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下卷 (20)

回本書目錄

下卷 (20)

1. 小兒哺乳宜慎擇論

夫初生小兒藉乳為命,其哺乳之法,不可不慎。(批:不特乳要慎,而小兒乳母亦要留心,凡乳母稟賦之厚薄,性情之緩急,骨相之堅脆,德性之善惡,兒能連背,大為關係,不知漸染,既久識性不問,猶如接木之造化然也,故亦不可不擇信哉。)蓋乳者,榮血之所化也,故乳母尤宜謹節,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動中,乳汁便應,病氣到乳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則瀉,不瘡則癤,或為口糜,或為驚搐,或為夜啼,或為腹痛。

白話文: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母乳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餵養嬰兒時,必須要非常小心謹慎。(批註:不只是母乳需要小心選擇,嬰兒的乳母也要仔細用心。乳母的身體素質、性格脾氣、骨骼強弱、道德品質等,都會對嬰兒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嬰兒長期受到乳母的影響,而父母卻沒有意識到,就像接種疫苗一樣,會對嬰兒的性格和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乳母也非常重要。)因為母乳是母親的血液轉化而來的,所以乳母尤其需要謹慎節制。飲食一進到胃裡,乳汁就會產生;情緒一有所波動,乳汁就會有所反應;如果乳母生病了,乳汁就會凝滯。嬰兒喝了這樣的乳汁,就會立刻生病。如果不吐就是瀉,不長瘡就是生瘡,或者嘴角糜爛,或者驚厥抽搐,或者夜啼不止,或者腹痛難忍。

病之初來,其溺必甚少,便須詢問端的,隨症調治,母安則子安,可消患於未形也。故乳母夏不欲熱,熱則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則致咳痢;母不欲怒,怒則上氣癲狂;母不欲醉,醉則令身熱腹痛。母方吐下而乳,則致虛羸。母有積熱而乳,則變黃不能食。新房而乳,則瘦脊交頸不能行。

白話文:

疾病剛開始顯現時,尿液必定很少,這時候必須追問病情的緣由,隨症處理。母親平安,孩子就會平安,這樣可以消除未成形的禍患。所以乳母夏天不要受到暑熱,暑熱會導致嘔吐和逆氣;冬天不要受到寒冷,寒冷會導致咳嗽和痢疾;母親不要生氣,生氣則會導致氣逆和癲狂;母親不要喝酒,喝酒會導致身體發熱和腹痛。母親在嘔吐腹瀉之際餵奶,就會導致嬰兒體虛體弱。母親體內有積熱並餵奶,嬰兒的乳汁會變黃無法食用。產後不久的婦女餵奶,則嬰兒會瘦脊、脖子無法直立,無法行走。

新浴而乳,則發吐哯神困。傷熱乳則瀉黃,傷冷乳則瀉青。冷熱不調停積胸膈,結為痰飲,遂成壯熱。壯熱不已,乃成驚癇。兒啼未定,遽以乳哺,氣逆不消,因成乳癖。懷妊而乳,至令黃瘦、腹大、腳弱,名曰鬾病。大抵哺乳不可太飽,故俗云:若要小兒安,須帶三分飢與寒是也。

白話文:

剛洗澡後喝奶,則會吐奶、打嗝、精神不振。喝了過熱的奶,則會拉黃色的腹瀉;喝了過冷的奶,則會拉青色的腹瀉。冷熱不調和,停留在胸膈,結成痰飲,於是造成高燒。高燒不止,就會變成驚風。嬰兒啼哭未定,就急忙給他喝奶,氣逆不消,因此變成乳癖。懷孕期間喝奶,會導致臉色發黃、消瘦、肚子變大、腳變弱,叫做鬾病。哺乳不宜過飽,所以民間俗語說:「想要小孩平安,要讓他三分飢餓三分寒冷。」

2. 護養法

巢氏曰:小兒初生肌膚未實,宜用舊絮護其背,不可太暖,更宜數見風日,則血氣剛強,肌肉緻密。若藏於重幃密室,或厚衣過暖,則筋骨軟脆,不任風寒,多易致病。衣服當隨寒熱加減,但令背暖為佳,亦勿令出汗,恐表虛風邪易傷。哺乳亦不宜過飽,若宿滯不化,用消乳丸治之。

白話文:

巢氏說:嬰兒剛出生時,肌膚尚未發育健全,應該用舊棉絮保護他們的背部,不要太暖和,更要多讓他們見風曬太陽,這樣血氣才會旺盛,肌肉才會緻密。如果把嬰兒藏在厚厚的帷幕和密閉的房間裡,或者穿太厚的衣服,那麼他們的筋骨就會變得柔軟脆弱,經不起風寒,容易生病。衣服要根據寒暑的變化來增減,但要讓背部保暖,也不要讓嬰兒出汗,因為表虛的話容易被風邪侵襲。餵奶也不宜過飽,如果有積食不化的情況,可以用消乳丸來治療。

陳氏所謂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浴,要肚暖、頭涼,皆至論也。須令乳母預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則乳汁清寧,兒不致疾,否則陰陽偏勝,氣血沸騰,乳汁敗壞,必生諸症。若屢用藥餌,則臟腑陰損,多變敗症,可不慎歟。大抵保嬰之法,未病則調治乳母,既病則審治孩兒,亦必兼治其母為善。

白話文:

陳氏所謂忍耐三分寒冷、吃七分飽、頻繁摩腹、少洗冷水澡、讓腹部保暖、頭部散熱,都是至理名言。乳母必須在懷孕期間,預防七情波動及六種不正之氣的傷害,不食用濃香味厚的食物、不去辛辣刺激的場所,才能使乳汁清淨安寧,嬰兒不致於生病。否則,陰陽偏頗、氣血沸騰、乳汁敗壞,必然導致各種症狀。如果反覆使用藥物,則臟腑陰損,會逐漸演變成很難治癒的疾病,如何可以不謹慎呢?總體而言,保護嬰兒的方法是:孩子未生病之前,調理乳母的身體;孩子生病之後,仔細診治嬰孩,並且一定要一併治療他的母親,這纔是好辦法。

〔附方〕

消乳丸,見初生諸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