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知要》~ 卷上 (22)
卷上 (22)
1. 五、藏象
《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一身之主,故為君主之官。其藏神,其位南,有離明之象,故曰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位高近君,猶之宰輔,故為相傅之官,肺主氣,氣調則臟腑諸官聽其節制。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為震卦,壯勇而急,故為將軍之官。
肝為東方龍神,龍善變化,故為謀慮所出)。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性剛直,為中正之官。剛直者善決斷,肝雖勇急,非膽不斷也)。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脹論》云,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貼近君主,故稱臣使。臟腑之官,莫非王臣,此獨泛言臣。又言使者,使令之臣,如內侍也。
按十二臟內有膻中而無胞絡,十二經內有胞絡而無膻中,乃知膻中即胞絡也。況喜笑屬火,此云喜樂出焉,其配心君之府,較若列眉矣)。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胃司納受,脾司運化,皆為倉廩之官。五味入胃,脾實轉輸,故曰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大腸居小腸之下,主出糟粕,是名變化傳導)。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之水穀而分清濁,水液滲於前,糟粕歸於後,故曰化物)。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處北方而主骨,宜為作強之官。水能化生萬物,故曰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三焦氣治,則水道疏通,故名決瀆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位居卑下,故名州都之官。經曰:水穀循下焦而滲入膀胱。蓋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津液之藏者,皆由氣化滲入,然後出焉。舊說膀胱有上口而無下口者,非也)。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失則不能相使,而疾病作矣)。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明則十二官皆奉令承命,是以壽永。推此以治天下,則為明君而享至治)。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君主不明,則諸臣曠職或謀不軌,自上及下。相使之道皆不相通,即不奉命也。
在人身則大傷而命危,在朝廷則大亂而國喪矣。心為陽中之陽,獨尊重之者,以陽為一身之主,不可不奉之,以為性命之根蒂也)。
《六節藏象論》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根本發榮之謂生。變化不測之謂神。心為太陽,生身之本也。心主藏神,變化之原也。心主血,屬陽而升,是以華在面,充在血脈也。心居上為陽臟,又位於南離,故為陽中之太陽而通於夏也)。
白話文:
五、藏象
《靈蘭秘典論》中提到:
心臟如同君主,主宰人的精神與意識(心是人體的統帥,因此被比喻為君主。它蘊藏精神,位於南方,具有光明的象徵,所以說「神明由此而生」)。
肺臟如同宰相,負責調節治理(肺的位置靠近心臟,如同輔佐君主的宰相。肺主導氣機,氣機調和則臟腑各器官皆能協調運作,因此稱「治理節制由此而出」)。
肝臟如同將軍,主導謀略與思慮(肝屬震卦,性格剛強果斷,因此被比喻為將軍。肝又象徵東方的龍神,龍善於變化,故謀略由此而生)。
膽腑如同公正的判官,主導決斷(膽性剛直,如同公正的官員。剛直者善於決斷,肝雖勇猛急躁,但若無膽則無法果斷行事)。
羶中(心包絡)如同傳令官,主導喜樂(《脹論》提到,羶中是心臟的護衛,貼近君主,因此稱為「臣使」。臟腑器官皆為君主的臣屬,而羶中特別強調「臣」與「使者」的角色,如同內侍。十二臟中包含羶中而未提胞絡,十二經中則有胞絡而無羶中,由此可知羶中即胞絡。喜樂屬火,此處說「喜樂由此而出」,更明確顯示其與心臟的密切關係)。
脾胃如同倉庫官員,負責消化與輸送養分(胃主接納食物,脾主運化營養,皆為倉廩之官。食物進入胃後,脾負責轉化輸送,因此說「五味由此而出」)。
大腸如同傳導官,負責排泄與變化(大腸位於小腸下方,主要排出糟粕,因此稱為「變化傳導」)。
小腸如同接收官,負責分化食物(小腸位於胃下方,接收胃消化後的食物,並區分清濁,水分滲入膀胱,糟粕傳入大腸,因此稱「分化食物由此而出」)。
腎臟如同強健的官員,主導技巧與能力(腎位於北方,主導骨骼,因此被比喻為強健之官。水能化生萬物,故說「技巧由此而生」)。
三焦如同疏通官,主導水液代謝(上焦如霧氣瀰漫,中焦如泡沫醞釀,下焦如溝渠流通。三焦氣機通暢,則水道疏通,因此稱為「決瀆之官」)。
膀胱如同地方官員,儲藏津液,經氣化作用後排出(膀胱位置低下,因此稱為「州都之官」。水液經下焦滲入膀胱,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津液的儲藏與排出皆依賴氣化作用。舊說認為膀胱有上口而無下口,這是錯誤的)。
這十二個器官必須相互協調(若失調則功能紊亂,疾病由此而生)。
因此,君主(心)清明則下屬安穩,以此養生則長壽,終生無災;以此治理天下則國運昌盛(君主清明則十二官皆遵從指令,因此壽命長久。推廣此理治國,則能成為明君而達至治世)。
若君主昏昧,則十二官功能危殆,溝通管道閉塞,身體將嚴重受損,以此養生則招致災禍;以此治國則政權危亡,務必警惕(君主不明,則臣屬失職或圖謀不軌,上下溝通斷絕。對人體而言將重傷致命,對國家而言則大亂亡國。心為陽中之陽,特別尊崇它,因陽氣是生命根本,必須奉為性命之根基)。
《六節藏象論》提到:
心是生命的根本,精神的居所;其榮華顯現於面部,其功能充實於血脈,為陽中之太陽,與夏氣相通(「生」指生命根源,「神」指變化莫測。心為太陽,是生命的基礎。心藏神,是變化的源頭。心主血,屬陽而上升,因此榮華顯於面部,充實於血脈。心位居上方屬陽臟,又位於南方離位,故為陽中之太陽,與夏季之氣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