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下卷 (38)
下卷 (38)
1. 運氣總論
非只一歲也,雖一時一刻之短,而必行之氣莫不存;非特一物也,雖一毫一芒之細,而五行之化莫不載。上達於天,則有五星倍減之應;下推於地,則有草木蟲肓之驗。奈何俗醫,不知醫之源者,全然不識運氣為何物,不知醫之變方,又泥時執鈴方以害人。要之,有在天之運氣,有在人之運氣。
天時勝,則舍人之病,而從天之時;人病勝,則舍天之時,而從人之病。張子曰: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只向其年求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扁鵲曰: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未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雨淫腹疾。《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工,學者合而觀之,更精於脈症,乃自得之。
噫!儒之道,博約而已矣;醫之道,運氣而已矣,學者可不由此入門而求其蘊奧耶。
[另方]
滋水益元湯,白芍藥,當歸,生地,熟地,丹皮,茯苓,五味子
逍遙散,黑山梔,生地,當歸,柴胡,茯神,甘草,牡丹皮
四逆湯,乾薑,白朮,甘草,肉桂或附子
清暑益氣湯,黃耆(一錢),升麻(一錢),蒼朮(一錢,炒),當歸(五分),白朮(五分,炒),神麯(五分),乾葛(五分),門冬(五分,去心),五味子(七粒,搗),陳皮(五分),人參(五分),甘草(三分),澤瀉(三分),青皮(三分),黃柏(三分)
白話文:
不單單只是一年的氣運而已,即使是短暫的一時一刻,天地運行的氣息也必然存在;也不僅僅只是一個物體而已,即使是細微的一絲一毫,也承載著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變化。向上觀察天象,就會有五星運行增減的徵兆;向下推究地理,就會有草木蟲的生長枯榮可以驗證。
可惜的是,那些世俗的醫生,不了解醫學的根本,完全不認識什麼是運氣,不明白醫理的變通,又死守著舊方子,以此來傷害病人。總的來說,有運行於天時的運氣,也有運行於人體的運氣。
當天時的影響大過人體疾病時,就應捨棄針對人體疾病的治療,而順應天時的變化來治療;當人體疾病的影響大過天時時,就應捨棄順應天時的治療,而針對人體疾病來治療。
張子說過:「如果疾病的症狀不是當年的氣運所導致的,就要看看是與哪一年的運氣相同,只需在那一年尋求治療方法,就知道一切都符合至真的道理。」
扁鵲說:「陰氣過盛就會導致寒症,陽氣過盛就會導致熱症,風氣過盛就會導致麻木不仁的疾病,晦暗的氣過盛就會導致神智不清的疾病,光明的氣過盛就會導致心煩的疾病,雨水過多就會導致腹部疾病。」
《黃帝內經》說:「必須先了解當年的氣運,不要違背天道的和諧。」又說:「不了解每年氣運的增減盛衰,就不能稱之為好的醫生。」學醫的人應該將這些結合起來觀察,更加精通脈象與病症,才能自然領悟其中的道理。
唉!儒家的道理是廣博而簡要,醫家的道理就是運氣而已。學醫的人難道不應該從這裡入門,而求得醫學的奧妙嗎?
[另外提供以下藥方]
滋水益元湯:白芍藥、當歸、生地、熟地、丹皮、茯苓、五味子。
逍遙散:黑山梔、生地、當歸、柴胡、茯神、甘草、牡丹皮。
四逆湯:乾薑、白朮、甘草、肉桂或附子。
清暑益氣湯:黃耆(一錢)、升麻(一錢)、蒼朮(一錢,炒過)、當歸(五分)、白朮(五分,炒過)、神麯(五分)、乾葛(五分)、麥門冬(五分,去心)、五味子(七粒,搗碎)、陳皮(五分)、人參(五分)、甘草(三分)、澤瀉(三分)、青皮(三分)、黃柏(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