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內經知要》~ 卷下 (3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6)

1. 三、病能

以至陰之臟而當陽極之時,苟犯死症,期在十日),陰陽交,期在溓(音廉)水(陰陽交者。陰脈見於陽,則陽氣失守,陽脈見於陰,則陰氣失守。夏月而見此逆象,則仲秋溓水之期,不能保其生矣),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秋時陽氣漸衰。陰氣漸長,雖三陽之病俱起,而陽不勝陰,故自已)。

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陰陽交合者,陰陽合病也。起坐不能者,屈伸不利也)。三陽(陽當作陰)獨至,期在石水(陰病而當陰盛,則孤陰不生矣。冰堅如石之候,不能再生,即上文三陽俱起,不治自愈。下文二陰;期在盛水,則此為三陰無疑)。二陰獨至,期在盛水(二陰病比之三陰病者差緩焉、故期在盛水。

盛水者,正月雨水也)。

《診要經終論》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戴眼者,目睛仰視而不能轉也。反折者,腰脊反張也,筋急曰瘛,筋緩曰瘲。絕汗者,汗出如油也,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下項夾脊抵腰中,下至足之小指。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臂上肩,其支者循頸上頰,至目之外眥,故其病如此。

又太陽為三陽之表,故主色白汗出)。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睘絕系,絕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手足少陽之脈皆入於耳中,亦皆至於目銳眥,故為耳聾目睘也,睘者,直視如驚也,因少陽之系絕,不能旋轉也,膽應筋,故百節縱也。木之色青,金之色白,金木相賊,則青白先見矣)。

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手足陽明之脈皆挾口入目,故口目動作也。聞木音則惕然而驚,是陽明善驚也。罵詈不辨親疏,是陽明妄言也。黃者,土色外見也。上下經盛、謂頭、頸、手、足,陽明之脈皆躁動而盛,是胃之敗也。不知痛癢,謂之不仁,是肌肉之敗也)。

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矣(手少陰氣絕則血敗,足少陰氣絕則色如炤,故面黑也。腎主骨,齒者骨之餘,故齒不固而垢也。手少陰之脈下膈絡小腸,足少陰之脈絡膀胱貫肝膈,故為腹脹閉、上下不通,是心腎不交也)。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足太陰脈入腹屬脾,故為腹脹閉。手太陰脈上膈屬肺而主呼吸,故不得息、惟脹閉不得息,故為噫為嘔。

氣逆於上,故面赤。不逆則脾之地氣不上升,肺之天氣不下降。上下不通者,天地不交也。脾敗無以制水,故面黑。肺敗不能主氣,故皮毛焦也)。厥陰終者,中熱嗌乾,善溺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手厥陰心主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足厥陰肝脈循喉嚨之後。

白話文:

在極陰的臟腑,卻遇到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如果犯了死症,大概會在十天內死亡。陰陽之氣交錯,大概在秋季的「溓水」時節(陰陽交錯是指陰脈出現在陽位,表示陽氣失去防守;陽脈出現在陰位,表示陰氣失去防守。如果在夏天出現這種反常現象,那麼到了仲秋溓水時節,就無法保住性命了)。秋季三個月的疾病,如果同時出現三陽經的病症,即使不治療也會自己痊癒(秋季陽氣逐漸衰退,陰氣逐漸增長,即使三陽經的病同時出現,陽氣也無法戰勝陰氣,所以會自己痊癒)。

陰陽之氣交合的病人,會出現站不起來、坐不下去的情況(陰陽交合是指陰陽兩方面同時生病。起立、坐下都困難,表示身體的屈伸活動不靈活)。如果只有三陰經的病症單獨出現,病情大概會發展到像冰凍堅硬的時候(陰病在陰氣旺盛的時候出現,那麼孤陰不能獨自生存。冰凍堅硬的時候,生命將難以延續,和前面說的三陽經病同時出現不治自愈的情況相反,這裡說的是三陰經的情況)。如果只有二陰經的病症單獨出現,病情大概會發展到雨水時節(二陰經的病症比三陰經的病症要緩和一些,所以大概會在雨水時節)。

《診要經終論》說:太陽經脈病到最後,會出現眼睛上翻、身體反折抽搐、臉色蒼白、大量出汗如油,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死亡(眼睛上翻是指眼珠向上看而無法轉動。身體反折是指腰背反張。筋脈急促叫做瘛,筋脈鬆弛叫做瘲。汗出如油是指汗液黏膩。足太陽經脈起於眼內角,上行至額頭交會於頭頂,進入腦部,下行至頸部,沿著脊椎兩側到腰部,最後到達腳的小趾。手太陽經脈起於小指末端,沿著手臂向上到肩膀,分支沿著頸部到臉頰,到達眼外角,所以太陽經病到最後會出現上述症狀。太陽經為三陽經的表層,所以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出汗)。少陽經脈病到最後,會出現耳聾、全身關節鬆弛、眼睛直視不動、少陽經脈的系統斷絕,斷絕一天半就會死亡,死亡時臉色先出現青白色,然後死亡(手足少陽經脈都進入耳朵,也都到達眼睛的外側,所以會出現耳聾、眼睛直視不動的情況。直視不動是因為少陽經脈系統斷絕,無法使眼珠轉動。膽對應筋,所以全身關節會鬆弛。木的顏色為青色,金的顏色為白色,金木相互剋制,所以臉色會先出現青白色)。

陽明經脈病到最後,會出現口眼不停活動、容易驚恐、胡言亂語、臉色發黃、上下肢經脈脹滿,失去知覺就會死亡(手足陽明經脈都經過口部到達眼睛,所以會出現口眼不停活動的情況。聽到木的聲音就會驚恐不安,這是陽明經脈容易驚恐的表現。分不清親疏關係,亂說話,這是陽明經脈胡言亂語的表現。黃色是土的顏色,外顯出來。上下肢經脈脹滿,表示頭、頸、手、足等部位陽明經的經脈都躁動而旺盛,這是胃氣衰敗的表現。不知疼痛,表示肌肉敗壞)。

少陰經脈病到最後,會出現臉色發黑、牙齒變長且有污垢、腹脹、大小便不通暢,最後死亡(手少陰經脈氣絕就會導致血液敗壞,足少陰經脈氣絕就會導致臉色像被煙熏黑,所以臉色發黑。腎主骨,牙齒是骨頭的餘氣,所以牙齒不牢固且有污垢。手少陰經脈下行經過橫膈膜連接著小腸,足少陰經脈連接著膀胱、貫穿肝臟和橫膈膜,所以會出現腹脹、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這是心腎不交的表現)。太陰經脈病到最後,會出現腹脹、呼吸困難、經常打嗝、嘔吐,嘔吐會使病情加重,加重則臉色發紅,如果不嘔吐,則會出現上下的氣機不通暢,不通暢則會出現臉色發黑、皮膚乾燥焦枯的情況,最後死亡(足太陰經脈進入腹部歸屬於脾,所以會出現腹脹。手太陰經脈上行經過橫膈膜歸屬於肺,主管呼吸,所以會出現呼吸困難,由於腹脹和呼吸困難,所以會出現打嗝和嘔吐。氣往上逆行,所以臉色發紅。如果不逆行,則是脾氣無法上升,肺氣無法下降。上下不通暢,表示天地之氣無法交流。脾臟衰敗無法控制水液,所以臉色發黑。肺臟衰敗無法主管氣,所以皮膚乾燥焦枯)。厥陰經脈病到最後,會出現身體內部發熱、咽喉乾燥、頻繁小便、心中煩躁,嚴重時會出現舌頭捲縮、陰囊上縮的情況,最後死亡(手厥陰心包絡經脈起於胸部,分支屬於心包絡,下行經過橫膈膜,連接著三焦。足厥陰肝經脈沿著喉嚨後方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