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知要》~ 卷下 (37)
卷下 (37)
1. 三、病能
上入頏顙,其下者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故為中熱嗌乾、善溺心煩等症。舌者心之官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故甚則舌卷卵縮也)。
愚按:人之有病,猶樹之有蠹也。病之有能,猶蠹之所在也。不知蠹之所在,遍樹而斫之,蠹未必除而樹先槁矣。不知病之所在,廣絡而治之,病未必去而命先盡矣。故病能至賾即較若列眉,猶懼或失之,病能未彰而試之藥餌,吾不忍言也。世醫矜家傳之秘,時醫誇歷症之多,悻悻賣俗而不知其非。
叩之三因之自與其所變,翻以力贅,是不欲知蠹之所在,而弟思斫樹以為功者,嘻!亦慘矣。
白話文:
三、病能
當病邪向上進入喉嚨,向下則沿著大腿內側,深入陰毛部位,經過生殖器,因此會出現體內燥熱、咽喉乾燥、頻尿、心煩等症狀。舌頭是心的外在表現,肝主筋脈,筋脈匯聚於生殖器,並與舌根相連,所以病情嚴重時,會出現舌頭捲縮、陰囊緊縮的現象。
我認為:人生病,就像樹木生蟲一樣。疾病的表現,就像蟲子所在的位置。如果不知道蟲子藏在哪裡,就胡亂砍遍整棵樹,蟲子未必能除掉,樹反而先枯死了。同樣地,若不確定病因就廣泛用藥治療,病未必能治好,性命卻可能先耗盡。因此,即使疾病的表現極為細微明顯,仍需謹慎診斷,唯恐有所疏漏;若病因未明就貿然用藥,後果不堪設想。
現今的醫生,有的自恃家傳秘方,有的炫耀經驗豐富,固執地迎合世俗卻不知其錯誤。若問他們疾病的三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及其變化,反而嫌問題多餘——這就像不想找出蟲子的位置,只顧砍樹以為有功。唉!真是可悲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