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下卷 (20)

回本書目錄

下卷 (20)

1. 小兒哺乳宜慎擇論

夫初生小兒藉乳為命,其哺乳之法,不可不慎。(批:不特乳要慎,而小兒乳母亦要留心,凡乳母稟賦之厚薄,性情之緩急,骨相之堅脆,德性之善惡,兒能連背,大為關係,不知漸染,既久識性不問,猶如接木之造化然也,故亦不可不擇信哉。)蓋乳者,榮血之所化也,故乳母尤宜謹節,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動中,乳汁便應,病氣到乳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則瀉,不瘡則癤,或為口糜,或為驚搐,或為夜啼,或為腹痛。

病之初來,其溺必甚少,便須詢問端的,隨症調治,母安則子安,可消患於未形也。故乳母夏不欲熱,熱則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則致咳痢;母不欲怒,怒則上氣癲狂;母不欲醉,醉則令身熱腹痛。母方吐下而乳,則致虛羸。母有積熱而乳,則變黃不能食。新房而乳,則瘦脊交頸不能行。

新浴而乳,則發吐哯神困。傷熱乳則瀉黃,傷冷乳則瀉青。冷熱不調停積胸膈,結為痰飲,遂成壯熱。壯熱不已,乃成驚癇。兒啼未定,遽以乳哺,氣逆不消,因成乳癖。懷妊而乳,至令黃瘦、腹大、腳弱,名曰鬾病。大抵哺乳不可太飽,故俗云:若要小兒安,須帶三分飢與寒是也。

白話文:

新生兒的生命依賴乳汁,餵養的方式不可不謹慎。(不只是乳汁要謹慎,連餵奶的母親也要留意,母親的體質強弱、性情急緩、骨骼的堅固與否、品德的好壞,都會影響到孩子,這關係非常大,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久了之後會變成孩子的習性,就像植物的嫁接一樣,所以不可不慎重選擇。)

乳汁是精血所化,所以餵奶的母親更要謹慎節制,飲食下肚,乳汁才會暢通;情緒波動,乳汁也會跟著變化;如果母親生病,病氣會傳到乳汁中,寶寶喝了這種乳汁,馬上就會生病。不是吐就是拉,不是長瘡就是長癤,有的會口內潰爛,有的會驚嚇抽搐,有的會夜間啼哭,有的會腹痛。

剛開始生病的時候,小便一定會很少,一定要仔細詢問病因,依照症狀來調理治療,母親平安,孩子才會平安,這樣才能在疾病還沒形成的時候就消除。因此,餵奶的母親夏天不宜過熱,過熱會導致嘔吐;冬天不宜受寒,受寒會導致咳嗽腹瀉;母親不宜生氣,生氣會導致氣逆癲狂;母親不宜喝醉,喝醉會讓身體發熱腹痛。母親剛吐瀉完就餵奶,會讓孩子虛弱消瘦。母親體內有熱就餵奶,會讓孩子變黃並且不肯進食。新婚後就餵奶,會讓孩子瘦弱到脖子都靠在一起而無法行動。

剛洗完澡就餵奶,會讓孩子嘔吐昏睡。餵食過熱的乳汁,會導致腹瀉排出黃色糞便;餵食過冷的乳汁,會導致腹瀉排出青色糞便。冷熱不調,積在胸膈,會結成痰飲,進而發燒。高燒不退,就會變成驚癇。孩子還在哭鬧,就急著餵奶,會導致氣逆不消化,形成乳癖。懷孕時還在餵奶,會讓孩子變得黃瘦、腹大、腳軟,這叫做「鬾病」。總而言之,餵奶不可過飽,所以俗話說:「想要小兒平安,必須讓他三分飢與寒。」

2. 護養法

巢氏曰:小兒初生肌膚未實,宜用舊絮護其背,不可太暖,更宜數見風日,則血氣剛強,肌肉緻密。若藏於重幃密室,或厚衣過暖,則筋骨軟脆,不任風寒,多易致病。衣服當隨寒熱加減,但令背暖為佳,亦勿令出汗,恐表虛風邪易傷。哺乳亦不宜過飽,若宿滯不化,用消乳丸治之。

陳氏所謂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浴,要肚暖、頭涼,皆至論也。須令乳母預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則乳汁清寧,兒不致疾,否則陰陽偏勝,氣血沸騰,乳汁敗壞,必生諸症。若屢用藥餌,則臟腑陰損,多變敗症,可不慎歟。大抵保嬰之法,未病則調治乳母,既病則審治孩兒,亦必兼治其母為善。

〔附方〕

消乳丸,見初生諸症內。

白話文:

巢氏說:嬰兒剛出生時,皮膚還很嬌嫩,應該用舊棉絮來保護背部,但不要過於保暖。更要經常讓嬰兒接觸風和陽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血氣強盛,肌肉緊實。如果把嬰兒藏在厚重的帷帳或密不透風的房間裡,或是穿太多衣服太過保暖,就會導致筋骨軟弱,無法抵禦風寒,更容易生病。衣服應該隨著天氣的冷熱來增減,只要保持背部溫暖就好,也不要讓嬰兒出汗,以免皮膚毛孔鬆弛,容易被風邪侵襲。餵奶也不應該餵得太飽,如果食物積滯無法消化,可以用消乳丸來治療。

陳氏所說的「忍受三分寒冷,吃飯吃七分飽,經常揉肚子,少洗澡,要保持肚子溫暖、頭部涼爽」,這些都是至理名言。一定要讓哺乳的母親事先注意避免情緒波動、外感風邪、以及食用濃厚的食物和燒烤油炸的食物,這樣奶水才會清澈平和,嬰兒才不會生病。否則,如果陰陽失調,氣血過於旺盛,導致奶水品質變差,必定會引發各種疾病。如果經常給嬰兒吃藥,就會損傷臟腑的陰氣,容易變成難以治癒的病症,這不可以不謹慎啊!總體來說,保護嬰兒的方法,在沒有生病時就應該調整母親的身體,一旦生病則要仔細診斷嬰兒的病情,同時也要兼顧治療母親的身體,這樣才是最好的做法。

(附錄藥方)

消乳丸,請參考初生諸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