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知要》~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一、經絡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叢毛,即三毛也),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足面上,行間、太衝也。內踝一寸,中封也),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上踝過足太陰之三陰交,歷蠡溝、中都,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至膝關、曲泉也),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股陰,內側也。

循股內之陰包、五里、陰廉,上會於足太陰之衝門、府舍,入陰毛中急脈,左右相交,環繞陰器而會於任脈之曲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入小腹會於任脈之中極、關元,循章門至期門挾胃屬肝,下足少陽日月之所絡膽,肝膽相為表裡也),上貫膈,布脅肋(貫膈行足太陰食竇之外,大包之裡布脅肋,上足少陽淵腋、手太陰雲門,足厥陰經穴止此),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頏顙,咽顙也。目內深處為目系。

其內行而上者,循喉嚨後入頏顙,行足陽明大迎、地倉、四白之外,內連目系,上出足少陽陽白之外,臨泣之裡,與督脈會於巔之百會穴),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從目系下行任脈之外,本經之裡,下頰環唇);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從前期門屬肝之所,行足太陰食竇之外,本經之裡,別貫膈上注肺。下行挾中脘之分,復接手太陰肺經,十二經一周已盡也)。

《骨空論》曰: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以下任、督、沖、蹺皆奇經也,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中極,任脈穴也,在曲骨上一寸。中極之下為胞宮,任、督、沖三脈皆起於胞宮而出於會陰。任由會陰而行腹,督由會陰而行背。沖由會陰出並少陰而散胸中)。

衝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起者,外脈所起,非發源也。氣街,即氣衝,在毛際兩旁。起於氣街,並足少陰之經,會於橫骨、大赫等十一穴,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此衝脈之前行者也。然少陰之脈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衝脈亦入脊內伏沖之脈。然則衝脈之後行者,當亦並少陰無疑也)。

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任脈自前陰上毛際,行腹裡,故男女之為病若此也)。衝脈為病,逆氣裡急(衝脈挾臍上行至胸,氣不順則逆,血不和則急也)。督脈為病,脊強反折(督脈貫脊,故病如此)。

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少腹乃胞宮之所居。骨中央者,橫骨下近外之中央也,廷,正也,直也。廷孔,溺孔也),其孔,溺孔之端也(女人溺孔在前陰中橫骨之下,孔之上際謂之端。乃督脈外起之所。雖言女子,然男子溺孔亦在橫骨下中央,第為宗筋所函,故不見耳)。

白話文:

一、經絡

肝經(足厥陰經)的脈絡,起始於大腳趾的叢毛邊緣(叢毛即腳趾上的三根毛),向上沿著腳背內側,距離內踝一寸處(腳背上的行間、太衝穴;內踝一寸處是中封穴),再向上經過內踝八寸,與足太陰經交會後,轉向膝蓋後方內側(向上經過足太陰經的三陰交穴,經過蠡溝、中都穴,與足太陰經交會後,上行至膝蓋後方內側,經過膝關、曲泉穴)。接著沿大腿內側,進入陰毛區域,經過生殖器(大腿內側包括陰包、五里、陰廉穴,向上與足太陰經的衝門、府捨穴會合,進入陰毛中的急脈穴,左右交會,環繞生殖器後與任脈的曲骨穴相連)。再向下抵達小腹,沿著胃部,屬於肝臟並與膽相連(進入小腹後與任脈的中極、關元穴會合,沿章門穴至期門穴,貼近胃部,屬於肝臟,向下與足少陽經的日月穴相連,肝膽互為表裡)。向上穿過橫膈膜,分佈於脅肋(穿過橫膈膜,沿足太陰經的食竇穴外側,大包穴內側,分佈於脅肋,向上與足少陽經的淵腋穴、手太陰經的雲門穴相連,足厥陰經的穴位到此為止)。接著沿喉嚨後方,向上進入咽部,連接眼睛深處的目系,再向上至額頭,與督脈在頭頂的百會穴會合(咽部即喉嚨上方,目系是眼睛內部的深處結構。這條脈絡沿喉嚨後方進入咽部,經過足陽明經的大迎、地倉、四白穴外側,連接目系,向上經過足少陽經的陽白穴外側,臨泣穴內側,與督脈在頭頂的百會穴會合)。

它的分支從目系向下至臉頰內側,環繞嘴唇內部(從目系向下,沿任脈外側,本經內側,下行至臉頰並環繞嘴唇)。另一分支從肝臟分出,穿過橫膈膜,向上注入肺臟(從期門穴所屬的肝臟位置,沿足太陰經的食竇穴外側,本經內側,穿過橫膈膜注入肺臟,再向下經過中脘穴附近,與手太陰肺經相接,完成十二經脈的循環)。

《骨空論》提到:任脈起始於中極穴下方,向上經過陰毛邊緣,沿腹部內側,經過關元穴,至咽喉,再向上經過下巴和臉部進入眼睛(任脈、督脈、沖脈、蹺脈都屬於奇經,沒有表裡配合,因此稱為奇經。中極是任脈的穴位,位於曲骨穴上一寸。中極下方是胞宮,任、督、沖三脈都起始於胞宮並從會陰出來。任脈從會陰沿腹部上行,督脈從會陰沿背部上行,沖脈從會陰出來,與足少陰經並行,散佈於胸中)。

沖脈起始於氣街穴(氣衝穴),與足少陰經並行,沿肚臍上行,至胸中散佈(「起始」指的是外部脈絡的起點,而非源頭。氣街即氣衝穴,位於陰毛兩側。沖脈從氣街出發,與足少陰經並行,經過橫骨、大赫等十一穴,沿肚臍上行至胸中散佈,這是沖脈的前行部分。然而,足少陰經向上經過大腿內後側,穿過脊柱連接腎臟,沖脈也進入脊柱內形成伏沖之脈,因此沖脈的後行部分應該也與足少陰經並行)。

任脈的病變,男性會出現七種疝氣,女性則有帶下、瘕聚等症狀(任脈從前陰向上經過陰毛邊緣,沿腹部內側行走,因此男女病變如此)。沖脈的病變會導致氣逆、腹內急痛(沖脈沿肚臍上行至胸,氣不順則逆,血不和則急)。督脈的病變會導致脊柱僵硬、反張(督脈貫穿脊柱,因此病變如此)。

督脈起始於小腹下方的骨中央,女性連接尿道口(小腹是胞宮所在,骨中央指橫骨下方靠近外側的中央,廷孔即尿道口)。尿道口是排尿孔的端點(女性尿道口位於前陰橫骨下方,孔的上緣稱為端,是督脈外部起始之處。雖然提到女性,但男性尿道口也在橫骨下中央,只是被陰莖遮蓋,因此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