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知要》~ 卷上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9)

1. 四、脈診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喘喘累累如鉤,皆心脈之陽也,兼之沉石,則陰陽和平,腎脈之有胃氣者)。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引葛者,牽連蔓引也。按之益堅,石多胃少也)。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索而曰奪,則互引而勁急矣。辟辟如彈石,但石無胃矣,腎死之診也)。

《脈要精微論》曰:夫脈者,血之府也(營行脈中,故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氣為之司也。《逆順》篇曰: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則知此舉一血而氣在其中,即下文氣治、氣病,義益見矣)。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氣足則脈長,氣虛則脈短),數則煩心,大則病進(心為丙丁之原,故數則煩心。邪盛則脈滿,故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上盛者,寸脈盛也。

氣高者,火亢氣逆也),下盛則氣脹(下盛者,關尺脈盛也。邪入於下,故為脹滿),代則氣衰,細則氣少(代脈見而氣將絕,細脈見而氣不充。曰衰,則少之甚者也),澀則心痛(血凝氣滯則脈澀,故主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渾渾者,洶湧之貌。革脈之至,如皮革之堅急也,湧泉,狀其盛滿也。

見此脈者,病漸增進而色夭不澤也。綿綿弦絕,則胃氣絕無,真臟脈見,故死)。

《大奇論》曰: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此以下皆定死期也。浮合者,如浮波之合,後浪催前,泛泛無紀,如數者,似數而非數也。數太過為血熱也。如數者血敗也,浮合者氣敗也。一息十至以上,死期大迫。此云九十日者,誤也,十字直衍。

微見者,初見也。初見此脈,九日當死)。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脈如火然,是火旺過極之脈,心經之精氣奪盡矣。夏令火旺,尚可強支,水令草乾,陽盡而死矣)。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散葉者,浮泛無根,肝氣虛極也。木葉落則金旺而木絕,其死宜也)。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省客,省問之客,時來時去者也。塞者,澀而代也。鼓者,堅且搏也。澀代為精敗,堅搏為胃少,至於棗華吐,則土旺水衰立盡矣)。脈至如泥丸,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泥丸者,泥彈之狀,動短之脈也。

主胃中精氣不足。榆莢至春深而落,木旺之時,土必敗矣)。脈至如橫格,是膽予不足也,禾熟而死(橫格者,長大堅勁,木之真臟脈也,膽之衰敗也。禾熟於秋,金王而木乃絕矣)。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弦者,喻其勁急。縷者,喻其細小。

白話文:

【四、脈診】

健康的腎脈表現為脈象連續不斷,如鉤子般圓滑,按壓時感覺堅實,稱為「腎平」,冬季以胃氣為根本(這種脈象帶有沈穩的石脈特徵,陰陽調和,表示腎脈有胃氣)。

患病的腎脈則像拉緊的葛藤,按壓時更加堅硬,稱為「腎病」(「引葛」指脈象牽扯如蔓藤,按壓更堅硬表示石脈過多、胃氣不足)。

瀕死的腎脈則如被爭奪的繩索,急促緊繃,或如彈射的石子般硬而無彈性,稱為「腎死」(「奪索」形容脈象緊繃互拉,「彈石」則是完全無胃氣,是腎脈將絕的徵兆)。


《脈要精微論》說:脈是血的居所(血行於脈中,故稱「血府」,但推動血液運行的是氣。《逆順》篇提到:脈的盛衰可觀察血氣虛實,此處雖言血,實則包含氣,下文「氣治」「氣病」更明確說明)。

  • 脈長表示氣足,脈短表示氣虛。
  • 脈數(快)則心煩,脈大則病情加重(心屬火,脈數反映熱擾心神;邪盛則脈象充盈,故脈大示病進)。
  • 上部脈盛(寸脈)代表氣逆上衝;下部脈盛(關尺脈)代表氣滯腹脹。
  • 代脈(間歇不規律)表示氣衰,細脈表示氣弱(代脈為氣將絕,細脈為氣不足,「衰」是更嚴重的「少」)。
  • 澀脈主心痛(血氣凝滯致脈澀)。
  • 脈象洶湧如噴泉,病情惡化且面色枯槁;脈微弱如斷弦,必死(「渾渾革至」形容脈象急促硬如皮革,「綿綿弦絕」則胃氣全無,真臟脈現)。

《大奇論》說:

  • 脈象如浮波聚合,看似數脈但一呼吸間跳動十次以上,是經氣嚴重不足,初見此脈約九十日內死亡(實際應為九日,「十」字可能是衍文)。
  • 脈象如燃燒的火柴,是心精耗竭,草木枯乾時(秋季)死亡(夏令尚可支撐,至秋金克木,心氣絕)。
  • 脈如飄散的落葉,是肝氣極虛,樹葉凋落時(秋季)死亡(金旺剋木)。
  • 脈如「省客」(時有時無),澀而代、堅硬,是腎氣不足,棗花凋落時(初夏)死亡(土旺剋水)。
  • 脈如泥丸短促,是胃精不足,榆錢掉落時(春末)死亡(木旺剋土)。
  • 脈如橫木僵硬,是膽氣不足,稻穀成熟時(秋季)死亡(金旺剋木)。
  • 脈如細緊的絲線,是胞精不足,若患者多言,霜降時死亡;若不語,尚可治(弦急細小反映精虧,言語耗氣加速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