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7)

1. 瘧疾

(瘧母詳細當與積聚參看)

總括,面黃發豎瘧之因,外感風寒暑濕成;內郁七情飢餓後,故令寒熱往來生。

脈法,瘧脈因弦,微則為虛,代散則死。

《內經》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又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丹溪曰:痎瘧皆生於風。此前人論瘧之大概也。殊不知風寒暑濕邪自外來,飲食居處邪由內作,豈特夏傷於暑,秋必發瘧哉!蓋傷之淺者近而暴,傷之深者遠而為痎,痎者久瘧也。要知瘧之寒熱,乃陰陽之二氣互相勝負而作也。

邪並於巨陽則陰實陽虛,故寒作;邪並於巨陰則陽實而陰虛故熱作,此陰陽相移也。病氣舍於皮膚與衛氣並居,衛氣者日行陽、夜行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是以日作,此受之淺也。其氣之舍深,薄於五臟,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終爭不得出,故間日作,此受之深也。邪氣與衛氣客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能相爭,故休數日乃作,此受之最深也。

然瘧之狀不一,足太陽瘧(膀胱經)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然,熱止汗出乃已;足少陽瘧(膽經)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則惕惕然,熱多汗甚;足陽明瘧(胃經)令人先淅淅寒,寒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火氣乃快;然足太陰瘧(脾經)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足少陰瘧(腎經)令人嘔吐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其病難矣;足厥陰瘧(肝經)令人腰痛,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此六經之瘧也。

肺瘧者令人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心瘧者令人煩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鳴,鳴已汗出;腎瘧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眩眩然,此五臟之瘧也。

東垣云:寒瘧屬太陰,熱瘧屬陽明,風瘧屬少陰,溫瘧屬厥陰。又作於子午卯酉日者屬少陰,作於寅申巳亥日者屬厥陰,作於辰戌丑未日者屬太陰,蓋三日一作故耳。而丹溪又有食瘧、痰瘧、風瘧、暑瘧、老瘧、瘧母之名,皆不越乎五臟六腑經之所主也,但所感不同耳!然因其所挾而立名也。今並及之,以備參考。

若夫小兒抱持解脫,不避風寒,又冒暑濕,致令邪氣客於皮膚,痰飲乳食潰於臟腑。初起雖先於消導,然抉胃氣為本,後隨其得病所由而調理之。如邪瘧及暫發者,可散可截。虛瘧及久者,宜補氣血,若過服截藥,致傷脾胃則必延綿不休。凡熱多寒少,無汗者,桂枝麻黃各半湯。

汗多者,柴胡桂枝湯。汗多而渴者,白虎加桂枝湯。小便赤,熱多寒少者,小柴胡湯。寒多熱少者,用清脾飲、養胃湯。久不止者,鬼哭散止之。熱多汗出,腹痛而渴者,大柴胡湯下之。久瘧不愈,腸中結塊者,鱉甲飲調之。凡脾虛而患瘧者,不論三陰六經,悉以六君子湯為主,熱多加柴胡、山梔、黃芩,甚者加知母、地骨皮、鱉甲。寒多加乾薑、肉桂。

有汗加黃耆、浮麥。無汗加蒼朮、葛根。元氣下陷及肝木乘脾並加升麻、柴胡為善。若用青皮、常山、草果之類,正氣益虛,邪氣益深而變症百端矣。

有小兒瘧疾,變作虛浮,外腎腫大,或食傷脾胃,以致浮腫。夫浮者脾之外應也,宜大腹皮湯、草果飲治之。然後以實脾補劑進之可也。若乳母七情六慾不調及飲食不節,或寒熱似瘧,肝火熾盛,致兒為患者,又當治其乳母斯無誤矣。

有陰虛症,每日午後惡寒發熱,似乎瘧者,至晚亦得汗而解,若作瘧治,而用常山、草果等藥,誤矣!且陰虛脈虛濡而數,瘧脈弦數為辨耳。有癖痞而為寒熱似瘧者,亦不可作瘧治也。

(批:久瘧則元氣虛損,若誤服清脾飲,多致不起,慎之。截瘧飲亦不宜服。瘧後食少無力,面黃身弱,以四君子湯加二陳湯、薑汁炒黃連、枳實。若草果常山性猛善驅逐,病人稍虛者勿用。)

瘧脈弦數腎胃虛,外感內傷共有之,歸芎人參鱉甲飲,半樸檳青甘草施。二術烏梅姜黑豆,桃枝煎酒露飲之。寒多加桂因寒盛,熱多柴苓酒炒宜。渴加知母天花粉,元氣不足升麻提。夜發升麻加桔梗,久瘧常山草果隨。截法常山蒼厚朴,陳皮黃連檳榔果,七味烏梅酒水煎,何首茯苓三四兩,二三陳樸不須言,十分甘草煎宿露,藥飲空心瘧遇仙。

〔附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白芍,麻黃,甘草,杏仁,生薑,大棗

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黃芩,半夏,人參,甘草

白虎加桂枝湯,石膏,知母,桂枝,甘草

小柴胡湯,見諸吐症內(去薄荷)。

清脾飲(初起者宜服),蒼朮,半夏,草果,青皮,黃芩,柴胡,厚朴,陳皮,茯苓,枳殼,紫蘇,甘草

養胃湯(病虛者宜服),藿香,蒼朮,厚朴,半夏,陳皮,草果,茯苓,人參,甘草

鬼哭散,大腹皮,常山,茯苓,鱉甲

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芍藥,枳實,甘草,大黃(酒製)

鱉甲飲(李自才用何首烏紅白各半,酒煎服),白朮,陳皮,草果,川芎,芍藥,

檳榔,黃芩,厚朴,鱉甲,甘草

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大腹皮湯,枳殼,蒼朮,檳榔,甘草,三稜,蓬朮,大腹皮

草果飲,厚朴,青皮,草果,藿香,半夏,丁香,甘草,乾薑,神麯

白話文:

【瘧疾】

總的來看,面容發黃、頭髮豎立等症狀,是瘧疾的表徵,其成因在於外感風寒暑溼;內在情緒抑鬱、飢餓之後,導致體內寒熱交迭產生。從脈象來看,瘧疾的脈象通常爲弦脈,如果脈象微弱則表示體虛,出現代脈或散脈則預示病情危急。

古籍《內經》記載:夏天出汗不暢的人,在秋天容易染上風瘧。又說:夏天受暑熱傷害,秋天必會引發瘧疾。丹溪先生認爲:瘧疾皆由風引起。這是前人對瘧疾的基本論述。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外來的風、寒、暑、溼邪氣與飲食、居住環境產生的邪氣,不僅在夏天受到暑熱傷害後,秋天必發瘧疾。實際上,淺層傷害會迅速顯現,深層傷害則會在長時間後形成頑固的瘧疾,頑固瘧疾即是長期瘧疾。要知道,瘧疾的寒熱交替,是身體陰陽二氣互相爭勝的結果。

當邪氣聚集於太陽經時,陰實陽虛,所以產生寒感;當邪氣聚集於太陰經時,則陽實陰虛,因此產生熱感,這是陰陽互移的結果。病氣寄居在皮膚和衛氣之中,衛氣白天運行於陽分,夜晚運行於陰分。病氣得陽則外發,得陰則內斂,因此病症每天發作,這是淺層感染的表現。如果病氣潛藏更深,侵入五臟,陽氣獨發,陰邪內駐,陰陽二氣終日爭鬥無法調和,故每隔一天發作一次,這是深層感染的特徵。如果邪氣與衛氣共同寄生於六腑,有時分離,無法相互抗衡,所以病症會間歇數日再發,這是最深層感染的跡象。

瘧疾的形態並不單一。例如,足太陽經(膀胱經)瘧疾,會引起腰痛、頭重,寒冷從背部升起,先是寒冷後轉爲發熱,熱退後出汗,病症結束;足少陽經(膽經)瘧疾,會讓人感到身體疲倦,寒熱不劇烈,不願見人,見到人時會緊張不安,發熱時汗多;足陽明經(胃經)瘧疾,會使人先感到輕微的寒冷,持續一段時間後轉熱,熱退後出汗,喜歡在日光下或月光下,感覺舒適;足太陰經(脾經)瘧疾,會讓人情緒低落,喜歡嘆氣,食慾不振,寒熱交替,出汗,病症來臨時易嘔吐,嘔吐後症狀減輕;足少陰經(腎經)瘧疾,會讓人劇烈嘔吐,熱多寒少,想要關門閉戶,病情較爲嚴重;足厥陰經(肝經)瘧疾,會讓人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暢,如同尿瀦留但並非如此,經常有排尿的意願,感到恐懼和氣短,腹部不適,這是六經瘧疾的特徵。

肺瘧疾會讓人感到寒冷,寒甚熱,熱時易驚嚇,如見到異物;心瘧疾會讓人煩躁,想喝冷水,反而寒多熱少;肝瘧疾會讓人臉色蒼白,嘆息,狀如垂死之人;脾瘧疾會讓人感到寒冷,腹部疼痛,發熱時腸鳴,鳴聲停止後出汗;腎瘧疾會讓人感到全身寒冷,腰背疼痛,大便困難,目眩,這是五臟瘧疾的特徵。

東垣先生說:寒瘧屬於太陰,熱瘧屬於陽明,風瘧屬於少陰,溫瘧屬於厥陰。又說,在子、午、卯、酉日發作的瘧疾屬於少陰,在寅、申、巳、亥日發作的瘧疾屬於厥陰,在辰、戌、醜、未日發作的瘧疾屬於太陰,因爲這些日子每三天輪迴一次。而丹溪先生又提出了食瘧、痰瘧、風瘧、暑瘧、老瘧、瘧母等名稱,這些都與五臟六腑的經絡有關,只是感染途徑不同而已!然而,它們都是根據感染的性質而命名的。現在將這些內容綜合起來,以便參考。

至於小兒患瘧疾,由於照顧不當,不避風寒,又遭受暑溼侵襲,導致邪氣侵入皮膚,痰飲乳食積滯於臟腑。起初雖應先進行消導,但調理胃氣纔是根本,然後根據病因進行調理。如邪瘧及暫時發作的瘧疾,可以使用散劑或截瘧藥。虛瘧及長期瘧疾,應補氣血,如果過度服用截瘧藥,會損傷脾胃,病情將無法痊癒。對於熱多寒少,無汗的情況,可以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對於汗多的情況,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汗多且口渴,可以使用白虎加桂枝湯。小便赤,熱多寒少,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寒多熱少,可以使用清脾飲、養胃湯。長期發作不止,可以使用鬼哭散控制。熱多汗出,腹痛且口渴,可以使用大柴胡湯。長期瘧疾不愈,腸道中有結塊,可以使用鱉甲飲調理。對於脾虛且患瘧疾的人,不論三陰六經,均以六君子湯爲主,熱多時加入柴胡、山梔、黃芩,嚴重時加入知母、地骨皮、鱉甲。寒多時加入乾薑、肉桂。

有汗時加入黃芪、浮麥。無汗時加入蒼朮、葛根。元氣下陷及肝木乘脾同時出現時,加入升麻、柴胡。如果使用青皮、常山、草果等藥物,正氣會更加虛弱,邪氣會更加深入,引發各種併發症。

有些小兒患瘧疾,轉變爲虛浮狀態,外生殖器腫大,或者飲食傷及脾胃,導致浮腫。浮腫是脾臟的外部反應,應使用大腹皮湯、草果飲治療。然後使用實脾補劑,即可恢復健康。如果乳母情緒波動、慾望不調以及飲食不規律,或者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肝火旺盛,導致嬰兒患病,應當治療乳母,以免誤診。

對於陰虛證,每天午後出現惡寒發熱,看似瘧疾,到晚上出汗後緩解,如果按瘧疾治療,使用常山、草果等藥物,是錯誤的!而且陰虛的脈象爲虛濡且數,瘧疾的脈象爲弦數,兩者可以區分。對於癖痞引起的寒熱症狀,類似於瘧疾,也不應按瘧疾治療。

(批註:長期瘧疾會導致元氣虛弱,如果誤服清脾飲,往往會導致病情惡化,應謹慎。截瘧飲也不宜服用。瘧疾後食慾減少、體力下降、面色黃、身體虛弱,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二陳湯、薑汁炒黃連、枳實。如果草果、常山性猛,善於驅逐邪氣,但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不應使用。)

瘧疾的脈象爲弦數,表明腎胃虛弱,外感和內傷都有可能引起。歸芎人參鱉甲飲,半夏、厚朴、檳榔、青皮、甘草。二術烏梅姜黑豆,桃枝煎酒露飲之。寒多時加入肉桂,熱多時使用柴胡、茯苓、酒炒。口渴時加入知母、天花粉,元氣不足時使用升麻。夜間發作時,升麻加入桔梗。長期瘧疾時,常山、草果隨用。截瘧法使用常山、蒼朮、厚朴、陳皮、黃連、檳榔,七味烏梅酒水煎,何首烏、茯苓三四兩,二三陳樸不必說,十分甘草煎宿露,藥飲空心瘧遇仙。

【附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白芍、麻黃、甘草、杏仁、生薑、大棗

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黃芩、半夏、人參、甘草

白虎加桂枝湯:石膏、知母、桂枝、甘草

小柴胡湯:見諸吐症內(去薄荷)。

清脾飲(初起者宜服):蒼朮、半夏、草果、青皮、黃芩、柴胡、厚朴、陳皮、茯苓、枳殼、紫蘇、甘草

養胃湯(病虛者宜服):藿香、蒼朮、厚朴、半夏、陳皮、草果、茯苓、人參、甘草

鬼哭散:大腹皮、常山、茯苓、鱉甲

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芍藥、枳實、甘草、大黃(酒制)

鱉甲飲(李自才用何首烏紅白各半,酒煎服):白朮、陳皮、草果、川芎、芍藥、檳榔、黃芩、厚朴、鱉甲、甘草

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大腹皮湯:枳殼、蒼朮、檳榔、甘草、三棱、蓬術、大腹皮

草果飲:厚朴、青皮、草果、藿香、半夏、丁香、甘草、乾薑、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