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上卷 (2)
上卷 (2)
1. 急慢驚風
所謂搐始於氣者,蓋因風寒暑濕燥火之氣,有一不順,便蓄於喉靨間,搏於心肺,傳入肝經,其氣上不能升,下不能降,使津液鬱滯,不得流行,故痰涎壅蔽而作搐也,亦宜寬氣飲治之。
病有相似而實不同,此余素所經驗。近有小兒先覺身熱,少頃便僵仆不知人事,目睛上視,口唇牽動,狀如驚風,掣跳不止。一醫以驚風治之,食頃間屢醒屢搐,故招予視之。予問曰:兩日熱否?病家曰:前日時發熱,至傍晚方止,昨日無恙,不意今午後熱,遂成驚風。予曰:此宿食頑痰膠固於中,榮衛不行,邪正相攻,乃瘧疾也。
以金石鎮驚之藥投之,寧無助火為患乎。命渠且勿服藥,恐藥毒交攻,病勢交劇,至下午少減,以二陳湯加楂麥青皮檳榔葛防服之,至次日瘧作而餘症悉退,又服消痰散表之藥,四劑而痊愈。
然當知所以受病。如病在驚,驚由痰熱得,只可退熱化痰,其驚自止;病在風,風由驚作,只可利驚化痰,其風自散;病在痰涎,急須退熱化痰,若也有搐,須用截風散驚,此不治之症也。
東垣云:小兒瀉青有驚,當先補其土,後瀉其木,其風木旺症,右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者是也。今立一方黃耆益黃散主之。人參甘草黃耆各等分,此三味皆溫補脾土,益元氣,甘能瀉火。《內經》云: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白芍藥酸寒,能瀉火,酸能瀉肝木而大補肺金。
所補得金木之位,土旺則火虛矣。風木何由而來剋土,然後瀉邪,火旺能實其木,木旺故來剋土,當於心經中,以甘溫補土之源;更於脾土中瀉火以甘寒,補金以酸涼,故致脾土中金旺火衰,則風木自虛也矣。
有傷風后發搐者,口中氣出熱,呵欠煩悶,手足動搖,此氣血未實,不能勝任故也,治當先發散,大青膏主之。
有傷食後發搐者,身溫多睡,或嘔吐不思乳食,此食滯而氣亦因之而滯,故發搐也,當先定搐,加羌活、防風、兼下瀉青丸,後用白餅子下其食,漸用異功散養其氣。
有欲出麻痘而發搐者,身溫多睡,或嘔吐不欲飲食,此乃熱乘於心,心火炎上,故目睛上竄。其症耳輪鼻尖手足梢冷,噴嚏眼澀,睡中驚跳是也,但無痰涎為異耳。治法當平肝木,利小便。平肝木則風自去,利小便則心熱除。風熱既退,則痘出而搐愈矣,宜導赤散加白芍、防風、荊芥之類。
有痘後發搐者,此氣血虛弱,復感風寒熱毒交滯,且不敢發散清利,不治者多矣。
有小兒聞聲即掣跳者,乃肝肺不足,魂魄不安,故神有不穩,非謂驚也,可服犀角地黃丸。
又有小兒心氣虛怯,神不安定,連並掣跳者,可服四君子湯加辰砂少許服之。
暑風一症,因夏日感冒風熱太甚,致面垢唇紅,脈沉細數,忽發驚搐,不省人事,治用消暑清心飲、辰砂五苓散及抱龍丸。
白話文:
所謂的抽搐,如果開始的原因是氣,那是因為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氣,其中一種不順暢,就會積聚在喉嚨和胸膈之間,侵襲心肺,再傳到肝經。這時氣無法向上升,也無法向下降,導致身體的津液阻塞,不能正常運行,所以痰液堆積堵塞而造成抽搐,這種情況適合用寬氣飲來治療。
有些疾病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不同,這是我的經驗。最近有小孩先發燒,過不久就昏倒不省人事,眼睛向上翻,嘴唇抽動,像驚風一樣,不停地抽搐。有位醫生用治療驚風的方法治療,結果小孩吃藥後不久就又醒來又抽搐,所以請我去看。我問:「這兩天有發燒嗎?」家屬說:「前天有發燒,到傍晚才退,昨天沒事,沒想到今天下午又發燒,接著就變成這樣(抽搐)了。」我說:「這是因為宿食和頑固的痰液凝結在體內,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邪氣和正氣互相攻擊,這是瘧疾。」
如果用金石類的藥物來鎮驚,難道不會助長火氣,造成更大的問題嗎?我囑咐他們暫時不要吃藥,以免藥物毒性互相作用,使病情更加嚴重。到下午,病情稍微減輕,我用二陳湯加上山楂、麥芽、青皮、檳榔、葛根、防風等藥材來治療,等到第二天瘧疾發作後,其他症狀都消退了。接著又服用消痰散表的藥物,四劑後就痊癒了。
然而,要知道生病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驚嚇而生病,驚嚇是因為痰熱引起的,只需要退熱化痰,驚嚇自然會停止;如果是因為風邪而生病,風邪是因為驚嚇引起的,只需要疏通驚嚇、化痰,風邪自然會消散;如果是痰涎引起的,就必須趕緊退熱化痰,如果還有抽搐,就必須用截風散驚的藥物,這種情況屬於難以治療的疾病。
東垣先生說:「小孩腹瀉後出現驚嚇,應當先補養脾胃,然後再疏泄肝木。」所謂肝木旺盛的症狀,是指右手的關脈洪大,手掌心發熱,腹部皮膚發熱。現在我擬定一個方子,叫做黃耆益黃散來治療。用人參、甘草、黃耆等份量,這三種藥材都能溫補脾土,補充元氣,甘味可以瀉火。《黃帝內經》說:「熱邪在內,用甘味來瀉火,用酸味來收斂。」白芍藥味酸性寒,能瀉火,酸味能瀉肝木,又能大補肺金。
補養肺金和肝木的位置,土(脾胃)旺盛,火就會虛弱。風木要怎麼來剋土呢?然後再疏散邪氣。火旺能使木更強盛,木旺盛就會來剋土,應該在心經中,用甘溫的藥物來補養脾土的來源;更要在脾土中,用甘寒的藥物來瀉火,用酸涼的藥物來補養肺金,這樣就能使脾土中肺金旺盛、火氣衰退,風木自然就會虛弱了。
有些是傷風後出現抽搐的,口中呼出的氣是熱的,打哈欠,煩躁,手腳搖動,這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承受,所以才會這樣,治療上應該先用發散的藥物,大青膏是主要的方子。
有些是吃壞東西後出現抽搐的,身體發熱,嗜睡,或者嘔吐,不想吃奶,這是因為食物積滯導致氣機也阻塞,所以才會抽搐。應該先鎮定抽搐,加上羌活、防風,同時用下瀉青丸來疏通,接著用白餅子來消化食物,然後慢慢用異功散來調養氣機。
有些是快出麻疹或痘疹時出現抽搐的,身體發熱,嗜睡,或者嘔吐,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熱邪侵入心臟,心火向上燃燒,所以眼睛向上翻。這種症狀的特點是耳廓、鼻尖、手腳末梢發冷,打噴嚏、眼睛乾澀,睡覺時驚跳,但沒有痰涎。治療方法應該平息肝木,疏利小便。平息肝木,風邪自然會消散;疏利小便,心熱就會消除。風熱消退,痘疹就會發出來,抽搐也就會好了。適合用導赤散加上白芍、防風、荊芥之類的藥材。
有些是出過痘疹後出現抽搐的,這是因為氣血虛弱,又受到風寒熱毒的侵襲,而且不敢用發散清利的藥物來治療,這種情況大多難以治癒。
有些小孩聽到聲音就抽搐跳動的,這是因為肝肺不足,魂魄不安穩,所以神志不穩定,並不是因為受到驚嚇,可以服用犀角地黃丸。
還有一些小孩心氣虛弱,神志不安穩,常常抽搐跳動的,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加上少量辰砂。
暑風這種疾病,是因為夏天感受風熱太過嚴重,導致臉上污垢,嘴唇發紅,脈象沉細而快,突然出現驚厥抽搐,不省人事。治療上可以使用消暑清心飲、辰砂五苓散和抱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