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 上卷 (22)
上卷 (22)
1. 諸血
總括,九道何為血妄行,只因抑鬱熱邪生;隨經施治明虛實,氣順如常血自行。
脈法,吐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白話文:
總結來說,九種情況下的出血是因為血液失控,這都是由抑鬱和熱邪所引起;治療時應根據經絡辨明虛實,使氣順暢,那麼血液自然會正常運行。 在脈診方面,如果吐血的患者脈象滑、小而弱則有生機,若脈象實大則預後不良。
《內經》曰: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蓋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故能入於脈。夫榮者陰血也,所注在心,統化在脾,藏納在肝,宣布在肺,輸瀉在腎。灌溉一身,滋養百脈。諸經由此而生毓焉。然血之所統者氣也。氣主眗之,血主濡之,是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陽生陰長,夫倡婦隨之道也。
白話文:
《內經》上說:清,屬陽,為榮血;濁,屬陰,為衛氣。榮血行走在脈中,衛氣行走在脈外。榮血是水穀精氣,在五臟中調和,在六腑中輸布,所以能進入脈絡。榮血是陰血,是以心為源,以脾為統,以肝為藏,以肺為宣佈,以腎為輸瀉。它滋養著全身、濡潤著各條經脈。各條經絡也都是由此而滋生和發育起來的。然而,血受氣的統轄。氣主升,血主降,所以氣運行則血運行,氣停止則血停止,陽生陰長,這就是「夫唱婦隨」的道理。
若氣一傷則變症百出,故妄行則吐衄,衰涸則虛勞,降下則便紅,熱陷則溺赤,滲於腸胃則為腸風。陰虛陽搏則為崩漏,此皆氣有殄戾之乖,而血有滲溢之患也,養陰者可不先知養陽之道乎。
白話文:
如果體內的氣血受到傷害,就會出現各種疾病。比如氣血妄行會導致嘔吐、鼻出血,氣血衰竭會導致虛勞,氣血下行會導致大便出血,氣血熱盛會導致小便赤熱,氣血滲入腸胃會導致腹脹、腹痛等腸胃疾病。陰虛、陽熱相搏則會導致崩漏。這些都是由於氣血失去平衡,血液滲透、溢出的結果。因此,養陰的人不能不先知道養陽的方法。
巢氏曰:吐血者是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則血隨氣上,故令吐血也。或食飽之後,脾胃內冷不能消化,忽吐所傷之物,氣血相沖,因傷肺胃亦令吐血。若久嗽氣逆,面目浮腫而吐血,是肺虛損也,服柏枝飲、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巢元方說:吐血的人是體內熱氣過盛,血流虛弱,熱邪熱氣乘入血液,導致血超乎常態的流動,氣往上逆,血跟隨氣往上流,就會吐血。或者是在飲食過飽之後,脾胃內部寒冷,無法消化食物,而突然吐出受到傷害的食物,氣血互相衝擊,因此傷到肺胃,也會導致吐血。如果長期咳嗽、氣往上逆,臉部浮腫而吐血,這是肺氣虛弱,可以服用柏枝飲、犀角地黃湯來治療。
衄血者是五臟熱結所為也,血隨氣行,通流臟腑,冷熱調和,不失常道,無有壅塞,亦不流溢,血得寒而凝結,得熱而流散,熱乘於血,血隨氣發溢,出於鼻竅也。又有因傷寒瘟疫,諸陽受病不得發越,熱毒停聚五臟,故從鼻出也,龍膽丸、柏皮湯、膠黃散治之。
白話文:
流鼻血是五臟熱氣結聚所引起的。血液隨著氣運行,暢通流經臟腑,寒熱調和,不失常道,沒有壅塞,也不會流溢,血遇寒則凝結,遇熱則流散,熱氣乘於血液,血液隨氣而發溢,出於鼻竅。還有一種情況是因傷寒瘟疫,諸陽受病不得發越,熱毒停聚於五臟,因此從鼻子出血,可用龍膽丸、柏皮湯、膠黃散來治療。
大便下血者,是大腸熱結,損傷所為也。臟氣既傷,風邪自入,或蓄熱,或積冷,或濕熱藏於脾胃,或疳食傷於臟腑,因茲疳熱冷濕互作,致動血氣停流於內,凝聚無歸,滲入腸中,故大便下血也。或有腹脹,冷氣在內攻,亦令大便下血。又因風冷乘虛,客入脾胃,或瘀血在於腸間,濕毒下如豆汁。
白話文:
- 大便出血是由於大腸燥熱積結,損傷腸道所引起的。臟氣受到損傷後,風邪便會趁虛而入,可能積聚熱氣、寒冷之氣,或濕熱之氣藏於脾胃,或因消化不良而損傷臟腑。由於這些原因,導致疳熱、寒冷、濕氣相互作用,使血氣在體內停滯不流,凝聚在一起無法歸位,滲入腸道,因此會導致大便出血。
- 有時還會伴有腹脹,是由於冷氣在體內攻入所致,也會導致大便出血。
- 此外,還可能是由於風邪、寒氣乘虛而入,侵犯脾胃,或瘀血滯留在腸道間,濕毒流出如豆汁般。
又疳傷於臟,亦能便血。若上焦心肺積熱,流注於大腸,亦令大便下血也。
白話文:
有時候還會出現腹脹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受到冷氣侵襲所導致的,同時也可能會引起大便帶血。 此外,這也可能是由於風邪或寒氣趁虛而入,影響到脾胃的功能,或者是血液在腸道中凝滯不散,濕毒排出時像豆汁一樣。 如果臟腑受到疳症損害,也能夠導致大便出血。若上焦的心肺部位積聚了熱量,這些熱量向下流入大腸,也會造成大便出血的情況。
亡血者,脾熱必渴,久則血虛,其人必肌體萎黃,頭髮不黑,宜五倍丸服之。
白話文:
那些失去很多血的人,通常脾臟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必定會感到口渴,久而久之,血就會虛弱,整個人看起來會萎靡黃弱,頭髮也不黑,這時候應該服用五倍子丸。
溺血者,蓋心主血,與小腸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經絡,循環臟腑,若熱聚膀胱,血滲入胞,故小便出血也,火府丹服之。如實熱用清心蓮子飲,虛熱用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溺血者,這是因為心臟主管血液,與小腸相應合,心主管血的運行,周流於經絡,循環於臟腑,如果熱量集中在膀胱,血就會滲入到輸尿管,所以小便出血,這時可以使用火府丹來服用。如果是實熱,可以用清心蓮子飲來治療,如果是虛熱,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
(批:血溢、血泄、諸蓄妄症,其治也,當以大黃、桃仁行血破瘀之劑,折其銳氣而後區別治之。善醫者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藥治之。或問失血復下,虛何以當?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以妄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
補遺:
白話文:
評論:血溢、血泄、諸蓄妄症,其治療方法,應以大黃、桃仁行血破瘀的藥劑,折斷它的銳氣,然後再區別治療。高明的醫生在每次治療失血、蓄妄的症狀時,必定先用攻下法來治療。有人問失血又下利,虛弱怎麼能承受?回答說:血液已經妄行,迷失了本來的方向,不去除蓄積的病因,任憑妄行成為常態,用什麼來抵禦呢?況且,去掉的自然會去,生長出來的自然會生長。
《內經》曰:陽明厥逆,喘嗽身熱,善驚、衄血、吐血。又曰:脾遺熱於肝,則為驚衄。胞移熱於膀胱,則為癃而溺血。小兒吐血者,榮衛氣逆也,榮衛相濟,不失常道,有所勝則致妄行血水也,決東則東、決西則西。氣之使血,其勢然也。
〔附方〕
白話文:
《內經》說:陽明經厥逆,發生喘息、咳嗽、身發熱、容易受驚嚇、鼻出血、吐血的現象。又說:脾臟把熱氣傳給肝臟,就會發生受驚嚇而鼻出血的現象。胞宮把熱氣傳給膀胱,就會發生排尿困難及尿中帶血的現象。小兒吐血,是榮衛之氣逆亂所致。機體的正常運作,是由榮衛之氣互相協調來維持的。倘若一方失去了常規,就會出現異常的出血現象。氣的流向決定了血液的流向,這是必然的規律。
柏枝飲(治吐血衄血),干柏枝,干藕節,為末入蜜,沸湯調下。一方加白芍、犀角汁同服。
白話文:
柏枝飲(治療吐血、流鼻血)
配方:乾柏樹枝、乾荷藕節。都磨成粉末,加入蜂蜜,用沸水沖調服下。
另有一種處方是:加入白芍、犀牛角汁,與上藥合用。
犀角地黃湯,犀角,赤芍,丹皮,生地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由犀角、赤芍、丹皮和生地組成。
龍膽丸(止血),黃連,膽草
枯皮湯,柏皮,山梔,甘草
白話文:
龍膽丸(用於止血),黃連,龍膽草 枯皮湯,柏樹皮,山梔子,甘草
膠黃散(治口鼻耳出血),阿膠(一兩),蒲黃(五錢)加生地汁服。
白話文:
膠黃散(治口、鼻、耳出血)
組成:
- 阿膠(一兩)
- 蒲黃(五錢)
用法:
將阿膠和蒲黃研磨成粉末,加生地汁送服。
五倍丸,以五倍末之,蜜丸,綠豆大,一歲用十丸,米湯空心下。
火府丹,見熱症內。
白話文:
五倍丸,將五倍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一歲兒童使用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火府丹,在熱症部分可以看到。
清心蓮子飲,黃芩,門冬,骨皮,甘草,車前子,石蓮,茯苓,黃耆,柴胡,如虛加人參。
白話文:
清心蓮子飲: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除煩。
- 門冬: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 骨皮: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甘草:益氣補中、緩解藥性。
- 車前子:清熱利尿、瀉肺化痰。
- 石蓮:清熱解暑、止渴生津。
- 茯苓:健脾利尿、益氣補中。
- 黃耆:益氣補中、益氣固表。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如虛加人參:益氣補中、補氣生津。
此方適用於心煩口渴、失眠多夢、咽乾舌燥、小便黃赤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