提示需細辨寒熱虛實,這決定了治療方向截然不同:屬寒者溫中散寒(如理中湯類),屬熱者清熱利濕(如五苓散類),屬虛者則需兼顧補益。這種對症狀背後寒熱虛實屬性的重視,正是辨證施治的精髓。
  4. 痘疹: 雖然〈凡例〉提及作者另有《痘疹折衷》專書,但《幼科折衷》中仍將其列為重要病種。其病因多與胎毒有關,治療原則重在清熱解毒、扶正祛邪,並強調病後的調養,以防後遺症。這體現了中醫治病必求於本、全程管理的思路。

診斷方法是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幼科折衷》特別推崇簡便易行的診斷手段,尤以「觀形察色」與「三關脈法」為著。小兒脈象不易憑寸口脈把握,因此書中強調觀察面色,將面色與五臟、病邪相聯繫,如〈觀面部五色〉歌訣所述:「面赤為風熱」、「面青驚可詳」、「脾怯黃疳積」、「生黑氣,腎敗命須亡」。更為獨特和實用的是三關脈法,專用於三歲以下難以切脈的小兒。通過觀察食指側面風、氣、命三關的脈紋顏色和形態,判斷病情的寒熱、虛實、輕重以及疾病類型(驚風、疳積、中惡等)。〈三關脈紋主病歌〉將這些診斷要點編為歌訣,便於記憶和臨證應用。這種診斷方法直觀且信息豐富,是古代兒科臨床經驗的高度結晶。

書中所收錄的經典方劑,體現了秦昌遇「折衷」取捨的智慧。他精選療效確切、用藥相對溫和的方劑,並強調其應用需隨證加減。例如寬氣飲用於氣滯所致驚風,益黃散針對脾胃虛弱、疳積,五苓散處理水濕停滯。這些方劑組方嚴謹,既有千年傳承的古方,也有作者根據臨床經驗改良或創立的新方。書中在闡述具體病症時,會附上相應的方劑名稱或組成簡要,但如〈凡例〉所言,具體用量和煎服法不盡詳述,意在引導醫者活學活用,而非機械套用,這與其「折衷」求變、注重實踐的理念一脈相承。此外,〈初生護養〉章節中附錄的稀豆方、三豆湯、龍鳳膏等預防或治療小疾的方劑,雖然有些組方奇特(如龍鳳膏用蚯蚓),但都反映了當時民間或醫家探索驗方的努力,也體現了本書內容的廣泛性。

《幼科折衷》不僅關注疾病治療,更將「預防與養護」放在突出位置,認為「未病先防」是兒科的關鍵。〈初生護養〉一章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作者從嬰兒出生伊始的護理、餵養(強調食物選擇、避免過早接觸禁忌食物)到日常起居(注意環境冷暖變化)、情志護理(避免驚嚇、營造安定環境),乃至避免接觸凶穢之處或狂禽異獸,都給予了詳細指導。這種從生活細節入手、全面呵護小兒身心健康的理念,與現代醫學的預防保健思想高度契合,是其超越單純治療指南的重要價值所在。書中甚至將啼哭視為宣泄胎熱的有利方式,這與現代育兒觀念有所不同,但反映了古人對小兒生理反應的獨特觀察與解釋。其對「所以富兒多命促」的分析,也提示了過度保護和溺愛對小兒健康的潛在危害,具有警示意義。

總而言之,《幼科折衷》是明代秦昌遇醫家集歷代兒科醫學之大成,並融入自身豐富臨床經驗所著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兒科專著。其核心價值在於「折衷」思想的貫徹,糾正了當時醫界的偏頗,確立了中正平和、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診療原則。本書系統地闡述了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疾病的診斷方法(尤其是觀形察色與三關脈法)、常見疾病的辨證論治思路及經典方劑,並將預防與護理提升到戰略高度。其結構清晰,語言樸實,歌訣形式便於記誦,處處體現了為後學提供實用指南的良苦用心。時至今日,《幼科折衷》所強調的辨證施治、綜合療法以及「未病先防」的理念,依然是現代中醫兒科乃至整個兒科學重要的借鑒和啟示,它不僅是傳承中醫智慧的瑰寶,更是指導兒科臨床實踐、促進兒童健康的重要文獻。


凡例

記錄十四科

初生護養

入門審候歌

觀面部五色

三關脈紋主病歌

上卷 (1)

上卷 (2)

上卷 (3)

上卷 (4)

上卷 (5)

上卷 (6)

上卷 (7)

上卷 (8)

上卷 (9)

上卷 (10)

上卷 (11)

上卷 (12)

上卷 (13)

上卷 (14)

上卷 (15)

上卷 (16)

上卷 (17)

上卷 (18)

上卷 (19)

上卷 (20)

上卷 (21)

上卷 (22)

上卷 (23)

上卷 (24)

上卷 (25)

上卷 (26)

上卷 (27)

上卷 (28)

上卷 (29)

上卷 (30)

上卷 (31)

上卷 (32)

上卷 (33)

上卷 (34)

上卷 (35)

上卷 (36)

上卷 (37)

上卷 (38)

上卷 (39)

上卷 (40)

上卷 (41)

上卷 (42)

上卷 (43)

上卷 (44)

上卷 (45)

上卷 (46)

上卷 (47)

上卷 (48)

上卷 (49)

下卷 (1)

下卷 (2)

下卷 (3)

下卷 (4)

下卷 (5)

下卷 (6)

下卷 (7)

下卷 (8)

下卷 (9)

下卷 (10)

下卷 (11)

下卷 (12)

下卷 (13)

下卷 (14)

下卷 (15)

下卷 (16)

下卷 (17)

下卷 (18)

下卷 (19)

下卷 (20)

下卷 (21)

下卷 (22)

下卷 (23)

下卷 (24)

下卷 (25)

下卷 (26)

下卷 (27)

下卷 (28)

下卷 (29)

下卷 (30)

下卷 (31)

下卷 (32)

下卷 (33)

下卷 (34)

下卷 (35)

下卷 (36)

下卷 (37)

下卷 (38)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