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上卷 (1)
上卷 (1)
1. 急慢驚風
(附:慢脾)
總括,面紅卒然渾身熱,唇黑牙關氣如絕;目翻搐搦喉有聲,此是急驚容易決。
又:陰虛陽盛病已深,吐余瀉後睡揚睛;
神昏搐緩涎流甚,此症分明是慢驚。
脈法,浮數洪緊為急驚,沉遲散緩為慢驚。虎口紋青紫為驚風,形勢彎入里者為順,出外者為逆。
白話文:
總括來說,突然臉紅全身發熱,嘴唇變黑牙關緊閉氣息微弱;眼睛上翻抽搐喉嚨有聲音,這是急性驚風容易判斷。 另外:陰虛陽旺病情嚴重,嘔吐後腹瀉完睡眠時眼神呆滯; 神智不清抽搐緩慢口水流很多,這種症狀明確是慢性驚風。 脈象方面,浮數洪緊屬於急性驚風,沈遲散緩屬於慢性驚風。虎口紋呈青紫色表示驚風,形狀向內彎曲的是順利,向外的是不利。
《醫學綱目》云:搐一也,而有晨夕之分,表裡之異。身熱力大者為急驚,身冷力小者為慢驚。仆地作聲,醒時多沫者為癇;頭目仰視者為天吊;角弓反張為痓,而治各不同也。
白話文:
《醫學綱目》說:搐病都是痙攣抽搐的病證,但有晨發和傍晚發作的不同,內外原因出現不同症狀的差異。身體發熱、力量大的叫做「急驚」,身體發冷、力量小的叫做「慢驚」。病人倒在地上後出現聲音,醒來後嘴裡有大量泡沫的叫做「癇」,頭和眼睛向上看、不能回視的叫做「天吊」,身體呈角弓反張的叫做「痓」,不同的病證治療方法也不同。
看手法,風關青黑如懸針,主水驚,易治;氣關赤色如懸針,主疳病,兼肺臟積熱,猶可治;命關凡有此脈不問五色,皆是危症。又三關通度如懸針,主慢驚,難治;風關青如魚刺,易治,乃初驚之候,黑色難治;氣關青如魚刺,主疳癆、身熱,易治;命關青如魚刺,主虛風邪傳脾,難治。三關青是四足驚,赤是水驚,黑是人驚。
白話文:
從手脈來看,風關出現青黑色像懸針,主風水驚,容易治療;氣關出現紅色像懸針,主疳病,兼有肺臟積熱,還有治療痊癒的可能;命關出現這種脈象,無論是哪五種顏色,都是危重症。另外,三關脈通度像懸針,主慢發驚風,難以治療;風關出現青色像魚刺,容易治療,這是剛發病驚風的徵候,如果出現黑色就難治;氣關出現青色像魚刺,主疳癆、身體發熱,容易治療;命關出現青色像魚刺,主虛風邪傳入脾臟,難治。三關出現青色是四肢驚風,出現紅色是水道驚風,出現黑色是人體受驚。
驚風有四症八候。四症者,驚、風、痰、熱是已。八候者,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是已。搐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若相撲;顫者頭偏不正;反者兩手仰向後;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視怒視;視者睛露不活。四症已具,八候生焉。四症既無,八候安有。
白話文:
驚風病有四種症狀、八種狀態。四種症狀是:驚嚇、風邪、痰濕、熱症。八種狀態是:抽搐、抓握、拉扯、顫抖、反張、牽引、竄動、注視。抽搐是兩手伸縮;抓握是十指開合;拉扯是狀態好像相撲;顫抖是頭偏不正;反張是兩手仰向後;牽引是手臂好像開弓;竄動是眼睛直視怒視;注視是眼睛露出不靈活。四種症狀齊備了,八種狀態就會產生。四種症狀既然沒有,八種狀態又怎麼會有呢?
急驚風大叫三兩聲者心絕,難治。急驚四肢俱軟者不治;急驚鼻中出血者為熱將散,易治;口中出血,則難治。大小便秘者易治,尿屎遺者難治;關黑紋直者死。
四肢厥冷,二便不禁,服煖胃回陽以治之。治之不效,乃稱不治。予曾治而效,不可因其有此症,便說不治也。
白話文:
-
急驚風大叫三兩聲的,心臟衰竭,很難治癒。
-
急驚風四肢柔軟的,不治。
-
急驚風鼻子出血,說明熱氣即將消散,容易治療。如果嘴巴出血,則難以治癒。
-
大小便都閉塞的容易治癒,大小便失禁的難以治癒。
-
眼睛眼關漆黑,黑紋筆直的病人,難治。
《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蓋小兒系純陽之體,為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肺金受制而無以平木,故肝木常有餘,而脾土常不足也。為父母者,或失於保養,抱子當風,近於熱地,或辛辣多食,衣衾過厚,邪熱鬱蒸,積於心,傳於肝,再受人物驚觸。未發之時,夜臥不穩,睡中或笑或哭,齧齒咬乳,鼻額有汗,氣促痰鳴,忽爾悶絕,目直上視,口噤不開,手足搐掣,此熱甚而然,沉兼面紅脈數可辨。蓋心有熱而肝有風,風主乎動,火得風,則煙焰起,二陽相鼓,風火相搏。
白話文:
《內經》說:各種風症頭暈,都屬於肝木過旺。因為小兒體質純陽,由於他們腎水不足,而心火過於旺盛,肺金受制而無法平息肝木,所以肝木經常過剩,而脾土經常不足。為人父母者,有的失於保養,讓孩子吹風,靠近高溫的地方,或吃辛辣食物過多,衣被過厚,邪熱鬱積於心,傳至肝,再受到外物驚嚇。在疾病沒有發作的時候,晚上睡覺不踏實,睡覺中或者笑或者哭,咬牙咬乳頭,鼻額出汗,氣促痰鳴,突然悶絕,眼睛直往上看,嘴巴閉著不張開,手腳抽搐,這是熱度太高的緣故,配合面紅脈數的情況可以做出診斷。這是因為心有熱而肝有風,風主乎動,火得風而煙焰升起,二陽相助,風火相搏,就會發生抽風。
肝藏魂,心藏神,因熱則神魂易動,故發驚也。心主乎神,獨不受觸,遇有驚則發熱,熱極生風,故能成搐,名曰急驚,以寬氣飲、三解散去參主之。如暴感此證,未別陰陽虛實,先用五苓散和寬氣飲,少加寬熱飲,三藥合用,薑汁沸湯調灌即解。大抵治搐之法,以寬氣為妙,氣順則搐停,此自然之理。
白話文:
肝臟藏魂,心臟藏神,因為發熱則神魂容易受到幹擾,因此會發作驚風。心臟主導神識,本身不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但是如果遇到驚嚇就會發熱,熱氣到達極點就會化生為風,因此會演變成抽搐,這個稱為急驚風,可以用寬氣飲、三解散去人參來治療。如果突然發作這個症狀,還不清楚是陰虛還是陽虛,可以使用五苓散配合寬氣飲,再稍微加一點寬熱飲,三種藥物一起使用,用薑汁加熱湯藥灌服就能解除。總而言之,治療抽搐的方法,以寬氣為治療要訣,氣順暢了抽搐就會停止,這是自然療法。
乎嘗感慨諸人,每見驚風搐作,不明標本,混為一症,遽用金石腦麝蜈蠶蛇蠍大寒搜風等劑,投之耗傷真氣,其症益甚,多致勿救。殊不知驚生於心,風生於肝,搐始於氣,是為三症。其驚與風,首已詳及。
白話文:
我常為一些人感到嘆息,每當看見驚風抽搐的病人,他們都沒有搞清楚病因和病徵,就將驚風抽搐當成一種病,草率地使用金石腦麝蜈蠶蛇蠍大寒搜風等藥物,結果損耗了病人的真氣,病情更加嚴重,大部分都難以救治。其實,驚悸產生於心,風症產生於肝,抽搐開始於氣,這三種症狀是不同的。其中驚悸和風症,前面已經詳細地談過了。
所謂搐始於氣者,蓋因風寒暑濕燥火之氣,有一不順,便蓄於喉靨間,搏於心肺,傳入肝經,其氣上不能升,下不能降,使津液鬱滯,不得流行,故痰涎壅蔽而作搐也,亦宜寬氣飲治之。
白話文:
所謂抽搐是由氣引起的,可能是因為風、寒、暑、濕、燥、火等氣中有一種不順暢,便積蓄在喉嚨和臉頰之間,衝擊心肺,傳播到肝經,使得氣上不去,下不來,使體液淤積,不能流通,因此痰液壅塞而抽搐,也應該服用寬氣飲來治療。
病有相似而實不同,此余素所經驗。近有小兒先覺身熱,少頃便僵仆不知人事,目睛上視,口唇牽動,狀如驚風,掣跳不止。一醫以驚風治之,食頃間屢醒屢搐,故招予視之。予問曰:兩日熱否?病家曰:前日時發熱,至傍晚方止,昨日無恙,不意今午後熱,遂成驚風。予曰:此宿食頑痰膠固於中,榮衛不行,邪正相攻,乃瘧疾也。
白話文:
疾病有相似的地方,但實際上卻不相同,這是我的經驗。近日有一名小兒,先感到身體發熱,一會兒便僵硬仆倒在地上,失去知覺,眼睛向上看,嘴巴抽動,好像驚風,手中抽動不停。一位醫生把他當作驚風來治療,吃藥後清醒一會兒,但抽搐一次,所以我被招來查看。我問:這兩天發燒了嗎?病人家裡人說:前天發燒,傍晚才停止,昨天沒事,沒想到今天下午發燒,就成了驚風。我說:這是宿食頑痰在體內聚集,氣血運行不暢,邪正交攻,所以是瘧疾。
以金石鎮驚之藥投之,寧無助火為患乎。命渠且勿服藥,恐藥毒交攻,病勢交劇,至下午少減,以大棗加楂麥青皮檳榔葛防服之,至次日瘧作而餘症悉退,又服消痰散表之藥,四劑而痊愈。
白話文:
用金石類安神的藥物來治療驚風,難道不會因此而導致火氣上升嗎?我囑咐她暫時不要服藥,恐怕藥性和毒性互相衝突,使病情更加嚴重。到了下午,症狀稍有減退,於是讓她服用加了大棗、山楂、麥芽、青皮、檳榔、葛根、防風的中藥,到了第二天,瘧疾已經發作,其餘的症狀也都退了。又給她服用了幾劑化痰、解表的中藥,共四劑,她的病情就完全康復了。
然當知所以受病。如病在驚,驚由痰熱得,只可退熱化痰,其驚自止;病在風,風由驚作,只可利驚化痰,其風自散;病在痰涎,急須退熱化痰,若也有搐,須用截風散驚,此不治之症也。
白話文:
然而要知道得病原因。例如:疾病在於驚嚇,驚嚇是由於痰熱引起的,只可以退熱化痰,驚嚇自然就會停止;疾病在於風,風是由驚嚇引起的,只可以平息驚嚇、化痰,風自然就會消失;疾病在於痰涎,必須迅速退熱化痰,如果還有抽搐,必須使用截風散驚的藥物,這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疾病。
東垣云:小兒瀉青有驚,當先補其土,後瀉其木,其風木旺症,右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者是也。今立一方黃耆益黃散主之。人參甘草黃耆各等分,此三味皆溫補脾土,益元氣,甘能瀉火。《內經》云: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白芍藥酸寒,能瀉火,酸能瀉肝木而大補肺金。
白話文:
東垣說:兒童瀉青綠的症狀伴有神魂不安,應該先補養脾胃之氣,再瀉肝木之火,如果風木旺盛的症狀,右關脈搏洪大,手掌心發熱,腹部的皮膚發熱,就是這種情況。現在建立一個叫做「黃耆益黃散」的藥方來治療。人參、甘草、黃耆各等分,這三味藥材都可以溫補脾胃之氣,增益元氣,甘味可以瀉火。《內經》說:熱邪侵犯體內,要用甘味瀉火,酸味收斂。白芍藥酸寒,可以瀉火,酸味可以瀉肝木而大補肺金。
所補得金木之位,土旺則火虛矣。風木何由而來剋土,然後瀉邪,火旺能實其木,木旺故來剋土,當於心經中,以甘溫補土之源;更於脾土中瀉火以甘寒,補金以酸涼,故致脾土中金旺火衰,則風木自虛也矣。
白話文:
滋補金木經脈,如果土氣旺盛,則表示火氣虛弱。風木之氣從何而來剋制土氣,然後瀉掉邪氣,火氣旺盛能夠使木氣充實,木氣旺盛就會剋制土氣,應該在心經中,用甘溫的方法滋補土的根源;再在脾土中用甘寒的方法瀉火,用酸涼的方法滋補金氣,所以導致脾土中的金氣旺盛,火氣衰弱,那麼風木之氣自然會虛弱。
有傷風后發搐者,口中氣出熱,呵欠煩悶,手足動搖,此氣血未實,不能勝任故也,治當先發散,大青膏主之。
白話文:
有在傷風後抽搐的,口中呼出的氣很熱,經常打呵欠、心煩意亂,手腳也搖搖晃晃,這是因為氣血不足,不能勝任的緣故,治療時應該先讓邪氣發散出來,大青膏是主要的治療藥物。
有傷食後發搐者,身溫多睡,或嘔吐不思乳食,此食滯而氣亦因之而滯,故發搐也,當先定搐,加羌活、防風、兼下瀉青丸,後用白餅子下其食,漸用異功散養其氣。
白話文:
如果小孩子在傷害了腸胃之後出現抽搐,身體發熱,睡覺多,或者嘔吐,不想喝奶吃飯,這是食物積滯在腸胃,導致體內氣機也不流暢,所以出現抽搐。應該先平息抽搐,可以用羌活、防風,並服用「瀉青丸」來瀉下積食。之後用白餅子把食物導下,逐漸用「異功散」來調理氣機。
有欲出麻痘而發搐者,身溫多睡,或嘔吐不欲飲食,此乃熱乘於心,心火炎上,故目睛上竄。其症耳輪鼻尖手足梢冷,噴嚏眼澀,睡中驚跳是也,但無痰涎為異耳。治法當平肝木,利小便。平肝木則風自去,利小便則心熱除。風熱既退,則痘出而搐愈矣,宜導赤散加白芍、防風、荊芥之類。
有痘後發搐者,此氣血虛弱,復感風寒熱毒交滯,且不敢發散清利,不治者多矣。
白話文:
當麻疹即將發作時,患者會出現身體發熱、嗜睡、嘔吐、不想飲食的症狀。這是由於熱氣積聚在心臟,心火上炎所致,因此眼睛會向上竄動。其他症狀還包括耳輪、鼻尖、手足末梢冰涼,打噴嚏、眼睛乾澀,睡覺時驚跳。但與其他疾病不同的是,麻疹患者不會有痰液。治療方法是平肝利小便。平肝可以去除風熱,利小便可以消除心熱。當風熱消退後,麻疹就會發作,抽搐也會痊癒。在治療時,可以使用導赤散,並加入白芍、防風、荊芥等藥物。
有小兒聞聲即掣跳者,乃肝肺不足,魂魄不安,故神有不穩,非謂驚也,可服犀角地黃丸。
又有小兒心氣虛怯,神不安定,連並掣跳者,可服四君子湯加辰砂少許服之。
白話文:
如果有小孩聽到聲音就會抽蓄,那是因為肝肺不足,魂魄不穩,所以精神不穩定,這並不算是驚嚇,可以服用犀角地黃丸。
暑風一症,因夏日感冒風熱太甚,致面垢唇紅,脈沉細數,忽發驚搐,不省人事,治用消暑清心飲、辰砂五苓散及抱龍丸。
白話文:
暑風一種疾病,是由於夏季感冒風熱過於嚴重,導致臉色憔悴、嘴脣發紅,脈搏沉細而數,突然發作抽搐、不省人事,治療方法是使用消暑清心飲、辰砂五苓散和抱龍丸。
慢驚屬陰,陰主乎靜而搐緩,故曰慢驚。或得於大病之餘,或傳誤轉之後,目慢神昏,手足偏動,口角流涎;或口氣冷緩;或囟門陷下,睡則揚睛;或半開半合,此真陽消耗而陰邪獨盛,陰盛生寒,寒為水化,水生肝木,木為風化,木克脾土,胃為脾之腑,故中有風,瘛瘲漸生,兩肩微聳,兩手垂下,時復動搖不已也。此症有汗者必不治。
白話文:
慢驚屬於陰證,陰性主靜而搐緩,所以稱之為慢驚。有的在患過大病之後或由於傳誤轉變之後,出現精神恍惚,頭暈目眩、手足一邊不能動,口角流口水;也有人口氣冷而緩慢;有的囟門陷下,睡著了也會睜著眼睛;或者半開半闔,這是因為真陽逐漸消耗,陰邪獨盛,陰盛則生寒,寒則化為水,水生肝木,木化為風,木克脾土,胃是脾的腑,所以體內有風,癲癇疾病逐漸產生,兩肩微微聳起,兩手垂下來,有時又會不停地搖動。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如果有汗,一定治不好。
故仲景曰:陰不得有汗。蓋陰症無汗,有汗者亡陽耳。治法不可一概用藥。如吐瀉得之,則理中湯加木香以溫其中,五苓散以導其水;如臟寒泄瀉得之,則先與朮附湯;下積取轉得之,則先與調氣湯調和脾胃;如外感風寒,則可與桂枝、葛根湯,其他可類推矣。然慢驚雖屬陰,視其淺深如何,不可純用溫藥及燥烈之劑。
白話文:
因此仲景說:陰症不應該有汗。陰症本身沒有汗,如果有汗的話,就是陽氣消失的原因。治療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像吐瀉引起的,那麼就用理中湯加入木香以溫暖中央,再使用五苓散引導水液排出體外;如果臟寒所導致的泄瀉,就先用朮附湯來治療;下積引起的,就先用調氣湯調理脾胃;如果外感風寒的話,那麼就可以服用桂枝、葛根湯,其他則可以類推。然而慢驚雖然屬於陰證,但是要看它的情況如何,不能單純的使用溫熱藥物及燥烈的藥方。
惟於平胃氣中加截風定搐之劑,如全蠍、殭蠶、白附、天麻、南星等劑為良方。若吐不止,可投定吐飲;瀉不止,宜服六柱散、五苓散;若痰多唇白,四肢如冰,不醒人事,方可回陽,用固真湯速灌之,以生胃氣。胃氣既回,投醒脾散,徐徐調理。
白話文:
在平胃氣藥物中加入截風、定搐的藥材,例如:全蠍、僵蠶、白附子、天麻、南星等藥物是最好的藥方。如果嘔吐不止,可以服用定吐飲;腹瀉不止,應該服用六柱散或五苓散。痰液多、嘴脣發白、四肢冰冷、不醒人事,纔可以回春補陽,用固真湯快速灌入體內,以生發胃氣。胃氣恢復後,服用醒脾散,慢慢調理。
慢脾之候,面青額汗,舌卷低頭,眼合不開,困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熱,其脈沉細。蓋由慢驚之後,吐瀉損脾,病傳已極,總歸虛處,惟脾所受,故曰慢脾。若逐風則無風可逐,若療驚則無驚可療,但脾間涎痰虛熱往來,其眼合者,脾困氣乏,神志昏迷,痰涎壅滯然耳,世所謂難療者是也。大要生胃回陽,金液丹、生附四君子湯酌而用之,胃氣漸復,仍服醒脾散、異功散之類。
諸藥不效者,如有太衝脈,則取百會穴灸之可也。
白話文:
慢脾的症候是臉色青紫、額頭出汗、舌頭捲曲低頭、眼睛閉合無法睜開、昏昏欲睡中搖頭吐舌、頻繁嘔吐腥臭物質、緊閉嘴巴咬緊牙關、手腳微微抽搐而不收、或者身體發冷、或者身體發熱,脈搏沉細。這是由於慢驚之後,嘔吐腹瀉損傷脾臟,病情發展到極點,最終歸結於虛弱的地方,只有脾臟受到影響,所以稱為慢脾。如果針對風邪治療,則沒有風邪可驅散;如果治療驚嚇,則沒有驚嚇可治療,只有脾臟之間的涎痰虛熱往來傳導。眼睛閉合的原因是脾臟虛弱、氣息不足,神智昏迷,痰涎壅滯所致,因此常人認為這就是難以治療的原因。治療的重點是生發胃氣、回陽補氣,可以適當服用金液丹、生附四君子湯等藥物。胃氣逐漸恢復後,再服用醒脾散、異功散等藥物。
急驚不治症(口中出血,通關不嚏,間或亦有生者):眼睛反轉,口中出血,兩手擺挑,肚腹搐動,或神緩而摸體尋衣,或症篤而神昏氣促,噴藥不下,通關不嚏,心中熱痛,忽大叫者,不治。
白話文:
急驚不治症:(症狀包括)眼睛反轉,口中出血,兩手擺動,肚子抽搐,或精神緩慢,摸著身體找衣服,或病情嚴重,神志昏迷,呼吸急促,藥物無法吞嚥,不通暢也不打噴嚏,心中灼痛,突然大叫,這些症狀都屬於不治之症。
慢驚不治症:四肢厥冷,面黯神慘,鴉聲魚口,口生白瘡,髮直搖頭,眼不轉睛,頭項軟,二便不禁,手足一邊牽引者,不治。
慢脾不治同。
補遺
凡遇驚風發搐時,聽其自動自止,不可搶緊,使其氣得通暢。不然,定有驚癱之症。
白話文:
慢性的驚嚇症是無法治癒的:四肢冰冷,臉色暗淡,精神萎靡,嘴脣和嘴巴像烏鴉的聲音和魚的嘴巴,嘴巴裡長著白色瘡口,頭髮直立,搖頭晃腦,眼睛也不轉,頭和脖子柔軟,大小便失禁,手腳向一邊拉扯,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
急驚用藥,先與截風定搐,次與下熱。熱去則無風,風去則不搐。傷風傷寒之症,熱極不能發搐,但牙關不緊,此為似搐。
白話文:
在急性驚厥發作時,應首先使用截風定搐的藥物,然後再使用清熱的藥物。熱邪去除,則風邪就不會出現,風邪去除,驚厥就不會發作。傷風傷寒的疾病,熱邪極重則不能發生驚厥,但牙關不緊,這叫做似抽搐。
小兒驚風握拳者,此胸中有毒涎耳!須看男左女右。男子握大指於內為順,叉指者惡症也。其吉凶雖不盡系此,然亦有驗。
白話文:
小孩子抽搐時握緊拳頭,這是胸中有毒涎啊!一定要看男左女右。男孩子握住大拇指在拳頭裡面,這是順勢;手指叉開的,病情惡劣。雖然吉兇不一定全由這個決定,但是也有驗證。
〔附方〕
寬氣飲,枳殼(炒),枳實,人參,甘草
白話文:
附方: 寬氣飲,枳殼(炒),枳實,人參,甘草。
三解散,人參,防風,天麻,茯神,山梔,白附,大黃,赤芍,黃芩,殭蠶,全蠍,枳殼,甘草,實者加大黃、藿香,虛者加人參。
白話文:
三解散: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固脫,健脾益肺。
防風:解表散寒,祛風通絡,止痛。
天麻:息風止痙,平肝熄風。
茯神:養心安神,益氣補脾。
山梔: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白附:補氣益血,溫腎壯陽。
大黃:清熱瀉火,攻下通便。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黃芩: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殭蠶:息風止痙,平肝熄風。
全蠍:息風止痙,通絡止痛。
枳殼:理氣寬中,破氣除滿。
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實症:加大黃、藿香以增強瀉火、祛濕之功。
虛症:加人參以增強補氣、益氣之功。
五苓散,白朮,豬苓,茯苓,澤瀉,肉桂
寬熱飲,玄明粉,枳殼,大黃,甘草
白話文:
五苓散: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汗固表的功效。
豬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益氣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
澤瀉:具有利尿滲濕、清熱瀉火的功效。
肉桂:具有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止痛止瀉的功效。
五苓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在中醫理論中,它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益氣健脾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尿少、小便不利、腹瀉、痢疾等症狀。
黃耆益黃散,人參,黃耆,甘草,白芍,陳皮,黃連,白茯苓
白話文:
-
黃耆益黃散:
-
人參:具有補氣固脫、益氣養營的作用。
-
黃耆:具有益氣補中、固表止汗、生津利尿的作用。
-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
-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急止痛的作用。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白茯苓:具有健脾補肺、寧心安神的作用。
大青膏,白附,青黛,天麻,全蠍,硃砂,烏蛇,麝香,天竺,大青葉
白話文:
-
大青膏:
-
白附:白附子,為毛茛科植物附子的乾燥成熟種子。
-
青黛:青黛,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子發酵製成的靛青。
-
天麻: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塊莖。
-
全蠍:全蠍,為蠍科動物蠍子的乾燥全體。
-
硃砂:硃砂,為硫化汞礦物的天然礦物。
-
烏蛇:烏蛇,為蛇亞目蛇科動物烏梢蛇的乾燥身體。
-
麝香:麝香,為麝科動物麝的香囊腺分泌物。
-
天竺:天竺,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
-
大青葉:大青葉,為菊科植物艾蒿的葉子。
瀉青丸,當歸,膽草,川芎,山梔,羌活,防風,大黃
白話文:
瀉青丸的成分如下: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膽草:清熱利濕,退黃消腫。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山梔: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羌活:祛風散寒,止痛除濕。
防風: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大黃:瀉熱通便,清熱解毒。
白餅子,滑石,輕粉,半夏,南星,巴豆(四十粒,去皮尖,水一升,煎水盡為度,研入藥內為餅)
異功散,人參,甘草,白朮,茯苓,陳皮,木香
白話文:
**白餅子:**滑石、輕粉、半夏、南星、巴豆(四十粒,去除外皮和尖端,將水燒至完全沸騰後再煎煮至水量蒸發殆盡,研磨成粉末並加入藥物中,製成餅狀)
導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葉
白話文:
導赤散:
生地: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木通:木通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
甘草:甘草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
竹葉:竹葉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作用。
將這四種藥材組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清熱利尿、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於熱淋、小便不利、口乾舌燥等症狀。
犀角地黃丸,天冬,麥冬,茯苓,茯神,前胡,柴胡,人參,玄參,生地,川芎,天麻,羌活,防風,甘草
白話文:
犀角地黃丸,天冬: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麥冬: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茯神:寧心安神,益智健腦。
前胡: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養陰。
玄參: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生地:涼血止血,滋陰清熱。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天麻:息風止痙,平肝明目。
羌活:祛風濕,止痛散寒。
防風:祛風解表,除濕止癢。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消暑清心飲,藿香,澤瀉,白朮,茯苓,肉桂,辰砂
白話文:
四君子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組成。 消暑清心飲,包含藿香、澤瀉、白朮、茯苓、肉桂、辰砂。
牛黃抱龍丸,西牛黃(二錢),天竹黃(一兩),琥珀(七錢),陳膽星(一兩),殭蠶(六十個),川貝(一兩),枳殼(一兩),茯神(六錢),沉香(五錢),制腰黃(五錢),麝香(一錢),飛辰砂(一兩),金箔(三分),竹瀝丸,去西黃、南星、天蟲,名琥珀抱龍丸;余加制軍五錢、蟬衣五十隻,生甘草湯丸,名赤抱龍丸。
白話文:
牛黃抱龍丸
- 西牛黃:二兩
- 天竹黃:一兩
- 琥珀:七錢
- 陳膽星:一兩
- 殭蠶:六十隻
- 川貝:一兩
- 枳殼:一兩
- 茯神:六錢
- 沉香:五錢
- 制腰黃:五錢
- 麝香:一錢
- 飛辰砂:一兩
- 金箔:三分
竹瀝丸
- 去西黃
- 南星
- 天蟲
琥珀抱龍丸
將竹瀝丸中的西黃、南星、天蟲去除,加入:
- 琥珀:七錢
- 生甘草
赤抱龍丸
將琥珀抱龍丸中的竹瀝丸去除,加入:
- 制軍:五錢
- 蟬衣:五十隻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以生甘草湯做成丸劑。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
朮附湯,白朮,附子,甘草
調氣湯,木香,香附,人參,陳皮,藿香,甘草
白話文:
理中湯,人參,白術,乾姜,炙甘草 術附湯,白術,附子,甘草 調氣湯,木香,香附,人參,陳皮,藿香,甘草
桂枝湯,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白話文:
桂枝湯:
- 桂枝:辛溫解表,散寒止痛。
- 芍藥:酸甘平,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生薑:辛溫發汗,解表散寒,溫中止嘔。
- 甘草:甘平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 大棗:甘溫補中,益氣生津,調和諸藥。
桂枝湯的功效是溫中散寒,解肌發表,調和營衛,適用於外感風寒表證,症狀包括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鼻塞流涕、肌肉痠痛、舌苔薄白等。
葛根湯,乾葛,麻黃,芍藥,桂枝,甘草
定吐飲,半夏,生薑,薄桂
六柱散,人參,茯苓,木香,白朮,肉果,熟附子
固真湯,人參,附子,白朮,茯苓,山藥,黃耆,肉桂,甘草
醒脾散,木香,全蠍,白附,天麻,石蓮,菖蒲,茯苓,白朮,人參,甘草
金液丹,舶上硫黃十兩,研細入罐內,煅過用。
生附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附子(如前藥四分中之一)
白話文:
葛根湯,包含乾葛、麻黃、芍藥、桂枝、甘草。 定吐飲,由半夏、生薑、薄桂組成。 六柱散,成分有人參、茯苓、木香、白朮、肉果、熟附子。 固真湯,包括人參、附子、白朮、茯苓、山藥、黃耆、肉桂、甘草。 醒脾散,含有木香、全蠍、白附、天麻、石蓮、菖蒲、茯苓、白朮、人參、甘草。 金液丹,使用舶來硫黃十兩,研磨細緻後放入罐中煅燒使用。 生附四君子湯,含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附子(其份量為其他藥材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