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下卷 (35)
下卷 (35)
1. 運氣總論
太極肇分而有陰陽。夫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物生謂之化,物極為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陰陽五行流為十干、五化之運,寒暑燥濕風火之氣,周流天地間而為萬物之源,人則稟其精而圊於兩間,所以具五臟六腑,以應五運六氣之數也。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也。
聖人仰觀五天云色,天干取運,地支取氣。天干有十,配合則為五運;地支十二,對衝則為六氣。所以然者,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人在氣交之中,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氣主之。
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則為九,九九成會,故生九竅九臟而應之也。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骨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在天為玄,玄生神;在人為道,道生智;在地為化,化生五味。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怒。神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喜。神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思。神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憂。神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恐。寒暑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陰陽之神不可得而見也,支幹之跡不可得而求之也。
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天地相合則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始也。天氣終於癸,地氣終於亥,天地相合則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陰陽相兼,剛柔相須,是以甲子之後,乙丑繼之;壬戌之後,癸亥繼之,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有主運焉,有客運焉,有主氣焉,有客氣焉。
主運主氣,萬載不易。客運客氣,與歲遞遷。自天支兄弟次序言之,甲乙東方木也,丙丁南方火也,戊己中央土也,庚辛西方金也,壬癸北方水也。故木為初之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此主運也。自其夫婦配合言之,甲與己合而化土,乙與庚合而化金,丙與辛合而化水,丁與壬合而化木,戊與癸合而化火。
故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此客運也。假如甲己年為土運,初之運即土也。土生金,二之運即金也。金生水,三之運即水也。水生木,四之運即木也。木生火,五之運即火也。與一運各主七十二日零五刻,此天干在上為陽,所以主乎運也。
又以地支循環次序言之,寅卯屬春木也,巳午屬夏火也,辰戌丑未屬四季土也,申酉屬秋金也,亥子屬冬水也。故風為初之氣,火為二之氣,暑為三之氣,濕為四之氣,燥為五之氣,寒為終之氣,此主氣也。自其對衝定位言之,子對午而為少陰君火,醜對未而為太陰濕土,寅對申而為少陽相火,卯對酉而為陽明燥金,辰對戌而為太陽寒水,巳對亥而為厥陰風木。
白話文:
太極分開後有了陰陽的概念。陰陽是天地運行的法則,是萬事萬物的根本,是變化產生的根源,是生命開始和結束的基礎,也是神祕力量的所在。所以,萬物的生長叫做「化」,萬物發展到極致就會產生「變」,陰陽的變化莫測就稱之為「神」。天與地是萬物存在的上下空間;左右則代表著陰陽運行的方向;水和火是陰陽的明顯徵兆;金和木則代表著生成變化的開始和結束。陰陽五行流轉變化成十天干和五種運氣,寒冷、炎熱、乾燥、潮濕、風、火這些氣,在天地之間循環流動,成為萬物的源頭。人則是稟承著這些精華而生存在天地之間,所以擁有五臟六腑,來對應五運六氣的規律。五運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六氣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
古代聖人觀察天空中的雲彩和色彩,依據天干來推算運氣,依據地支來推算氣候。天干有十個,相互配合就產生了五運;地支有十二個,相互對應衝擊就產生了六氣。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天以陽氣產生陰氣,使陰氣生長;地以陽氣抑制陰氣,使陰氣收藏。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人生活在天地陰陽交匯之中,身體上半部分屬於天,由天氣主導;身體下半部分屬於地,由地氣主導。
天、地、人的生成都與三這個數字有關。三個三相乘得到九,九九歸一,所以人有九竅九臟來對應。天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個骨節。天有五行來掌管五個方位,產生寒冷、炎熱、乾燥、潮濕、風等氣候變化;人有五臟來化生五種情緒,產生喜、怒、憂、思、恐。在天則為玄妙,玄妙產生神;在人則為道理,道理產生智慧;在地則為化育,化育產生五味。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則表現為憤怒。「神」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則表現為喜悅。「神」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則表現為思慮。「神」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則表現為憂愁。「神」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則表現為恐懼。寒冷、炎熱等五種氣候交替出現,各有先後順序,如果不在其位就會產生邪氣,如果在其位就是正氣。陰陽變化奧妙不可見,天干地支的運行軌跡也難以捉摸。
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天地相合就形成了甲子,所以甲子是天干地支的開始。天氣終於癸,地氣終於亥,天地相合就形成了癸亥,所以癸亥是天干地支的末尾。陰陽相互結合,剛柔相互輔助,所以甲子之後是乙丑,壬戌之後是癸亥。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個循環。其中有主管恆常運行的「主運」和「主氣」,也有隨每年變化的「客運」和「客氣」。
主運和主氣萬年不變。客運和客氣則隨著年份而遞變。從天干的兄弟次序來說,甲乙屬於東方木,丙丁屬於南方火,戊己屬於中央土,庚辛屬於西方金,壬癸屬於北方水。所以木為第一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這就是主運。從天干的夫妻配合來說,甲和己相合化為土,乙和庚相合化為金,丙和辛相合化為水,丁和壬相合化為木,戊和癸相合化為火。
所以甲己年由土運主導,乙庚年由金運主導,丙辛年由水運主導,丁壬年由木運主導,戊癸年由火運主導,這就是客運。例如,甲己年為土運,第一運就是土。土生金,第二運就是金。金生水,第三運就是水。水生木,第四運就是木。木生火,第五運就是火。每一運各主七十二日零五刻,天干在上面為陽,所以主管運氣。
從地支的循環次序來說,寅卯屬於春季木,巳午屬於夏季火,辰戌丑未屬於四季土,申酉屬於秋季金,亥子屬於冬季水。所以風為第一氣,火為第二氣,暑為第三氣,濕為第四氣,燥為第五氣,寒為第六氣,這就是主氣。從地支的對衝定位來說,子對午為少陰君火,醜對未為太陰濕土,寅對申為少陽相火,卯對酉為陽明燥金,辰對戌為太陽寒水,巳對亥為厥陰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