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1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3)

1. 附:傷食

凡小兒飲食停滯中焦不化而發熱者必惡食也,或暖氣作酸,或惡聞食味,或欲吐不吐,或吐之不盡,或噁心,或氣短痞悶,或胃口作疼,或心下痞滿、按之則痛,此皆停食之候也。若感寒邪者,則左手人迎(左關)氣口(右關)俱大。外症頭痛惡寒拘急,中脘痞滿、或吐或嘔或痛者,以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或木香砂仁之類。

白話文:

凡是小孩食慾不振,因食物停滯在中焦消化不良而發熱,一定要厭食,有的會覺得口氣很酸,或厭惡聞到食物的味道,或想吐吐不出來或吐不乾淨,或噁心、或喘不過氣來、或胃疼,或心口發脹,按一按會覺得疼痛,這些都是食物停留在胃裡的症狀。如果感受了寒邪,則左手人迎這個穴位(左關)、氣口這個穴位(右關)都很大。外證是頭痛、怕冷、拘急,中脘滿痛,或吐或嘔或疼痛的,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或木香砂仁一類的藥。

若肉食不化,必加棠毬子(即山楂肉)末;麵食不化者加神麯、麥芽;生冷肉食不化者加草果、砂仁、枳實、青皮主之。如食在胃口上,未入於胃,乃可吐之,不吐則消導之,待食下胃變化糟粕,外症已解乃可下其食也,宜三黃枳實丸。熱多者大柴胡湯,如無外感,但只傷食者方可下之。

凡治夾食傷寒不可先攻其食,且先發散寒邪,次可消導之也。

〔附方〕

白話文:

如果肉類進食後消化不良,應增加山楂的用量;麵食進食後消化不良,應增加神曲和小麥芽的用量;生冷肉類進食後消化不良,應增加草果、砂仁、枳實和青皮的用量。如果食物還在胃口上,還沒有進入胃裡,就應該將其吐出,如果不能吐出,就應該將其消化掉,等到食物在胃裡消化成糟粕,外在的病症已經解決才能將食物排出。此時可以服用三黃枳實丸。如果熱症較多,可以服用大柴胡湯,如果沒有外感,只有食物中毒,纔可以服用瀉藥。

消積丸,白朮,陳皮,青皮,益智,神麯,三稜,丁香,茴香

白話文:

消積丸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青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益智:**補腎益智、聰耳明目。

神麯: 健脾消食、化痰止咳。

**三稜:**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丁香:**溫中健脾、行氣止痛。

**茴香:**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辰砂膏,硼砂,辰砂,真珠,全蠍,馬牙硝(各一錢),麝香(一匙)

白話文:

辰砂膏

  • 硼砂(一錢)
  • 辰砂(一錢)
  • 真珠(一錢)
  • 全蠍(一錢)
  • 馬牙硝(一錢)
  • 麝香(一匙)

青龍丸,青黛,茯神,蘆薈,南星,麝香,輕粉,全蠍,硃砂為衣,薄荷湯下。

白話文:

青龍丸,以青黛、茯神、蘆薈、南星、麝香、輕粉、全蠍為丸,硃砂研末為衣,用薄荷湯送服。

藿香正氣散,藿香,厚朴,白芷,半夏,桔梗,茯苓,紫蘇,白朮,陳皮,大腹皮,甘草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的組成藥材包括藿香、厚朴、白芷、半夏、桔梗、茯苓、紫蘇、白朮、陳皮、大腹皮和甘草。

人參養胃湯,人參,半夏,陳皮,茯苓,蒼朮,厚朴,藿香,肉果

白話文:

《人參養胃湯》

人參:補氣益血、益氣生津、養胃生津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茯苓:健脾益氣、祛濕利水

蒼朮: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厚朴: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藿香:芳香化濁、燥濕化痰

肉果:行氣化瘀、活血散結

三黃枳實丸,枳實,黃連,大黃,陳皮,白朮,黃芩,草豆蔻

大柴胡湯,見瘧疾症內。

白話文:

三黃枳實丸:

  • 枳實: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氣滯胸悶等症狀。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型痢疾、瘡癤腫毒等症狀。
  •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肝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肝熱上逆等症狀。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咳嗽痰多等症狀。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腹瀉、濕氣過重等症狀。
  •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血熱妄行等症狀。
  • 草豆蔻:具有理氣化濕、醒脾開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阻中焦、脾胃虛寒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