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串雅內外編
《串雅內外編》由清代趙學敏所撰,是一本全面記錄走方醫術與奇效藥方的醫學著作。該書從基層醫療實踐出發,記錄了古代草澤醫生的醫療技巧與經驗,並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展示了中醫在特定環境下的靈活應用與創造力。
一、走方醫術的傳統與特色
書中開篇對走方醫術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指出其源自扁鵲、華佗等名醫,並逐漸發展成一門自成體系的醫學流派。走方醫術以簡便、實用、快速見效為核心,特別強調「頂、串、截」三大醫療法則:
- 頂法:以藥物引發吐瀉,針對上焦疾病。
- 串法:通過藥物調節,促進病邪下行。
- 截法:以藥物迅速中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這些技術的核心理念是迅速控制病情,特別適用於資源匱乏的環境。同時,書中對走方醫的器具如「虎刺」「羅星袋」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展現了走方醫的專業工具與技巧。
二、藥方的分類與多樣化應用
書中詳細記錄了大量的實用藥方,涵蓋內科、外科及急救多個領域,並根據病症類型進行分類。例如:
- 內科藥方:如治療感冒的「綠豆粉、麻黃、甘草湯」,針對胃腸積滯的「瓜蔞湯」,以及補益虛損的「六味地黃丸加味」等。
- 外科藥方:包括治療癰疽瘡毒的膏藥方,對跌打損傷有奇效的「烏龍丹」,以及針對金刃傷口的特效方。
- 急救藥方:如治療喉風、喉痺的「異功丹」,以及針對痰氣壅塞的急救方,這些藥方簡便而高效,強調在緊急情況下快速見效。
這些藥方多以自然藥材為基礎,並根據不同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三、對走方醫的批判與正名
趙學敏在書中對走方醫的爭議進行了辯護。他指出,走方醫術雖然常被視為「草澤小道」,但其簡便快速的特點使其在基層醫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批評了某些醫者的濫用走方醫術,例如利用藥物「種毒留根」來謀取暴利,導致患者病情惡化。他強調,真正的走方醫應以救助患者為己任,並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升醫術水平。
四、傳統醫學理論的結合與應用
《串雅內外編》強調傳統中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對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的詳細論述,展示了中醫整體觀與辯證觀的核心。例如:
- 陰陽平衡:在多數藥方中,作者注重調和陰陽,避免偏補偏泄。
- 五行學說:不少藥方中明確了針對五臟六腑的調理方法,如針對肝火的「散火丸」,針對腎虛的「補腎丹」。
- 針灸與藥物結合:書中特別提到針灸與藥物治療的互補作用,指出針灸能迅速通經活絡,而藥物能延續療效。
五、對現代醫療的啟發
作為一本以實用性為核心的醫學著作,《串雅內外編》對現代醫療仍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 基層醫療的重要性:書中展示了如何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以簡便的方法有效治療常見病症。
- 中醫整體觀的應用:作者在處理複雜病症時強調整體調理,這對現代慢性病管理具有借鑒意義。
- 藥物安全的重視:作者對濫用藥物進行了批評,提醒醫者應慎重用藥,避免因「猛藥」造成二次傷害。
總結
《串雅內外編》是中醫史上一部匯集走方醫術與實用奇方的經典之作。它不僅記錄了古代基層醫療的智慧,也為現代醫療提供了寶貴的啟發。趙學敏通過對走方醫術的系統整理與批判性分析,為其正名的同時,也展現了傳統醫學中人文關懷與實踐智慧的結合。
串雅內編 (1)
串雅內編 (2)
串雅內編 (3)
串雅內編 (4)
串雅內編 (5)
串雅內編 (6)
串雅內編 (7)
串雅內編 (8)
串雅內編 (9)
串雅內編 (10)
串雅內編 (11)
串雅內編 (12)
串雅內編 (13)
串雅內編 (14)
串雅內編 (15)
串雅內編 (16)
串雅內編 (17)
串雅內編 (18)
串雅內編 (19)
串雅內編 (20)
串雅內編 (21)
串雅內編 (22)
串雅內編 (23)
串雅內編 (24)
串雅內編 (25)
串雅內編 (26)
串雅內編 (27)
串雅內編 (28)
串雅內編 (29)
串雅內編 (30)
串雅內編 (31)
串雅內編 (32)
串雅內編 (33)
串雅內編 (34)
串雅內編 (35)
串雅內編 (36)
串雅內編 (37)
串雅內編 (38)
串雅內編 (39)
串雅內編 (40)
串雅內編 (41)
串雅內編 (42)
串雅內編 (43)
串雅內編 (44)
串雅內編 (45)
串雅內編 (46)
串雅內編 (47)
串雅內編 (48)
串雅內編 (49)
串雅外編 (1)
- 串雅外編
- 卷一
- 禁藥門
- 李子建殺鬼丸
- 闢疫
- 時疫大行
- 截瘧
- 香草散
- 闢水毒
- 除蟲蟻
- 禁蚊
- 滅蝨除蚤
- 闢蠅蚊
- 除蚤蝨蛇蟲諸毒
- 蜈蚣咬
- 牛皮癬
- 口眼歪斜
- 久病截瘧
- 牙齒疼痛
- 截瘧丹
- 貼臍截瘧
- 難產仙方
- 如神丹
- 地黃膏
- 水瀉不止
- 洗癰疽
- 洗凍瘃
- 五枝浴
- 楊枝浴
- 熨法門
- 痞積
- 皮熨
- 吸法門
- 還魂丹
串雅外編 (2)
- 除臭蟲
- 闢痘入目
- 驅螞蟥
- 闢漆氣
- 闢瘡瘃
- 起死門
- 藥名救絕仙丹
- 騎牛法
- 溺死
- 救誤死
- 急痧將死
- 卒中惡死
- 人卒暴死
- 還魂湯
- 血風攻死
- 痘不脫黶
- 蟲牙
- 頭風插耳
- 喉痹
- 喉症開關
- 喉閉
- 小兒脫肛
- 霍亂轉筋
- 疥瘡
- 癱瘓頑風
- 痢疾噤口
- 小兒口內流涎
- 牙痛
- 蒸法門
- 癘風
- 骨蒸發熱
- 腳氣腫痛
- 青火金針
- 頭風苦痛
- 傷寒咳逆
- 水腫上氣
- 一切咳嗽
- 冬月喉痹
- 單蛾
- 碧雲散
- 拳毛倒睫
串雅外編 (3)
- 打死
- 小兒驚死
- 解藥毒死
- 產後暈絕
- 喉痹垂死
- 華佗危病方
- 援絕神方
- 金瘡鐵扇散
- 手足風痛
- 拳毛倒睫
- 破傷風
- 舌脹出血
- 手汗
- 咳嗽熏法
- 熏嗽
- 青布熏
- 支太醫桃葉熏
- 貼法門
- 痢疾塞肚
- 小兒赤眼
- 小兒熏舌
- 收陰症傷寒
- 止自汗
- 截驚法
- 風濕痰病
- 千金神草方
- 阮河南桃葉蒸
- 蠶砂蒸
- 蒸腳氣
- 荊葉蒸
- 洗法門
- 小兒咳嗽
- 洗頭明目
- 石楠葉散
- 雜法門
- 痔瘡坐袋
- 濕瘡踏袋
- 黃疸取黃
- 香櫞包法
- 耳鳴塞耳
- 產婦衄血
- 衄血
- 消毒燈照
- 掌中取積
- 縮贅瘤
串雅外編 (4)
串雅外編 (5)
串雅外編 (6)
串雅外編 (7)
串雅外編 (8)
串雅外編 (9)
串雅外編 (10)
串雅外編 (11)
串雅外編 (12)
串雅外編 (13)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