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6)

1. 霍亂吐瀉

總括,病人霍亂事堪驚,吐利交併又轉筋;心腹痛疼時眩暈,宜分乾溼審三因。

脈法,脈來浮洪者可治,微而遲者難生。

《內經》曰: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有土鬱之發,民病嘔吐霍亂注下(濕土霍亂即仲景五苓散、理中湯之類)。有水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飧瀉。體重腹痛筋骨強並(土虛風勝霍亂,即羅謹甫桂苓散、白朮散之類)。有熱至則身熱霍亂吐下(熱霍亂即《活人書》香薷飲之類)。

仲景曰:邪在上焦則吐,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既吐且瀉。夫小兒霍亂之候,皆因飲食內有所傷,外有所感,陽不升,陰不降,乘膈而成,故卒然吐瀉並作,揮霍撩亂矣。為病之源有三:吐者暍也,心火炎上之疾也;瀉者濕也,濕土注下之疾也;轉筋者風也,木火撓亂之疾也。由夏秋之間,濕熱大作,風涼乘之,入於脾胃。

三氣俱作所以上吐下瀉而轉筋也。治法以生薑細切,漬以新汲水,調益元散頓服之可愈,或五苓散、桂苓甘露飲。切勿與穀食米飲,如飲下咽立死。待瀉後飢甚可與稀粥。

霍亂亦有病症不同,有心腹卒痛、吐利寒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並痛則吐利俱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斃。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膈,上下奔趨。治之惟宜溫暖,更詳其所因而調之。因風則惡風有汗,因寒則惡寒無汗;濕則重著;暑則熱煩,此外因所致。

元氣不足,郁聚痰飲,痞膈滿悶,隨其腸瀉而作,此內因所致。其或飽餐恣飲填脹停凝而發,此非內外因也。

小兒夏日多食生冷,因脾虛不能運化,加以外感風寒,則揮霍撩亂,上吐下瀉也,令人倉卒,躁擾痛悶,似有鬼神,然實非鬼神,乃飲食痞膈,上下不通,將欲吐瀉,故如是也。(批:霍亂死者胸中尚有暖氣,急以鹽填臍內,灸之不計壯數,此法灸之立蘇。)

錢仲陽謂吐乳瀉黃是傷熱乳,吐乳瀉青是傷冷乳,皆當下之。詳夫此理,乃迎奪之法也。不若傷熱者用五苓散以導其逆,傷冷者用理中湯以溫其中,自然平復。(批:乾霍亂吐、瀉不通,最為難治,用軟雞翎蘸清油探喉中即吐,或鹽湯白礬湯灌之亦可。)

《經》云:濕霍亂死者少,乾霍亂死者多。夫乾霍亂者,忽然心腹脹滿,胸脅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是俗謂之絞腸痧,最難治,死在須臾,升降不通故也。治法先疏利,或吐提其氣,最是良法。更宜刺委中並十指出血妙,委中在足膝腕內約紋中動脈便是。

〔附方〕

益元散(即天水散加硃砂),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硃砂

桂苓甘露飲,即五苓散加滑石,甘草,寒水石,白湯調服。

桂苓白朮散,即甘露飲加滑石。

玉露散,治口渴身熱大小便不利。

寒水石(二兩),石膏(二兩),甘草(三錢)

為細末飛過,麥冬湯下。

香薷飲,見諸吐症內。

丹溪方

蒼朮,厚朴,陳皮,乾薑(各一錢半),滑石(三錢),白朮(二錢),木通(一錢),炙甘草,姜

煎服。

白話文:

霍亂吐瀉

總的來說,霍亂這種病很可怕,病人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還會抽筋;心腹會疼痛,有時還會頭暈,應該區分是哪種原因造成的,仔細判斷病因。

從脈象來看,脈搏浮大且洪實的,表示病況還可以治療;如果脈搏細微且遲緩的,就比較危險。

《內經》說:太陰經所對應的臟腑出現問題,就會有腹部脹滿的現象。霍亂的嘔吐和腹瀉,是體內脾胃濕氣鬱積所引起的,人民會出現嘔吐、霍亂、腹瀉等症狀(屬於濕氣引起的霍亂,可以用仲景的五苓散或理中湯來治療)。如果體內水土不平衡,風邪就會盛行,人民就會出現霍亂和吃下去的食物直接瀉出的情況,身體會感覺沉重、腹痛,筋骨也會感到僵硬(屬於脾土虛弱、風邪盛行的霍亂,可以用羅謹甫的桂苓散或白朮散來治療)。如果體內有熱,則會出現身體發熱、霍亂、嘔吐、腹瀉等症狀(屬於熱引起的霍亂,可以用《活人書》中的香薷飲來治療)。

仲景認為:邪氣侵犯上焦就會引起嘔吐,侵犯下焦就會引起腹瀉,侵犯中焦則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小兒霍亂的發生,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當傷了脾胃,又感受了外邪,導致體內陽氣不能上升,陰氣不能下降,邪氣壅塞於胸膈,所以會突然出現嘔吐和腹瀉,情況非常混亂。造成霍亂的原因有三種:嘔吐是暑熱引起的,是心火旺盛的疾病;腹瀉是濕氣引起的,是濕土下注的疾病;抽筋是風邪引起的,是木火擾亂的疾病。通常在夏秋之際,濕熱盛行,又受到涼風的侵襲,邪氣就會侵入脾胃。

這三種邪氣同時發作,就會導致上吐下瀉並出現抽筋的現象。治療方法可以用生薑切成細末,用剛汲取的井水浸泡,然後調入益元散服用,可以治癒。或者可以用五苓散、桂苓甘露飲等藥方。千萬不要給病人吃穀物或米湯,吃了會立刻死亡。等到腹瀉停止後,病人非常飢餓時,可以給予稀粥。

霍亂的症狀也有不同,有的會突然心腹劇痛,嘔吐腹瀉,同時伴有發冷發熱、頭痛眩暈;先出現心痛就會先嘔吐,先出現腹痛就會先腹瀉,如果心腹同時疼痛,就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嚴重時還會抽筋,抽筋入腹就會死亡。這是因為體內陰陽失調,清濁混雜,陽氣過度上升,陰氣驟然下降,導致陰陽之氣阻隔,上下亂竄。治療上宜採用溫暖的方式,並仔細判斷病因來進行調理。如果是風邪引起的,就會怕風有汗;如果是寒邪引起的,就會怕冷無汗;如果是濕邪引起的,就會感到身體沉重;如果是暑邪引起的,就會感到發熱煩躁,這些都是外在原因引起的。

如果病人元氣不足,體內痰飲鬱積,導致胸膈滿悶,也會隨著腹瀉而發作,這是內在原因引起的。還有一些是因為暴飲暴食、吃撐了,導致食物停滯不化而引起的,這就不是內外原因造成的。

小兒在夏季多吃生冷食物,因為脾胃虛弱不能運化,再加上感受風寒,就會突然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令人驚慌失措,煩躁不安,感覺疼痛難忍,好像有鬼神作祟,其實並非鬼神作怪,而是因為飲食停滯於胃,導致上下不通,將要發生嘔吐和腹瀉的緣故。(筆記:霍亂死後,胸中還會有暖氣,趕緊用鹽填入肚臍,並用艾灸,灸的次數不限,這個方法可以讓人立刻甦醒。)

錢仲陽認為,如果吐出來的是奶,瀉出來的是黃色,表示是吃了熱奶造成的;如果吐出來的是奶,瀉出來的是青色,表示是吃了冷奶造成的,都應該用藥治療。仔細分析這個道理,這其實是迎奪的方法。不如針對傷熱的情況,使用五苓散來疏導逆氣;針對傷冷的情況,使用理中湯來溫暖中焦,這樣身體自然就能恢復正常。(筆記:乾霍亂的嘔吐和腹瀉都不順暢,最難治療,可以用柔軟的雞毛蘸取清油,探入喉嚨深處使其嘔吐,或者用鹽湯或白礬湯灌服也可。)

《經》中說:患濕霍亂而死的人比較少,患乾霍亂而死的人比較多。所謂乾霍亂,是指突然心腹脹滿、胸脅刺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瀉卻瀉不出來,這就是俗稱的「絞腸痧」,最難治療,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因為體內的升降之氣不通暢。治療方法首先要疏通腸道,或者用催吐的方法來提升氣機,這是最好的方法。還可以使用針刺委中穴和十指放血的方法,效果很好,委中穴位於足膝膕窩內,紋路的中間,動脈跳動的地方。

【附方】

  • 益元散(也就是天水散加上硃砂):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硃砂。

  • 桂苓甘露飲:是五苓散加上滑石、甘草、寒水石,用白開水調服。

  • 桂苓白朮散:是甘露飲加上滑石。

  • 玉露散:治療口渴、身體發熱、大小便不利。

  • 寒水石(二兩)、石膏(二兩)、甘草(三錢)。

  • 將藥磨成細末,用麥冬湯送服。

  • 香薷飲:見於其他嘔吐症的治療方法中。

  • 丹溪方:蒼朮、厚朴、陳皮、乾薑(各一錢半)、滑石(三錢)、白朮(二錢)、木通(一錢)、炙甘草、生薑。

  • 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