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下卷 (20)
下卷 (20)
1. 小兒初生諸症
鎖肛者,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於肛門,閉而不通,無復滋潤,所以如此。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婦人漱口,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仍以輕粉五分,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服少許,以通為度。如又不通,即是肛門內合,當以金簪或玉簪刺入肛門二寸許,以蘇合丸少許納入孔中,糞出為快也。若腹膨脹不能乳食,作呻吟聲一至七日,可保生也。
臍風者,因斷臍之後,被風寒水濕之氣入於臍,流於脾,遂令肚腹脹滿,臍腫身體重著,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則發為風搐。臍邊青黑,撮口不開,關為內搐,爪甲黑者即死,宜千金龍膽湯主之。
臍突一症,非臍風也,蓋因洗浴系臍不緊,穢水侵入於內,生後旬日外,臍忽光得如吹,捻動微響,或夜臥驚啼,急用大黃牡蠣各半兩,焙為末,再以朴硝勻均,用田螺浸水調,或一錢或二錢,塗腫處即消。(批:小兒初生遍身無皮,是紅肉,用米炒為細粉,干撲,候生皮止。又有身如魚泡如水晶,碎則成水流滲,用蜜陀僧研細,羅底拍取細者,干撲。)
臟寒一症,頗類胎寒,但手足稍冷,唇面微青,額汗,不乳,至夜多啼,腹瀉青水,只無口冷戰慄之異,用藥與胎寒同。
撮口者,由胎氣挾熱,風邪入臍,流毒心脾之經,故令舌弱唇青,聚口撮面,飲食不進。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藥,其或肚脹青筋,吊腸卵疝,內氣引痛,皆腸胃鬱結不通致之,治法貴乎疏利。撮口最為急候,七日之內見之尤甚,以辰砂膏利之或用撮風散。
撮風者,眼禁口開,啼聲漸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自滿月至一百二十日見此,名曰犯風噤。依法將護,防於未然。但有此症,急看兒上齶有點子,先以指甲刮破,次用辰砂全蠍散之類。如口噤不開,服諸藥不效,有用生南星去皮臍,研為極細末,龍腦少許合和,用指蘸生薑汁,於大牙根上擦之,立開。
凡臍風、撮口、噤風三者,雖異而受病之源則一也,大抵裡氣鬱結,壅閉不通,並宜服淡豉汁與吃,取下胎毒。《千金方》云:小兒初生,其病高盛,若有微患,即須下之。若不與下則成大疾,難為療矣,以紫霜丸量而與之。
〔附方〕
木通散,見囊腫症內(去萹蓄)。
地黃膏,山梔仁(一兩五錢),綠豆粉(一兩五錢),粉草(六錢),生地(一兩五錢),加蜜(一兩半),二味同放瓷器內,煎成膏,入前藥為丸,麥冬湯下。
當歸散,當歸,薄桂,川芎,姜,甘草,木通,香附,乳汁調下。
白朮散,見熱症(加山藥)
白芍湯,見腹痛症(加鉤藤)
地黃湯,天花粉,生地,茵陳,赤芍,赤茯苓,甘草,豬苓,澤瀉,當歸
白話文:
小兒初生諸症
鎖肛: 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時就受到熱邪影響,熱毒積聚在肛門,導致肛門閉塞不通,沒有滋潤。如果出生第三天還不排便,要趕緊讓婦女漱口後,吸吮嬰兒的前胸、後背、肚臍下方、手心和腳心,共七個部位,重複四五次。然後用輕粉五分,加少量蜂蜜用溫水化開,少量多次餵服,直到排便為止。如果還是不通,就是肛門內閉合,要用金簪或玉簪小心插入肛門約二寸深,再塞入少量蘇合丸在孔中,讓糞便排出就沒事了。如果嬰兒腹脹,不能喝奶,發出呻吟聲,持續一到七天,還可以救活。
臍風: 這是因為剪斷臍帶後,受到風寒、水濕之氣侵入肚臍,影響到脾臟,導致肚子脹滿,肚臍腫大,身體沉重,四肢僵直,整天啼哭,不能吮吸乳汁,嚴重會發生抽搐。肚臍周圍發青發黑,嘴巴緊閉,這是內裡抽搐的表現,如果指甲發黑,就沒救了。這種情況要用千金龍膽湯來治療。
臍突: 這個不是臍風,是因為洗澡後臍帶沒有紮緊,髒水侵入肚臍內部,出生十天後,肚臍突然腫大發亮,像吹起來一樣,按壓會有輕微聲響,或夜間驚嚇啼哭。要趕緊用大黃、牡蠣各半兩,烘乾磨成粉,再加入朴硝攪勻,用田螺水調和,塗在腫的地方,一兩錢或二錢都可,塗上就能消腫。(補充:剛出生的嬰兒全身皮膚很薄,像是紅肉,可以用炒米磨成細粉,乾撲在上面,等長出皮膚就停止。還有的嬰兒身上出現像魚泡一樣的水晶泡,破了會流出水,用蜜陀僧磨成細粉,用篩子篩取細粉,乾撲在上面。)
臟寒: 這種情況和胎寒有些類似,但手腳稍涼,嘴唇和臉色微青,額頭出汗,不肯吃奶,晚上啼哭較多,腹瀉拉青色水便,只是沒有口冷戰慄的症狀。用藥和治療胎寒的方法一樣。
撮口: 這是因為胎氣夾帶熱邪,風邪從肚臍侵入,毒邪蔓延到心脾經絡,導致舌頭軟弱無力,嘴唇發青,嘴巴緊閉,面部抽搐,不能吃東西。如果口吐白沫,四肢冰冷,就沒救了。如果肚子脹大,青筋暴露,出現吊腸、疝氣等,都是因為腸胃氣機鬱結不通引起的,治療原則是疏通腸道。撮口這個症狀非常危急,出生七天內出現尤其嚴重,可以用辰砂膏來疏通,或用撮風散。
撮風: 眼睛閉著,嘴巴張開,啼哭聲漸漸變小,舌頭上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肉粒,不能吮吸乳汁,口吐白沫,大小便正常。這個症狀從滿月到一百二十天之間出現,叫做犯風噤。要按照方法護理,預防發生。如果出現這個症狀,要趕快看看嬰兒的上顎有沒有小點點,先用指甲刮破,然後用辰砂全蠍散之類的藥。如果嘴巴緊閉不能張開,吃藥也沒有效果,可以用生南星去掉皮臍,磨成極細粉,加入少量龍腦,用手指蘸上生薑汁,擦在大牙根上,嘴巴馬上就能打開。
總結: 臍風、撮口、噤風這三種病,雖然表現不同,但病因都是一樣的,大多是體內氣機鬱結,閉塞不通。都應該服用淡豆豉湯來疏通,排除胎毒。《千金方》說:剛出生的嬰兒,病情發展很快,如果有一點點小病,就要馬上疏通。如果不疏通,就會變成大病,難以治療。可以用紫霜丸,根據情況服用。
附方
- 木通散:方子見囊腫症裡(去掉萹蓄)。
- 地黃膏:山梔仁(一兩五錢),綠豆粉(一兩五錢),粉草(六錢),生地(一兩五錢),加蜂蜜(一兩半),將山梔仁和生地放入瓷器中,煎成膏狀,加入其他藥材做成丸劑,用麥冬湯送服。
- 當歸散:當歸、薄桂、川芎、薑、甘草、木通、香附,用乳汁調和服用。
- 白朮散:方子見熱症(加山藥)。
- 白芍湯:方子見腹痛症(加鉤藤)。
- 地黃湯:天花粉、生地、茵陳、赤芍、赤茯苓、甘草、豬苓、澤瀉、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