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內經知要》~ 卷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1)

1. 三、病能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卒然驚駭則神志飄蕩,動而不寧,主不明則天下亂,即氣亂之旨也)。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用力太過,則疲勞而氣動,內則奔於肺而為喘,外則達於表而為汗,故曰外內皆越,而氣自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思則志凝神聚,氣乃留而不散,故名為結)。

《風論》曰: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風屬陽而性動,故善行數變),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寒則胃氣不能健運,故食衰。熱則津液潤澤,故消瘦。怢慄,即戰慄也)。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風氣入胃,胃脈上行目系,人肥則腠密而邪不得泄。故熱中而目黃。人瘦則腠疏而邪氣易泄,故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五臟六腑之俞,皆附於背,故風由太陽經入者,邪必行諸脈俞而散於分肉。分肉者,衛氣之所行也,衛氣晝行於陽,自太陽始,風與衛相薄,故氣道澀而不利。

風氣凝結,故憤䐜腫脹而為瘡瘍。衛氣因風時或不行,則痹而不仁也)。癘者,有營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風寒客於血脈,則營氣熱而胕潰。氣者,肺所治也,不清則金化不行,鼻與皮毛皆肺主之,故鼻柱壞,色敗者,皮毛槁也。

《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或為癘也。癘者,惡也)。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入於臟腑之俞,隨俞左右而偏中之,則為偏風,即偏枯也)。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府,督脈穴名)。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故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酒性溫散,善開玄府,故醉後易於中風。

漏者,言汗漏而風客也)。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內耗其精,外開腠理,風乘虛犯,名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風久而傳入腸胃。熱則腸風下血,寒則飧泄瀉利)。外在腠理,則為泄風(偶當汗泄,而風客於腠,名為泄風)。故風者風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長者,始也。

《骨空論》曰風為百病之始,風之始入,自淺而深,至於變化,乃為他病,故為百病之長。無常方者,言風病變化,無常方體,而其致之者,則皆因於風耳)。

白話文:

人如果受到驚嚇,會心神不定,思緒混亂,導致氣機紊亂。(突然受到驚嚇會使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就像一個沒有明智君主的國家會陷入混亂一樣,這就是氣機紊亂的意思)。如果過度勞累,就會氣喘、流汗,體內外的氣都會外泄,導致氣虛。(用力過度,會感到疲憊,氣機也會因此擾動,內則會衝擊肺部而導致氣喘,外則會通過皮膚而變成汗液,所以說體內外的氣都會外泄,這樣氣就會被耗損)。如果思慮過多,會使心神集中於一點,正氣滯留而不運行,導致氣機鬱結。(思慮過多會使精神凝聚,氣機因此停滯而不散開,所以叫做氣結)。

《風論》說:風的特性是善於遊走且變化多端,當皮膚毛孔打開時,會感到寒冷,當皮膚毛孔閉合時,會感到發熱而悶。(風屬陽性,性質活動,所以善於遊走且變化多端)。受寒時會導致食慾下降,受熱時會消耗肌肉,所以會使人發抖、不能進食。(受寒時胃氣運行不暢,所以食慾下降;受熱時會使身體的津液不足,所以消瘦。發抖就是戰慄的意思)。

風邪之氣如果與陽明經的氣一起進入胃部,會沿著經脈上行至眼內角,如果這個人比較肥胖,風邪之氣無法外泄,就會導致熱氣鬱積於體內而使眼睛發黃;如果這個人比較瘦弱,風邪之氣會向外散泄,就會導致體內虛寒而流淚。(風邪之氣進入胃部,胃脈會上行到眼睛,如果這個人肥胖,皮膚毛孔緻密,邪氣難以散出,所以會熱氣鬱積於體內而使眼睛發黃;如果這個人瘦弱,皮膚毛孔疏鬆,邪氣容易散出,所以會體內虛寒而流淚)。

風邪之氣如果與太陽經的氣一起進入體內,會運行於經脈的穴位,散佈於肌肉之間,與衛氣相互干擾,如果運行不順暢,就會導致肌肉腫脹而生瘡瘍;如果衛氣凝滯不行,就會使肌肉失去知覺。(五臟六腑的穴位,都附著在背部,所以風邪之氣從太陽經進入體內,必然會運行於經脈穴位而散佈於肌肉之間。肌肉是衛氣運行的部位,衛氣白天運行於陽經,從太陽經開始,風邪與衛氣相搏,會使氣機運行不順暢。風邪凝結,所以會腫脹而生瘡瘍。衛氣因為風邪的影響,有時無法運行,就會導致麻木而失去知覺)。癘病,是由於營氣積熱,導致氣機不清,所以會使鼻樑損壞,膚色敗壞,皮膚潰爛。風寒之邪停留在經脈而無法散去,就叫做癘風。(風寒之邪停留在血脈中,會使營氣積熱而導致組織潰爛。氣機由肺所主,不清則肺氣運行不暢,鼻和皮膚毛髮都由肺所主,所以鼻樑損壞,膚色敗壞,是因為皮膚毛髮枯槁。

《脈要精微論》說,脈中的風邪有時會發展成癘病。癘,是指惡性的疾病)。

風邪侵入五臟六腑的穴位,也會形成臟腑之風,風邪從哪個穴位進入,就會導致哪個部位的偏癱。(風邪進入臟腑的穴位,會隨著穴位的位置而偏重,導致偏癱,也就是半身不遂)。風邪沿著風府穴向上,就會形成腦風。(風府是督脈上的穴位)。風邪進入眼睛,就會形成目風,導致眼睛發冷。(太陽經的脈絡起始於眼內角,所以會形成目風、眼睛發冷)。飲酒後中風,就叫做漏風。(酒性溫熱散開,容易打開皮膚的毛孔,所以醉酒後容易中風。漏,是指汗液外泄而風邪乘虛而入)。性生活後出汗時中風,就叫做內風。(內耗精氣,外開皮膚毛孔,風邪乘虛而入,就叫做內風)。剛洗完澡後中風,就叫做首風。風邪侵入體內很久,就會傳到腸胃,形成腸風或飧泄。(風邪侵入體內很久會傳入腸胃。熱邪會導致腸風下血,寒邪會導致飧泄腹瀉)。風邪停留在皮膚表面,就叫做泄風。(偶爾出汗時,風邪停留在皮膚表面,就叫做泄風)。所以說風是各種風病之首,等到它發生變化後,就會形成其他的疾病,雖然沒有固定的方子,但都是由風邪引起的。(首,是指開始。《骨空論》說,風是百病的開始,風邪的侵入是由淺入深,等到它發生變化後,就會形成其他的疾病,所以說是百病的開始。沒有固定的方子,是指風病變化多端,沒有固定的症狀體,但導致這些疾病的原因都是因為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