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下卷 (8)
下卷 (8)
1. 大便結
總括,小兒便結哭聲高,津液不潤為火熬;急投煎劑並導法,免使兒遭日夜號。
脈法,陽結脈沉實而數,陰結脈浮而遲。
白話文:
總的來說,小孩子大便乾燥,哭聲尖銳,是因為體內缺乏津液,被火氣所煎熬;應該馬上使用煎煮的藥劑和通便的方法,以免孩子日夜不停地哭泣。 關於脈象,陽結的脈象表現為沈實且數,陰結的脈象則浮而緩慢。
《內經》: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又曰:腎主大便,大便難者,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楊氏曰,邪熱入里,則內有燥糞,三焦伏暑則津液中干,此大腸之夾熱也。
白話文:
《內經》中記載:北方屬水,顏色是黑色,與腎相通,在身體上通於二陰,腎臟儲藏精氣。又說:腎臟主管大便的排出,如果大便不通暢,便應取足少陰穴進行治療。
腎臟主宰五種液體,如果津液充足,大便就會通暢;但是,如果飲食不節制,勞累過度,損傷了胃氣,或者吃了辛熱味道濃烈、助長火邪的食物,那麼火邪就會潛伏在血液中,消耗真正的陰氣,導致津液虧損,從而引起大便乾燥結塊。
楊氏說:邪熱進入體內,就會在體內產生燥糞;三焦伏暑,津液就會枯竭,這都是大腸夾熱造成的。
宿食留滯則腹脹痛悶,胸痞欲嘔,熱氣燔灼,則內受風熱,堅燥閉塞,熱宜疏利三黃丸,積宜消積丸,惟胸中活法治之。
白話文:
宿食留滯就會出現腹部脹痛、悶塞,胸部滿悶想吐。熱氣內攻,則受到風熱侵襲,堅硬乾燥阻塞,這種熱證應該用疏通緩解的三黃丸治療,食積證應該用消積丸治療,只要用胸中調補的方法來治療。
小兒初生,腹脹欲絕,大小便不通,急令婦人漱口,吸咂兒胸前背心手足腹臍下,共七處,以紅赤色為度,須臾自通。
〔附方〕
消積丸,見傷積症內。
白話文:
小兒初生時,肚子脹得好像快要爆裂,大小便不通,這時趕緊讓婦女漱口,然後用嘴吸吮嬰兒的胸前、背心、手腳、肚子和肚臍下共七個地方,吸出紅色的痧痕為止,很快孩子就會通便了。
三黃丸,黃連,黃芩,大黃(酒蒸曬九次)等分為末,蜜丸。
白話文:
三黃丸:
取黃連、黃芩、大黃(用酒蒸曬九次)三味藥,等分為末,用蜂蜜調製成丸劑。
2. 陰囊腫
(宜與疝症參看)
總括,厥陰少陰寒激搏,致令腫縮宜溫藥;光浮不痛作虛醫,赤腫須憑涼劑卻。
白話文:
總的來說,當厥陰和少陰受到寒冷刺激而產生痙攣時,導致腫脹收縮的情況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表面浮腫但不痛則屬於虛症,需要補養;如果是紅腫的情況,則需要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
《內經》曰:㿗癃疝膚脹者,陰氣盛而脈脹不通也。今小兒陰莖全縮不見,有陰囊光腫不痛,此因肝腎氣虛,用橘仁煎湯,調金鈴散,或勻氣散。觀《內經》之言,乃陰氣盛而致,此吊縮者,筋急也。筋遇寒則引縮,遇熱則弛張,故三因所用方法,以寬小腸氣,疏風為治。然此乃坐陰潤之地,感風濕而得,用當歸散加檳榔蒼朮服,或服鉤藤膏,並以立消散敷之。
白話文:
《內經》說:小便困難、陰囊脹痛的人,是陰氣過盛,經脈不通暢所致。現在的小孩陰莖完全縮進去,看不到,陰囊發亮卻不痛,這是肝腎氣虛引起的,可以用橘仁煎湯,加入金鈴散,或配伍勻氣散治療。看《內經》的說法,小便困難、陰囊脹痛是陰氣過盛所致,而陰莖縮進去則是筋急所致。筋遇到寒冷就會收縮,遇到熱就會舒展,所以治療本病的方法,以寬解小腸氣,疏通風氣為原則。但是,本病的發作,多半是因為坐臥在潮濕的地方,感受風濕所致。治療宜用當歸散,加上檳榔和蒼朮服用,或服用鉤藤膏,並用立消散敷患處。
陰囊腫痛而引縮者,蓋諸筋會於陰器,邪客於厥陰、少陰之經,與冷氣相搏而成。治之不早則成固疾,如腰曲腹痛冷汗自出,陰囊內二子吊縮入腹,痛止方出,名曰內吊,用烏梅散、勻氣散、金鈴散為治。
有外腎無故而膚囊腫大,不燥不痛,光亮如燈,此名氣虛所致,亦用勻氣散調治。
白話文:
陰囊腫痛並且縮入體內的情況,是因諸筋會於陰器,邪氣侵犯了厥陰、少陰經絡,並與冷氣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形成頑固的疾病,比如腰曲、腹痛、冷汗自出,陰囊內兩個睪丸吊縮入腹,疼痛停止後纔出來,這種情況叫做內吊。可以使用烏梅散、勻氣散、金鈴散來進行治療。
一症外腎皮囊赤腫通明,及女兒陰戶腫脹,乃心熱所傳,皆以木通散、導赤散為治,以朴硝散敷之。(批:小兒七日腎縮,乃初生受寒氣所致,用硫磺、茱萸各五錢,研末,大蒜調塗腹,仍以蛇床子微煙燻之。)
〔附方〕
白話文:
一種症狀是外腎皮囊發紅腫脹透明,以及女兒的陰戶腫脹,那是因為心火傳到了那些部位,可用木通散、導赤散來治療,並用朴硝散敷在患處。(批註:小兒七天的腎臟縮小,那是因為剛出生時受到寒氣所致,可用硫磺、茱萸各五錢,研磨成末,用大蒜調和塗在肚子上,並用蛇牀子稍微燻一下。)
金鈴散,三稜,莪朮,青皮,陳皮,赤茯,茴香,木香,檳榔,枳殼,鉤藤,金鈴子,甘草
白話文:
金鈴散,成分包括三稜、莪朮、青皮、陳皮、赤茯苓、茴香、木香、檳榔、枳殼、鉤藤、金鈴子、甘草。
勻氣散,桔梗,陳皮,砂仁,茴香,殭蠶,甘草
白話文:
勻氣散:
- 桔梗:疏通肺氣,化痰止咳。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砂仁:溫胃散寒,行氣導滯。
- 茴香:理氣散寒,止咳平喘。
- 殭蠶:平喘化痰,息風定驚。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勻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疏通肺氣、化痰止咳、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溫胃散寒、行氣導滯、理氣散寒、止咳平喘、平喘化痰、息風定驚、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等功效。
當歸散,見吐瀉症內。
白話文:
勻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疏通肺部的氣,幫助化痰和停止咳嗽,調理氣機使脾胃健康,去除體內濕氣並轉化為痰液排出,溫暖胃部驅除寒氣,促進氣的流通以消除積滯,調節氣機來驅散寒冷,止住咳嗽平息喘息,平息喘息同時化痰,安撫風邪穩定驚厥,補充元氣增強體質,調和各種草藥的功效。 當歸散,在治療嘔吐和腹瀉的症狀中有記載。
鉤藤膏,鉤藤,玄胡索,當歸,乳香,薄桂,麝香,甘草
白話文:
鉤藤膏
組成:鉤藤、玄胡索、當歸、乳香、薄桂、麝香、甘草。
鉤藤膏是一種中藥膏劑,由鉤藤、玄胡索、當歸、乳香、薄桂、麝香和甘草等藥材組成。具有祛風除濕,活絡筋骨,止痛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等症狀。
立消散,赤小豆,赤芍,風化硝,枳殼,商陸,各為末,敷之,乃以五苓散加車前子及米仁煎服。
烏梅散,見腹痛症內。
白話文:
立消散:赤小豆、赤芍藥、風化硝、枳殼、商陸,皆研為細末,敷在患處。再以五苓散加上車前子及米仁煎服。
木通散,木通,萹蓄,大黃,甘草,山梔,赤茯,瞿麥,滑石,車前仁,黃芩
白話文:
木通散:
- 木通:有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
- 萹蓄:有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
- 大黃:有瀉熱、通便的功效。
- 甘草:有補氣、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 山梔:有清熱、涼血、瀉火火的功效。
- 赤茯: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
- 瞿麥:有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
- 滑石: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 車前仁: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 黃芩:有清熱、解毒、退熱的功效。
導赤散,見五淋症內。
樸消散,大黃,牡礪,朴硝,為末,水調敷。
白話文:
導赤散,見於五淋症的治療中。 樸消散,由大黃、牡蠣、朴硝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