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3)

1. 急慢驚風

慢驚屬陰,陰主乎靜而搐緩,故曰慢驚。或得於大病之餘,或傳誤轉之後,目慢神昏,手足偏動,口角流涎;或口氣冷緩;或囟門陷下,睡則揚睛;或半開半合,此真陽消耗而陰邪獨盛,陰盛生寒,寒為水化,水生肝木,木為風化,木克脾土,胃為脾之腑,故中有風,瘛瘲漸生,兩肩微聳,兩手垂下,時復動搖不已也。此症有汗者必不治。

故仲景曰:陰不得有汗。蓋陰症無汗,有汗者亡陽耳。治法不可一概用藥。如吐瀉得之,則理中湯加木香以溫其中,五苓散以導其水;如臟寒泄瀉得之,則先與朮附湯;下積取轉得之,則先與調氣湯調和脾胃;如外感風寒,則可與桂枝湯、葛根湯,其他可類推矣。然慢驚雖屬陰,視其淺深如何,不可純用溫藥及燥烈之劑。

惟於平胃氣中加截風定搐之劑,如全蠍、殭蠶、白附、天麻、南星等劑為良方。若吐不止,可投定吐飲;瀉不止,宜服六柱散、五苓散;若痰多唇白,四肢如冰,不醒人事,方可回陽,用固真湯速灌之,以生胃氣。胃氣既回,投醒脾散,徐徐調理。

慢脾之候,面青額汗,舌卷低頭,眼合不開,困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熱,其脈沉細。蓋由慢驚之後,吐瀉損脾,病傳已極,總歸虛處,惟脾所受,故曰慢脾。若逐風則無風可逐,若療驚則無驚可療,但脾間涎痰虛熱往來,其眼合者,脾困氣乏,神志昏迷,痰涎壅滯然耳,世所謂難療者是也。大要生胃回陽,金液丹、生附四君子湯酌而用之,胃氣漸復,仍服醒脾散、異功散之類。

諸藥不效者,如有太衝脈,則取百會穴灸之可也。

急驚不治症(口中出血,通關不嚏,間或亦有生者):眼睛反轉,口中出血,兩手擺挑,肚腹搐動,或神緩而摸體尋衣,或症篤而神昏氣促,噴藥不下,通關不嚏,心中熱痛,忽大叫者,不治。

慢驚不治症:四肢厥冷,面黯神慘,鴉聲魚口,口生白瘡,髮直搖頭,眼不轉睛,頭項軟,二便不禁,手足一邊牽引者,不治。

慢脾不治同。

補遺

凡遇驚風發搐時,聽其自動自止,不可搶緊,使其氣得通暢。不然,定有驚癱之症。

急驚用藥,先與截風定搐,次與下熱。熱去則無風,風去則不搐。傷風傷寒之症,熱極不能發搐,但牙關不緊,此為似搐。

小兒驚風握拳者,此胸中有毒涎耳!須看男左女右。男子握大指於內為順,叉指者惡症也。其吉凶雖不盡系此,然亦有驗。

〔附方〕

寬氣飲,枳殼(炒),枳實,人參,甘草

三解散,人參,防風,天麻,茯神,山梔,白附,大黃,赤芍,黃芩,殭蠶,全蠍,枳殼,甘草,實者加大黃、藿香,虛者加人參。

五苓散,白朮,豬苓,茯苓,澤瀉,肉桂

白話文:

慢驚風

慢驚風屬於陰證,陰的特性是靜止且抽搐緩慢,所以稱為慢驚。病因可能是大病之後,或是誤診轉變而來。症狀是眼睛呆滯、精神昏沉、手腳局部抽動、嘴角流口水;或是呼吸微弱、囟門凹陷、睡覺時眼睛上翻;或是眼睛半睜半閉。這是因為身體陽氣耗盡,陰邪過盛,陰氣盛則產生寒氣,寒氣化為水,水又生肝木,木氣化為風,木氣剋制脾土。胃是脾的附屬器官,所以體內有風,抽搐逐漸產生,兩肩微微聳起,兩手無力下垂,時常搖動不止。這種病症如果出汗,通常無法治癒。

所以張仲景說:「陰證不應該出汗。」因為陰證本來就沒有汗,出汗表示陽氣已經耗盡。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因為上吐下瀉引起的,要用理中湯加木香來溫補體內,用五苓散來排除體內的水濕;如果是因為內臟虛寒導致腹瀉,要先用朮附湯;如果是因為積食導致下痢,要先用調氣湯來調理脾胃;如果是因為外感風寒,可以用桂枝湯或葛根湯,其他情況可以類推。雖然慢驚風屬於陰證,但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不能只用溫補藥或過於燥烈的藥物。

最好是在平穩脾胃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可以截斷風邪、平息抽搐的藥物,像是全蠍、殭蠶、白附、天麻、南星等都是很好的藥方。如果嘔吐不止,可以用定吐飲;如果腹瀉不止,應該服用六柱散、五苓散;如果痰多、嘴唇發白、四肢冰冷、昏迷不醒,這時就要回陽救急,用固真湯快速灌服,以恢復胃氣。胃氣恢復後,再用醒脾散慢慢調理。

慢脾風

慢脾風的症狀是臉色發青、額頭出汗、舌頭捲曲、頭部低垂、眼睛閉合、睡覺時搖頭吐舌、頻繁嘔吐腥臭物、牙關緊閉、手腳輕微抽搐但無法收回,身體可能發冷,也可能發熱,脈搏沉細。這是因為慢驚風之後,因為嘔吐腹瀉而損傷脾胃,病程到了末期,最終歸於虛弱,尤其是脾最受影響,所以稱為慢脾風。如果去追逐風邪,其實沒有風可以追;如果去治療驚嚇,其實也沒有驚嚇可以治。只是脾胃之間虛熱痰涎上下竄動,眼睛閉合是因為脾氣虛弱,精神昏迷,痰涎阻塞而已,世人認為這是很難治療的病症。最重要的還是恢復胃氣、回陽救急,可以用金液丹、生附四君子湯酌情使用,等胃氣漸漸恢復,再服用醒脾散、異功散之類的藥物。

如果各種藥物都無效,如果發現太衝脈搏動,可以取百會穴進行艾灸。

急驚風不治之症(口中出血,通關不嚏,偶爾也有治癒的):眼睛上翻、口中出血、兩手亂擺、腹部抽動,或是神情呆滯、摸索衣服,或是病重而昏迷、呼吸急促、餵藥困難、通關穴沒有反應、心中發熱疼痛、突然大叫,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

慢驚風不治之症:四肢冰冷、臉色暗淡、精神萎靡、發出像烏鴉叫的聲音、嘴唇像魚口、口中生白瘡、頭髮豎起搖頭、眼睛無法轉動、頭頸軟弱無力、大小便失禁、手腳一邊抽動,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

慢脾風不治之症:與慢驚風不治的症狀相同。

補遺

遇到驚風發作抽搐時,要順其自然,不要強行壓制,讓身體氣血順暢。否則,容易導致驚癱的後遺症。

治療急驚風,要先截斷風邪、平息抽搐,再排除熱邪。熱邪消退,風邪自然平息,抽搐也會停止。如果是因為外感風寒,發熱嚴重但不抽搐,只是牙關緊閉,這屬於假性抽搐。

小兒驚風時如果握拳,表示胸中有毒涎!要觀察男左女右,男子握拳時大拇指在內是順,如果手指交叉則是惡症。雖然吉凶不完全取決於此,但也有些驗證。

附方

  • 寬氣飲:枳殼(炒)、枳實、人參、甘草
  • 三解散:人參、防風、天麻、茯神、山梔、白附、大黃、赤芍、黃芩、殭蠶、全蠍、枳殼、甘草。實證可以加大黃、藿香,虛證可以加人參。
  • 五苓散:白朮、豬苓、茯苓、澤瀉、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