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內經知要》~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六十四卦、方圓二圖

圓圖象天,乾居東南,坤居西北。

方圖象地,乾居西北,坤居東南。

《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此明人生全賴乎陽氣也。日不明則天為陰晦,陽不固則人為夭折,皆陽氣之失所者,故天不自明,明在日月。月體本黑,得日乃明。此天運當以日光明也。太陽在午則為晝,而日麗中天,顯有象之神明,離之陽在外也。

白話文:

《生氣通天論》說:

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如果陽氣失去它的位置,就會縮短人的壽命,而且不顯露出光彩。

所以,天的運行應該以太陽的光明為準(這說明人的生命完全依賴陽氣。太陽不發光,天空就會陰暗;陽氣得不到固守,人就會早逝。這些都是陽氣失去位置的緣故。因此,天本身不會發光,光在太陽和月亮上。月亮自身是黑色的,得到太陽的光照才發光。這說明天的運行應該以太陽的光明為準。)

太陽在正午的時候是白天,而太陽高懸在天空中央,顯露出神明般的象徵,說明離卦的陽氣在外。

太陽在子則為夜,而火伏水中,涵無形之元氣,坎之陽在內也。天之運行,惟日為本,天無此日,則晝夜不分,四時失序,晦冥幽暗,萬物不彰矣。在於人者,亦惟此陽氣為要。苟無陽氣,孰分清濁,孰布三焦,孰為呼吸,孰為運行,血何由生,食何由化,與天之無日等矣。

白話文:

當太陽運行到子時,就會位於北方,這時火屬性能量潛藏在水屬性能量之中,孕育著無形的生命力,這是乾卦的內卦坎卦的陽氣。

天體的運行以太陽為中心,如果沒有太陽,晝夜就不會交替,四季也不會更迭,世界將會一片昏暗,萬物無法生長。

同樣,在人體中,陽氣也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陽氣,就無法區分精華和糟粕,無法貫通三焦,無法呼吸,無法運行氣血,血就不能生成,食物就不能消化,這與沒有太陽的天空是一樣的。

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內經》一百六十二篇,惟此節發明天人大義,最為切要,讀者詳之)。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陰主內守,陽主外護,陽密於外,則邪不能侵,而陰得以固於內也。不和者,偏也,偏於陽;若有春而無秋;偏於陰,若有冬而無夏。和之者,瀉其太過,補其不足,俾無偏勝,聖人之法度也)。

白話文:

在陰陽的概念中,陽氣充實則身體強健。如果陰陽失衡,就像春天沒有秋天,冬天沒有夏天。要讓陰陽和諧,就是聖人的方法(陰主內部守藏,陽主外部保護。陽氣在外充實,邪氣就無法入侵,陰氣就能在內固守。失衡是指偏頗,偏於陽氣;就像只有春天沒有秋天;偏於陰氣;就像只有冬天沒有夏天。調和陰陽的方法是,減少過盛的那方,補強不足的那方,讓陰陽不再偏勝,這就是聖人的法則)。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陽密則陰固,陽強而亢,豈能密乎?陰氣被擾,將為煎厥而竭絕矣),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血平靜於內,陽氣秘密於外。陰能養精,陽能養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

白話文:

所以陽氣太強無法閉密,陰氣就會消失(陽氣閉密時陰氣會固守,但陽氣太強而亢盛,怎麼可能閉密呢?陰氣受到擾動,就會變成煎厥而枯竭),陰氣平和,陽氣收藏,精神就會得到調和(陰血平和地存在於體內,陽氣收斂地存在於體外。陰能滋養精氣,陽能滋養精神,精氣充足,精神飽滿,這就是所謂的調和)。

《五常政大論》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岐伯本論東南陽方,其精降下而多夭,西北陰方,其精向上而多壽。余嘗廣之,此陰陽之至理,在人身中者亦然。血為陰,雖肝藏之,實腎經真水之屬也。水者,先天之本也。水旺則陰精充而奉上,故可永年,則補腎宜急也。

白話文:

《五常政大論》說:陰精滋養著人體,可以使人長壽;陽精下降,則人會早夭。(岐伯本論:東南方向是陽方,那裡的精氣下降,所以人容易早夭;西北方向是陰方,那裡的精氣上升,所以人容易長壽。我曾經廣泛研究,認為這個陰陽至理同樣適用於人體。)血是陰的,雖然是肝臟儲藏的,但實際上是腎經真水所屬。水是先天的根本。水旺盛,陰精充足,並向上滋養,所以可以長壽。因此,補腎非常重要。

氣屬陽,雖肺主之,實脾土飲食所化也,土者,後天之本也。土衰則陽精敗而下陷,故當夭折,則補脾宜亟也。先哲云,水為天一之元,土為萬物之母,千古而下,獨薛立齋深明此義,多以六味地黃丸壯水,為奉上之計,兼以補中益氣湯扶土,為降下之防,蓋洞窺升降之微,深達造化之旨者歟)。

白話文:

氣屬陽,雖然肺主導,但實際上是脾胃消化食物後轉化而成的,脾土是後天之本。脾土衰弱,陽氣就會敗壞下沉,所以容易夭折,因此必須趕緊補脾。古人說,水是天地的第一生機,土是萬物的母親。千百年來,只有薛立齋深刻理解這個道理,他經常使用六味地黃丸來補充水液,作為升補的策略,同時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扶助脾土,作為降補的預防措施。可見他深入洞察了升降的微妙變化,深刻領悟了天地造化的奧妙。

愚按:醫經充棟,不越於陰陽。誠於體之臟腑腹背、上下表里,脈之左右尺寸。浮沉遲數,時令之春夏秋冬,歲運之南政北政,察陰陽之微而調其虛實,則萬病之本咸歸掌握,萬卷之富只在寸中,不亦約而不漏,簡而可據乎!

白話文:

在我看來:醫書汗牛充棟,其內容不外乎陰陽兩氣。誠心地對應人體的臟腑、背腹、上下和內外,脈搏的左右、寸中、關上和尺下,浮沉、遲緩、急數,時令的春夏秋冬,歲運的南政北政等,察覺陰陽的細微變化,調整虛實,那麼一切疾病的根源都可以掌握,浩瀚的醫書精華其實就在寸脈之中,豈不是既簡潔又不遺漏,簡明扼要而可以依據嗎!

2. 三、色診

《脈要精微論》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精明見於目,五色顯於面,皆氣之華也,言氣而血在其中矣),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之欲者,皆取其潤澤。五色之不欲者,皆惡其枯槁也)。

白話文:

《脈要精微論》中說:擁有明亮眼睛和鮮豔面色的人,是氣血旺盛的表現(明亮表現在眼睛,鮮豔展現在臉上,這些都是氣血旺盛的徵兆,其中也包含了血氣)。

紅色應該是白裡透紅,不應該是暗紅色;白色應該是像鵝毛一樣光潔,不應該是發黃、發暗的白色;青色應該是像蒼璧一樣深沉,不應該是藍綠色;黃色應該是像羅裹著雄黃一樣明亮,不應該是暗黃色;黑色應該是像黑漆一樣深黑,不應該是灰黑色(五種顏色的理想狀態都是潤澤有光澤的,而其不理想的狀態都是枯槁沒有生氣的)。

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此皆五色精微之象也,凶兆既見,壽不久矣)。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臟腑之精氣,皆上朝於目而為光明,故曰精明。若精明不能上奉,則顛倒錯亂,豈能保其生耶)。

白話文:

當五臟精華的外象顯現時,這個人的壽命就不長了(這都是五臟精華異常的外象,凶兆出現後,壽命就不長了)。所謂的精明,是指能看清萬物,分辨黑白,判斷長短,但如果把長看成短,把白看成黑,這樣精氣就會衰弱了(臟腑的精氣都上達於眼睛而化為光明,所以稱之為精明。如果精明不能上達眼睛,就會顛倒錯亂,這樣怎麼能保住生命呢)。

《靈樞·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庭者,天庭也,俗名額角,蕃蔽者,屏蔽四旁也,十步之外而部位顯然,則方大可知,故壽可百歲也)。

白話文:

《靈樞·五色篇》裡說:明堂指鼻子,闕指雙眉中間,庭指額頭,蕃指臉頰兩邊,蔽指耳邊。這些部位最好方正寬廣,遠離十步也能看得清楚,這樣的人壽命必定超過百歲(庭是指天庭,俗稱額角;蕃蔽是指遮掩的四邊;十步以外就能清楚看到相貌,表示方正寬廣,所以壽命可以超過百歲)。

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臟之候皆在中央,六腑之候皆在四旁。次者,居也。挾者,附也。下極,居兩目之中,心之部也。心為君主,故稱王宮。若五臟安和,正色自顯,明堂必清潤也)。

白話文:

明堂的骨骼高而隆起,平而直,五臟排列在中央,六腑依附在兩側。頭面部位於闕庭之上,心臟位於下極。五臟安穩地處於胸中,健康的色澤顯現,病態的色澤隱藏,明堂水潤而清澈。

(五臟的狀況都表現在中央,六腑的狀況都表現在四旁。次指居中。挾指依附。下極位於兩眼之間,屬於心臟的部位。心臟為君主,所以稱為王宮。如果五臟安和,正常的色澤就會顯現,明堂必定清潤。)

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五色之見,各有部位。若有一部骨弱陷下之處,則邪乘之而病。若色部雖有變見,但得彼此生王,有乘襲而無克賊者。病雖甚不死矣)。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此言五色之所主也)。

白話文:

五種顏色的出現,各自分佈在不同的部位。如果某一部位的骨質陷下去,必定會生病。如果某個部位的顏色有所變化,但其他部位的顏色能互相增強,就算病得很嚴重也不會死(五種顏色各有分佈部位。如果某一部位的骨頭凹陷,表示該部位容易受邪氣侵襲而生病。如果某部位的顏色有變化,但其他部位的顏色能相互加強,沒有相互剋制的現象。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死亡)。青黑色主疼痛,黃紅色主發熱,白色主寒冷(這句話說明瞭五種顏色的主治)。

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粗者,明爽之義。沉夭者,晦滯之義。言色貴明爽,若晦滯者為病甚也。色上行者,濁氣方升,故病甚。下行者,濁氣已退,故病已)。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內部也。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

白話文:

皮膚的顏色如果粗糙明亮,沉滯晦暗就更嚴重。如果顏色向上升,表示病情加重;如果顏色向下移動,像雲霧散開一樣,說明病情好轉(粗糙,指明亮的意義;沉滯,指晦暗的意義。這裡說,顏色應當明亮,如果晦暗則表示病情嚴重。顏色向上升,表示濁氣正在上升,所以病情加重;顏色向下移動,表示濁氣已經消退,所以病情好轉)。

五種顏色各有對應的臟腑,有外部,有內部。顏色從外部向內部移動,說明疾病從外向內發展;顏色從內部向外部移動,說明疾病從內向外發展。

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五色各有藏部,言臟而腑在其中矣。外部者,六腑之表,六腑挾其兩側也。內部者,五臟之裡,五臟次於中央也。凡病色先起外部,而後及內部者,其病自表入里,是外為本而內為標,當先治其外,後治其內。若先起內部,而後及外部者,其病自里出表,是陰為本而陽為標,當先治其陰,後治其陽。

白話文:

疾病起源於內部,應先治療其陰證,再治療其陽證,反之則病情加重;若疾病起源於陽部,應先治療其外部,再治療其內部,反之則病情加重。

(五臟六腑各有其對應的部位,藏部指五臟,腑部包含於其中。外部指六腑的外層,六腑位於兩側。內部指五臟的內層,五臟位於中央。一般來說,疾病的顏色會首先出現在外部,然後再蔓延到內部,說明此病由表入裏,外為根本,內為標證,應先治療其外,後治療其內。如果疾病首先出現在內部,然後再蔓延到外部,說明此病由裏出表,陰為根本,陽為標證,應先治療其陰,後治療其陽。)

若反之者,皆為誤治,病必轉甚矣)。

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闕中,眉間也,肺之部也。風病在陽,皮毛受之,故色薄而澤。痹病在陰,肉骨受之,故色沖而濁。厥逆為寒濕之變,病起於下,故色之先於地。地者,相家所謂地閣,即巨分巨屈之處也)。

白話文:

經常在眉間部位觀察,微薄的光澤是風病,晦暗的光澤是痹症,與地面同色的光澤是厥逆症。這是面部的常態,根據不同的光澤顏色來判斷疾病。(眉間,也就是肺部所在的部位。風病在陽氣旺盛的地方,皮毛受其影響,所以光澤微薄而有光澤。痹症在陰氣旺盛的地方,肌肉骨骼受其影響,所以光澤晦暗而濁。厥逆症是寒濕變化所致,疾病從下半身開始,所以光澤的顏色先在地面部位出現。地面,就是相學上說的「地閣」,也就是承漿和人中之間的部位。)

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大氣者,大邪之氣也,如水色見於火部,火色見於金部之類。此元氣大虛,賊邪已至,雖不病,必卒然而死矣)。

白話文:

當邪惡之氣深入臟腑,即使沒有生病,也會突然死亡(邪氣指極其強大的惡氣,就像水氣侵入火氣旺盛之處,火氣侵入金氣旺盛之處。這種情況下,元氣極度虛弱,邪氣已經侵入,即使沒有生病,也一定會突然死亡)。

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形如拇指,最凶之色。赤者出於顴。顴者應在肩,亦為肺部,火色剋金,病雖愈必卒死。天庭處於最高,黑者干之,是腎絕矣。雖不病,必卒死也)。

白話文:

如果臉頰兩側出現像拇指一樣大的紅色斑點,即使病情好轉,最終也會死亡。如果額頭上出現像拇指一樣大的黑色斑點,即使沒有疾病,也會突然死亡。(拇指大小的斑點是最兇險的徵兆。紅色斑點出現在顴骨上。顴骨與肩膀相應,也代表肺部,而火紅色剋制金色,即使病情好轉也必死無疑。額頭位於最高處,如果出現黑色斑點,則表示腎臟衰竭。即使不生病,也會突然死亡。)

庭者,首面也(天庭處於最高,應首面之有疾)。闕上者,咽喉也(闕上者,眉心之上也,應咽喉之有疾)。闕中者,肺也(闕中者,正當兩眉之中也,色見者,其應在肺)。下極者,心也(下極者,眉心之下也,相家謂之山根,心居肺下,故下極應心)。直下者,肝也(下極之下為鼻柱,相家謂之年壽。

白話文:

天庭:位於額頭最高處,與頭部疾病有關。

眉心:眉毛上方,對應咽喉疾病。

眉心中心:對應肺部疾病,症狀會反映在臉色上。

眉心下方:對應心臟疾病,相學中稱為山根,因為心臟位於肺部下方,所以眉心下方會反應心臟狀況。

鼻柱:眉心下方延伸到鼻尖,對應肝臟疾病,相學中稱為年壽。

肝在心之下,故直下應肝)。肝左者,膽也(膽附於肝之短葉,故肝左應膽,而在年壽之左右也)。下者,脾也(年壽之下,相家謂之準頭,亦名土星,本經謂之面王,又名明堂。準頭居面之中央,故屬土應脾)。方上者,胃也(準頭兩旁為方上,即迎香之上,鼻隧是也。相家謂之蘭臺廷尉,與胃為表裡,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應胃)。

白話文:

肝臟在心的下方,因此身體正下方對應的是肝臟。肝臟的左側是膽囊(膽囊附著在肝臟的短葉上,所以肝臟的左側對應膽囊,位於年壽(鼻尖)左右)。正下方的是脾臟(年壽下方,相學上稱為準頭,也叫土星,本經中稱作面王,又叫明堂。準頭位於臉的中央,因此屬土,對應脾臟)。正上方的是胃(準頭兩側是正上方,也就是迎香穴的上方,就是鼻孔。相學上稱為蘭臺廷尉,與胃互為表裡,脾臟位於中間,胃臟位於外側,所以正上方對應的是胃臟)。

中央者,大腸也(人中外五分迎香穴,大腸之應也,亦在面之中,故曰中央)。挾大腸者,腎也(挾大腸迎香穴者,頰之上也。四臟皆一,惟腎有兩,四臟居腹,惟腎附脊,故四臟次於中央,而腎獨應於兩頰)。當腎者,臍也(腎與臍對,故當腎之下應臍)。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鼻準也,小腸為腑,應挾兩側,故面王之上,兩顴之內,小腸之應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面王以下者,人中也,乃膀胱子處之應。

白話文:

位於中央的是大腸(人中的外五分就是迎香穴,是大腸的反應點,也位於臉的中央,所以稱為「中央」)。

與大腸相鄰的是腎(迎香穴附近是頰上,四臟都是一個,只有腎臟有兩個,四臟位於腹部,只有腎臟附著於脊椎,所以四臟排列在中央,而腎臟獨獨反應在兩頰)。

與腎臟對應的是臍(腎臟與臍相對,所以腎臟下方應對臍)。

鼻樑以上的是小腸(鼻準就是面王,小腸是腑,應位於兩側,所以鼻樑上方,兩顴內側是小腸的反應點)。

鼻樑以下的是膀胱與腎俞(鼻樑以下就是人中,是膀胱與腎俞的反應點)。

子處者,子宮也。凡人人中,平淺而無髭者,多主無子。婦人亦以人中深長者,善產育。此以上皆五臟六腑之應也)。顴者,肩也(此下皆言肢節之應也。顴為骨之本,居中部之上,故以應肩)。顴後者,臂也(臂接於肩,故顴後以應臂)。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目內眥上者,闕下兩旁也。

白話文:

(上段)人中(鼻翼下到上脣中線的地方):如果人中部位平坦淺薄而沒有鬍鬚,大多主不生育。婦女的人中深長,生育能力好。這些都對應著人的五臟六腑。

(下段)顴骨:對應肩部(以下皆為肢體部位的對應)。顴骨是骨骼的根基,位於人體中部之上,所以對應肩部。

顴骨後面:對應手臂(手臂連接於肩部,所以顴骨後面對應手臂)。

手臂下面:對應手掌。

眼睛內眥上部:對應乳房(眼睛內眥上部,位於下睫毛的兩側)。

胸兩旁高處為膺,膺乳者,應胸前也)。挾繩而上者,背也(頰之外曰繩,身之後曰背,故背應於挾繩之上)。循牙車以下者,股也(牙車,牙床也。牙車以下主下部,故以應股)。中央者,膝也(中央者,牙車之中央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脛次於膝,足接於脛,以次而下也)。

白話文:

靠近胸部高處的部分是「膺」,「膺乳」是指靠近胸前。沿著頸部兩側向上延伸的部分是「背」(頸部兩側稱為「繩」,身體後方稱為「背」,因此背部位於頸部兩側上方)。連接下顎骨以下的部分是「股」(下顎骨稱為「牙車」,下顎骨以下主要支配下半身,因此與股相應)。中間的部分是「膝」(中間的部分是指下顎骨中央)。膝蓋以下的部分是「脛」。脛骨以下的部分是「足」(脛骨位於膝骨下方,足部位於脛骨下方,從上往下依次排列)。

巨分者,股里也(巨分者,口旁大紋處也,股里者,股之內側也)。巨闕者,膝臏也(巨闕,頰下曲骨也。膝臏者,膝蓋骨也,此蓋統指膝部而言)。

白話文:

巨分:口旁的大紋路,股裏:大腿內側。

巨闕:下巴的彎曲骨頭,膝臏:膝蓋骨,此處泛指膝部。

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部分既明,陰陽不爽,陽亢則滋其陰,謂之用陰和陽。陰寒則補其火,謂之用陽和陰。故明部分而施治法,萬舉萬當也),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陽左陰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故能別左右,是為大道。

白話文:

  • 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有時候用陰性藥物來調理陽性病症,有時候用陽性藥物來調理陰性病症。只要掌握了病人的具體情況,治療方法就不會出錯。
  • 分辨出人體的左右,這就是醫學的大道;男子屬陽,女子屬陰,這是陰陽的區別。精通醫術的人,能夠仔細地觀察病人的面部氣色,據此判斷病情的輕重。

男女異位者,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故曰陰陽。陰陽既辨,然後審其色之潤澤枯夭,以決死生,醫之良也)。沉濁為內,浮澤為外(色之沉濁晦滯者為里,色之浮澤光明者為表);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凡五色之見於面者,可因是而測其病矣。

白話文:

男生和女生身體部位的順序不同。男生左手側是「逆」,右手側是「從」;女生右手側是「逆」,左手側是「從」,所以叫做「陰陽」。辨別了陰陽,然後觀察臉色的潤澤或枯萎,以此來判斷生死,這是醫生的妙處。顏色沉著混濁的是內部,顏色浮起明亮的是外部;黃紅色表示風,青黑色表示疼痛,白色表示寒,黃色而油潤的是膿,紅色過於鮮豔的是血;疼痛嚴重的是攣縮,寒氣嚴重的是皮膚沒有知覺(凡是臉上出現的五種顏色,都可以根據這些顏色來推測其疾病)。

痛甚即青黑之極也,寒甚即白之極也),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音團)。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色之浮者病淺,色之沉者病深;潤澤者有成,枯夭者必敗;散而不聚者病近,摶而不散者病遠。上下者,即前臟腑肢節之見於面者也)。

白話文:

疼痛劇烈時面色會呈青黑色;寒氣很重時面色會呈慘白色。五種顏色出現在相應部位,觀察它們的浮沉變化,就能知道疾病的深淺;觀察它們的潤澤或枯槁,就可以預測疾病的預後;觀察它們的分散或凝聚,就能知道疾病的遠近;觀察顏色的上下位置,就能知道病變部位(面色浮現的顏色表示疾病較淺,沉下去的顏色表示疾病較深;潤澤的顏色表示病情好轉,枯槁的顏色表示病情惡化;分散而不凝聚的顏色表示疾病較近,凝聚而不分散的顏色表示疾病較遠。上下的位置,是指前面提到的臟腑肢節反映在臉部的位置)。

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粗者,顯也。言色之光明不顯,但見沉滯枯夭,病必甚也。若雖不明澤,而不至於沉夭者。病必不甚也)。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駒,馬之小者,未裝鞍轡,散而不聚也。譬色之散而無定者,病亦散而無堅積聚也,即有痛者,不過因無形之氣耳)。

白話文:

  1. 顏色明顯暗沉,程度非常嚴重;不明亮又不潤澤,病情不會很嚴重。("粗"的意思是明顯。這句話說,如果顏色暗淡不明顯,但看起來很沉滯萎縮,那麼病情一定很嚴重。如果顏色雖然不明亮又不潤澤,但沒有達到沉滯萎縮的程度,那麼病情一定不會很嚴重。)

  2. 顏色散漫,就像沒有裝鞍轡的小馬駒一樣,沒有聚集在一起,說明病情散漫,疼痛是氣痛,沒有形成聚積。(駒是未裝鞍轡的小馬,散漫而不聚集。比喻顏色散漫,沒有固定的形狀,病情也是散漫的,沒有堅硬的積聚。如果有疼痛,也不過是由於無形的氣造成的。)

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腎乘心者,水邪剋火也。心先病於內,而腎之色則應於外,如黑色見於下極是也。不惟心腎,諸臟皆然,此舉一以例其餘也)。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面王上,應有上字。面王上為小腸,下為膀胱子處。

白話文:

當腎臟侵犯心臟時,心臟會首先發病,而腎臟就會產生反應,外在症狀也會顯現(腎臟侵犯心臟,就是水邪剋制火氣。心臟在內部先發病,而腎臟的症狀則會反應在外在,例如黑色出現在下腹部。不只是心臟和腎臟,其他臟腑也是如此,這裡只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其他情況)。對於男性來說,面部色澤與下腹部的疼痛有關,向下延伸到陰囊疼痛,中間圓直部分疼痛是陰莖疼痛,上面是根部,下面是龜頭,狐疝(陰囊腫大)和腹股溝疝氣都屬於陰部疾病(面部色澤上面,應該加上「上」字。面部色澤的上方對應的是小腸,下方對應的是膀胱和生殖處)。

卵者,睪丸也。圜直,指人中水溝穴也,人中有邊圜而直者,故人中色見主陰莖作痛。在人中上半者曰高,為莖根痛,在人中下半者為莖頭痛,凡此皆狐疝㿉陰之病也。㿉即㿗也)。女子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面王下,宜有下字。

白話文:

卵:指睪丸。

圜直:指人中的水溝穴。人中兩邊弧形且筆直,所以人中顏色深主治陰莖疼痛。

在人中上半部的稱為「高」,主治莖根疼痛;在下半部的稱為「莖頭痛」,這些都是狐疝㿉陰的疾病(㿉通作㿗)。

女性在面王部位出現問題,是膀胱子處的疾病,如果是散開的疼痛,表示發散;如果是凝聚的疼痛,表示聚集。方圓左右的顏色和形狀,各自分別應對不同的部位和病症。

如果這些病症伴隨著向下流到生殖器附近,形成腫塊,表示有淫氣;如果呈現膏狀潤澤,表示暴飲暴食且不潔淨。(「面王下」應為「面王者」)

面王下為人中。主膀胱子處。色散為痛,無形之氣滯也,色摶為聚,有形之血凝也。積之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各如其外見之形,若其色從下行而至尾骶,則為浸淫帶濁,有潤如膏之物,此症多因暴食不潔所致。不潔猶言不節,非汙穢之謂也。或多食冷物,或多食熱物,一切非宜之物皆是也)。

白話文:

人中穴位位於嘴脣下方。主管膀胱經的起始點。

人中部位的顏色散開表示有疼痛,是無形的氣滯導致的。顏色凝聚在一起表示有瘀血,是有形的血凝塊導致的。

積聚的瘀血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形狀各異,與外觀所見形狀一致。如果顏色從下往上蔓延到尾椎和骶椎,就形成「浸淫帶濁」的症狀,會有像膏一樣潤滑的東西出現。這種症狀大多是由暴飲暴食不潔淨的食物引起的。「不潔淨」是指飲食不節制,而不是指食物不乾淨。包括過量食用寒涼食物或熱性食物,以及一切不適宜的食物。

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五色皆宜端滿。端者,正色也,滿者,充潤也。別鄉猶言它鄉,即別部位也。如赤者心色,應見於兩目之間,是其本鄉。今見於面王,是別鄉矣。不日者,不日而愈也。火色見於土位,是其相生之鄉也。

白話文:

顏色有青、黑、赤、白、黃,都能端正滿潤且各有不同部位。

對於特別部位的赤色,其顏色也大如榆莢,如果出現在臉中間,很快就會好轉(所有顏色都應端正滿潤。端正指的是純淨的顏色,滿潤指的是充足而滋潤。特別部位是指其他部位。例如,赤色是心臟的顏色,應出現在兩眼之間,這是它的本部位。如果出現在臉中間,那就是特別部位了。很快就會好轉,指的是這種情況很快就能痊癒。火屬性顏色出現在土屬性位置,這是相生的地方。

此舉赤色為例,而五色繆見者,皆可類推矣)。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邪色之見,各有所向。其尖銳之處是乘虛所犯之方,故上銳者以首虛,故上向也。下銳亦然,其在左右者皆同此法)。

白話文:

以上述赤色為例,而其他五色出現混雜的情況,都可以類推解釋。赤色的形狀,上端尖銳,首部朝上,下端尖銳,指向下方,左右兩側也遵循同樣的規律。(邪色的出現,各有其方向。尖銳之處指向邪氣侵犯的部位,所以上端尖銳是因為首部有虛空,所以指向上方。下端尖銳同理,左右兩側也遵循此規律。)

《五臟生成論》曰: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黃者,中央土之正色,五行以土為本,胃氣猶在,故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色中無黃,則胃氣已絕,故皆死也)。

白話文:

《五臟生成論》說:

  • **面黃目青:**不會死亡(黃色代表中央的土,五行以土為基礎,說明胃氣尚存,所以不會死亡。)

  • **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都不會死亡(有黃色,說明胃氣仍在。)

  •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都會死亡(沒有黃色,說明胃氣已絕,所以都會死亡。)

愚按:望聞問切,謂之四診,而望色居四診之先,未有獨憑一脈,可以施療者。經曰: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又曰: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又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仲景嘗以明堂闕庭盡不見察,為世醫咎。

白話文:

我認為:望、聞、問、切被稱為四診,其中望色排在四診之首。不能只憑脈象,就能進行治療。經典記載:把脈感受動靜,觀察精神狀態,觀看五色,就能瞭解五臟盛衰、六腑虛實、身體強弱,以此綜合參照,就能判斷生死的界限。又記載:形氣相協調,表示病情可治。面色浮現光澤,表示病情容易痊癒。又記載:能將面色和脈象結合診斷,就能達到萬全的效果。仲景曾說,如果連明堂闕庭都看不清楚,就責怪那些只會診脈的醫生。

好古嘗論治婦人不能行望色之神,為病家咎,則色固不要歟,而醫顧可忽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