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知要》~ 卷上 (24)
卷上 (24)
1. 五、藏象
陳無擇創言三焦有形如脂膜,更屬不經。《靈樞》曰:密理厚皮者,三焦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薄。又曰:勇士者,三焦理橫。怯士者,其焦理縱。又曰: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泌糟粕,蒸精液,化精微而為血。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水穀者,居於胃中,成糟粕,下大腸而成下焦。
又曰: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既曰無形,何以有厚薄,何以有縱有橫,何以如霧如漚如瀆,何以有氣血之別耶)。
《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易》曰,巽為雞,東方風木之畜也),其穀麥(麥成最早,故應東方春氣),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春氣上升),其音角,其數八(《易》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禮·月令》云其臭膻,膻即臊也)。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陰陽應象大論》曰心在竅為舌,腎在竅為耳;此云開竅於耳,則耳兼心腎也),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臟(心為五臟之君,心病則五臟應之),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五常政大論》曰其畜馬,此云羊者,或因午未俱在南方耳),其谷黍(黍色赤,宜為心家之谷。《五常政大論》云其穀麥。
二字相似疑誤也),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其臭焦(焦為火氣所化)。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牛屬醜而色黃。《易》曰:坤為牛),其谷稷(稷,小米也,粳者為稷,糯者為黍,為五穀之長,色黃屬土),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肺雖在胸中,實附於背也),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肺為乾象。《易》曰乾為馬),其谷稻(稻色白,故屬金),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溪(《氣穴論》云: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溪者,水所流注也),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易》曰,坎為水),其谷豆(黑者屬水),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其臭腐(腐為水氣所化,《禮·月令》云,其臭朽。朽即腐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木生火也),肝主目。其在天為玄(玄者,天之本色,此總言五臟,不專指肝也),在人為道(道者,生天生地生物者也。肝主生生之令,故比諸道),在地為化(化,生化也。自無而有,自有而無,總名曰化。
白話文:
【五、藏象】
陳無擇主張三焦有形,如同脂膜,這種說法更不合常理。《靈樞》記載:皮膚紋理細密厚實的人,三焦厚;皮膚紋理粗疏薄弱的人,三焦薄。又說:勇敢的人,三焦紋理橫向;膽怯的人,三焦紋理縱向。還提到:上焦從胃上口延伸,沿著咽喉向上穿過橫膈,分佈於胸中;中焦同樣位於胃部,在上焦之後,負責分離糟粕、蒸化津液,將精微物質轉化為血液;下焦則連接迴腸,將水液注入膀胱並滲透其中。食物進入胃中後,形成糟粕,下行至大腸,這便是下焦的功能。
又說:上焦如同霧氣瀰漫,中焦如同水泡翻騰,下焦如同溝渠流通。如果說三焦無形,為何會有厚薄之分?為何有縱橫之別?又怎能以霧、漚、瀆來比喻?更何況還有氣血的分化?
《金匱真言論》記載:
-
東方屬青色,與肝相通,開竅於目,精氣藏於肝,病變多表現為驚駭,對應酸味,類屬草木,畜類為雞(《易經》說巽卦代表雞,屬東方風木之畜),穀物為麥(麥成熟最早,呼應東方春氣),對應四季中的歲星,因此春氣上升影響頭部,音律為角,數字為八(《易經》言「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疾病多見於筋脈,氣味為臊(《禮記·月令》稱「羶」,即臊)。
-
南方屬赤色,與心相通,開竅於耳(《陰陽應象大論》說心開竅於舌,腎開竅於耳;此處言耳,表示耳兼屬心腎),精氣藏於心,病變影響五臟(心為五臟之主),對應苦味,類屬火,畜類為羊(《五常政大論》稱馬,此處言羊或因午未方位在南方),穀物為黍(黍色赤,應屬心;但《五常政大論》誤記為麥),對應熒惑星,疾病多見於血脈,音律為徵,數字為七(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氣味為焦(火氣所化)。
-
中央屬黃色,與脾相通,開竅於口,精氣藏於脾,病變多在舌根(脾脈連舌根),對應甘味,類屬土,畜類為牛(牛屬醜,色黃。《易經》說坤卦代表牛),穀物為稷(小米,屬五穀之長,色黃),對應鎮星,疾病多見於肌肉,音律為宮,數字為五,氣味為香。
-
西方屬白色,與肺相通,開竅於鼻,精氣藏於肺,病變多在背部(肺雖在胸中,實依附於背),對應辛味,類屬金,畜類為馬(肺象乾卦。《易經》說乾為馬),穀物為稻(色白屬金),對應太白星,疾病多見於皮毛,音律為商,數字為九(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氣味為腥。
-
北方屬黑色,與腎相通,開竅於二陰,精氣藏於腎,病變多在溪谷(肌肉交會處,水液流注),對應鹹味,類屬水,畜類為豬(《易經》說坎卦代表豬),穀物為豆(黑色屬水),對應辰星,疾病多見於骨骼,音律為羽,數字為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氣味為腐(水氣所化。《禮記·月令》稱「朽」,即腐)。
《陰陽應象大論》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木生火),肝主目。在天象中為玄(天的本色,泛指五臟),在人事中為道(化生萬物的規律,肝主生發,故比擬為道),在地象中為化(生化萬物,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皆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