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知要》~ 卷上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3)

1. 五、藏象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肺統氣,氣之本也。肺藏魄,魄之舍也。肺輕而浮,故其華其充乃在皮毛也。以太陰之經居至高之分,故為陽中之太陰而通於秋氣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位居亥子。職司閉藏,猶之蟄蟲也。

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精之處也。髮色黑而為血之餘,精足者血充,發受其華矣。腎之合,骨也,故充在骨。以少陰之經居至下之地,故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也)。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筋勞曰罷,主筋之臟是為罷極之本。肝主藏魂,非魂之居乎。

爪者筋之餘,充其筋者,宜華在爪也。肝為血海,自應生血,肝主春升,亦應生氣。酸者木之味,蒼者木之色,木旺於春,陽猶未壯,故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六經皆受水穀,故均有倉廩之名。血為營,水穀之精氣也,故為營之所居。

器者,譬諸盛物之器也,胃受五穀,名之曰入。脾與大小腸、三焦、膀胱,皆主出也。唇四白者,唇之四圍白肉際也。唇者脾之榮,肌者脾之合,甘者土之味,黃者土之色,脾為陰中之至陰,分旺四季,故通於土。六經皆為倉廩,皆統於脾,故曰至陰之類)。凡十—臟取決於膽也(五臟六腑,其為十一臟,何以皆取決於膽乎?膽為奇恆之府,通全體之陰陽,況膽為春升之令,萬物之生長化收藏,皆於此托初稟命也)。

《靈樞·本輸》篇曰: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清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此言臟腑各有所合,為一表一里也。將,領也。獨腎將兩藏者,以手少陽三焦正脈指天,散於胸中,而腎脈亦上連於肺。

三焦之下腧屬膀胱,而膀胱為腎之合,故三焦者亦合於腎也。夫三焦為中瀆之府,膀胱為津液之府,腎以水藏而領水府,故腎得兼將兩藏。《本藏》論曰腎合三焦、膀胱是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中瀆者,身中之溝瀆也。水之入於口而出於便者,必歷三焦,故曰中瀆之府,水道出焉。

在本篇曰屬膀胱,在《血氣形志篇》曰少陽與心主為表裡,蓋在下者為陰,屬膀胱而合腎水,在上者為陽,合胞絡而通心火,三焦所以際上極下,象同六合,而無所不包也。十二臟中惟三焦獨大,諸臟無與匹者,故稱孤府。《難經》及叔和、啟玄皆以三焦有名無形,已為誤矣。

白話文:

五、藏象

肺是氣的根本,也是魄的居所;其榮華表現在毛髮,其功能充實在皮膚,屬於陽中的太陰,與秋季之氣相通(肺主導氣的運行,是氣的根源。肺藏魄,是魄的住所。肺輕盈而浮動,所以其榮華與充實體現在皮毛。因太陰經位於人體最高處,故為陽中的太陰,與秋氣相應)。

腎主蟄伏,是封藏的根本,也是精的儲存之處;其榮華表現在頭髮,其功能充實在骨骼,屬於陰中的少陰,與冬季之氣相通(腎位於亥子之位,負責閉藏,如同冬眠的蟲類。腎主水,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儲藏,是精的所在。頭髮色黑,是血的餘氣,精氣充足則血氣充盈,頭髮因此榮潤。腎與骨相合,故其充實在骨。因少陰經位於人體最下部位,故為陰中的少陰,與冬氣相應)。

肝是耐受疲勞的根本,也是魂的居所;其榮華表現在指甲,其功能充實在筋,能生血氣,其味酸,其色青,屬於陽中的少陽,與春季之氣相通(筋勞損稱為「罷」,主筋的臟腑即為耐受疲勞的根本。肝主藏魂,自然是魂的居所。指甲是筋的餘氣,筋的功能充實,則指甲榮潤。肝為血海,自然能生血;肝主春季升發,也能生氣。酸是木之味,青是木之色,木旺於春,陽氣尚未強盛,故為陽中的少陽,與春氣相應)。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儲藏食物的根本,也是營氣的居所,稱為「器」,能消化糟粕,轉化味道並負責吸收與排泄;其榮華表現在嘴唇四周的白肉,其功能充實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黃,屬於至陰一類,與土氣相通(這六條經脈都接受水穀,故皆有「倉廩」之名。血為營氣,是水穀的精氣,故為營氣所居。「器」如同盛物的容器,胃接受五穀,稱為「入」;脾與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則主「出」。唇四白指嘴唇周圍的白肉邊緣。嘴唇是脾的榮華,肌肉是脾的合應,甘是土之味,黃是土之色。脾為陰中的至陰,分旺於四季,故與土氣相通。六經皆為倉廩,皆由脾統攝,故稱「至陰之類」)。

十一臟的功能皆取決於膽(五臟六腑共十一臟,為何皆取決於膽?膽為奇恆之腑,能調節全身陰陽,且膽主春季升發之氣,萬物的生長化收藏,皆由此初始稟受命令)。

《靈樞·本輸》篇說:肺與大腸相合,大腸是傳導的腑。心與小腸相合,小腸是受盛食物的腑。肝與膽相合,膽是中清之腑。脾與胃相合,胃是五穀之腑。腎與膀胱相合,膀胱是津液之腑。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統領兩臟(此說明臟腑各有相合,為表裡關係。「將」是統領之意。唯獨腎能統領兩臟,因手少陽三焦的正脈上行至胸中,而腎脈也上連於肺。三焦的下腧屬膀胱,膀胱為腎之合,故三焦也合於腎。三焦是中瀆之腑,膀胱是津液之腑,腎為水臟而統領水腑,故腎能兼統兩臟。《本藏》篇說「腎合三焦、膀胱」即指此)。

三焦是中瀆之腑,負責水道的運行,屬膀胱,是獨立的腑(「中瀆」指人體內的溝渠。水從口入而從便出,必經三焦,故稱「中瀆之腑」,水道由此而出。在本篇中說「屬膀胱」,在《血氣形志篇》中說「少陽與心主為表裡」,因在下者為陰,屬膀胱而合腎水;在上者為陽,合心包絡而通心火。三焦貫通上下,如同天地六合,無所不包。十二臟中唯三焦最大,無臟能與之匹配,故稱「孤腑」。《難經》及王叔和、啟玄子皆認為三焦有名無形,實為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