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內經知要

內經知要

醫經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輯註。刊於1642年。作者以《內經》卷帙浩繁不易卒讀,於是將《黃帝內經》一書的重要內容加以選錄,分為道生、陰陽、色診、脈診、臟象、經絡、治則和病能等類。結合基礎、臨床理論加註闡析,遂成此書。分類簡、選文精、註釋明為其特點。非深得岐黃三昧者莫能為。其註釋文字簡明平正、切合臨床,每能由博返約、提要鉤玄。1764年薛生白予以重校加按。亦即後世的流通本。195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內經知要是明代李中梓編著的一部中醫學著作,全書分為道生、陰陽、色診、脈診、臟象、經絡、治則和病能等八篇,內容涵蓋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知識。

道生篇主要論述了宇宙萬物的本源和生化之道,陰陽篇論述了陰陽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色診篇論述了望診的方法和要點,脈診篇論述了脈診的方法和要點,臟象篇論述了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經絡篇論述了經絡的循行、作用和病理變化,治則篇論述了治療疾病的一般原則和方法,病能篇論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

內經知要是一部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文字簡明的中醫學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內經知要中的一些精彩論述:

  • 道生篇中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道而生,道是萬物的本源。
  • 陰陽篇中提出了“陰陽互根、陰陽相生、陰陽相制、陰陽相消”的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宇宙萬物的兩大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的根本原理。
  • 色診篇中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法,認為望診是四診之首,通過觀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睛等外部特徵,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
  • 脈診篇中提出了“脈有十二經、奇經八脈、三百六十五脈”的脈象學說,認為通過觀察患者的脈象,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
  • 臟象篇中提出了“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臟腑學說,認為五臟六腑是人體生理功能的中心,十二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
  • 經絡篇中提出了“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的經絡學說,認為經絡是人體生理功能的基礎,通過經絡可以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
  • 治則篇中提出了“治病求本、急則治其標”的治療原則,認為治療疾病要抓住病根,急性病要先治其表。
  • 病能篇中提出了“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勞倦、蟲蛇毒物”的致病因素學說,認為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勞倦、蟲蛇毒物是導致疾病的六大因素。

內經知要是一部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文字簡明的中醫學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研究中醫學的重要文獻,也是臨床醫生必讀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