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5)

回本書目錄

上卷 (5)

1. 吐瀉

總括,小兒吐瀉有多般,不可將來一例看;若見神昏目慢候,慢脾驚搐要提防。

脈法,洪者為熱,弦者為痛。微弱漸遲者死,漸大者生。若有宿食留飲,氣口脈必弦滑。

白話文:

總括來說,小兒的嘔吐和腹瀉有各種不同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看到孩子精神恍惚、眼神呆滯,要特別注意可能是慢脾或驚搐的症狀。 在脈診上,脈象洪大表示有熱,弦緊表示疼痛。脈象微弱且逐漸變慢是危重的徵兆,若脈象逐漸恢復強大則表示病情好轉。如果有宿食積滯或飲水停留的情況,氣口的脈象會呈現弦滑。

《內經》曰:脾虛則瀉,胃虛則吐。又曰:食滯於胃口者為吐,食滯於大小腸者為瀉。又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白話文:

《內經》中說:脾虛會導致腹瀉,胃虛會導致嘔吐。又說:食物停留在胃口導致嘔吐,食物停留在大小腸就會導致腹瀉。又說:各種嘔吐酸水、突然下注迫切,都屬於火熱之邪。

錢仲陽曰:吐乳瀉黃,傷熱乳也:吐乳瀉青,傷冷乳也,皆當下之。則知虛實寒熱皆能成吐瀉之症。又有傷風吐瀉,身溫、乍涼乍熱、多睡氣粗,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更兼咳嗽。先服大青膏發散,後用益黃散和胃。若吐瀉身熱多睡,能乳吐痰,飲水不止,大便黃水,此胃虛之症,先用白朮散生津止渴,後用大青膏發散風邪。

白話文:

錢仲陽說:嘔吐腹瀉呈現黃色,是溫熱的乳汁所致;嘔吐腹瀉呈現青色,是寒涼的乳汁所致,都應服用瀉藥。可見虛實寒熱都可以造成嘔吐腹瀉的症狀。還有因傷風而引起的嘔吐腹瀉,身體忽冷忽熱,多睡覺,呼吸粗重,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化,再加上咳嗽。先服用大青膏發散風寒,再服用益黃散來和胃。如果嘔吐腹瀉,身體發熱嗜睡,能吐出乳汁和痰液,喝水不停,大便黃水,這是胃虛的症狀,先用白朮散生津止渴,再用大青膏發散風邪。

錢仲陽曰: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身熱不思乳食,大便青白,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乳,當下之,然後和胃。夏至後吐瀉身熱,或傷熱,或傷乳,吐乳不消,瀉深黃色,宜香薷散之類。小兒傷食及濕熱作吐瀉者,須以胃苓湯進,反覺平安。

白話文:

錢仲陽說:小兒出生後三天內出現嘔吐、腹瀉,發熱不想吃母乳,大便青白色,母乳不消化或呈白色,這是損傷了母乳,應該立即止瀉,然後調理胃氣。夏至後出現嘔吐、腹瀉、發熱,可能是損傷熱氣,或損傷母乳,嘔吐母乳不消化,腹瀉為深黃色,宜服用香薷散之類的藥物。小兒因飲食不當或濕熱引起嘔吐腹瀉的,需要服用胃苓湯,服後症狀會好轉。

凡遇小兒吐瀉,惟恐脾虛生風之患。《心鑑》云:兒分長幼,察病虛實。有吐瀉三五日發風者,有一日半日而發者,大抵女孩以吐為急,男子以瀉為迫。若氣虛暴瀉暴吐,才作便得之。惟有疳瀉不成,風候久則終於虛乏不治矣。但瀉宜實脾為主,吐以生胃為本,截風之藥略加用之。凡驚藥及寒涼之藥初不可用。大熱藥慎勿妄投。

白話文:

凡是遇到小兒吐瀉,都擔心脾氣虛弱而生風氣的毛病。《心鑑》說:兒童分為年長、年幼,應觀察病情的虛實。有的吐瀉三五日後發風,有的則是一日或半日就得風。大體上而言,女孩以吐為急,男孩以瀉為急。如果氣虛而暴瀉、暴吐,發作不久即可有所治療。只有疳瀉難以治癒,風的時間久了就會最終虛弱乏力,無藥可治。但瀉宜以健補脾氣為主,吐以滋生胃氣為本,截斷風熱的藥物略微加用即可。凡是驚嚇類的藥物及寒涼的藥物最初都不可使用。大熱的藥物謹慎不要隨便使用。

錢氏不分寒熱吐瀉,而曰皆當下,恐未妥當,不若傷熱者用五苓散以導其逆,傷冷者用理中湯以溫其中,自然平復。

〔附方〕

白話文:

錢氏不分為寒或是熱就下藥,並且說皆應該攻下,恐怕不太妥當。不如對傷熱者使用五苓散來導出寒氣,對傷冷者使用理中湯來溫暖身體,自然而然就會康復。

胃苓湯,蒼朮,白朮,豬苓,澤瀉,厚朴,陳皮,茯苓,甘草,加桂少許

白話文:

胃苓湯:

蒼朮:具有祛除濕氣、健脾益氣的功效。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祛濕止瀉的功效。

豬苓: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澤瀉: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厚朴:具有健脾消食、理氣化痰的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甘涼益氣的功效。

加桂少許:桂枝具有溫陽散寒、通脈止痛的功效。

總體來說,胃苓湯是一款具有祛除濕氣、健脾益氣、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理氣消食、燥濕化痰等功效的中藥方劑。

大青膏,見驚風症內。

益黃散,見疳積症內。

五苓散,去肉桂,用甘草。

理中湯,俱見驚風症內。

白話文:

大青膏,用於治療驚風症。 益黃散,用於治療疳積症。 五苓散,去掉肉桂,加入甘草。 理中湯,用於治療驚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