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的傳統功效
1. 清熱瀉火
黃連,一味在中醫藥領域享負盛名的苦寒之藥,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古籍早有記載。以《神農本草經》為例,此書簡潔地概括了黃連的藥性:「味苦寒」。「苦」味能瀉實,而「寒」性則能清熱,兩者結合,便奠定了黃連清熱瀉火的基礎。
《神農本草經》中,更進一步說明黃連的主治範圍,包括「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利」、「婦人陰中腫痛」等。這些症狀,皆與體內熱邪、炎症有關。例如「熱氣」,指的就是體內蘊積的熱毒;「目痛」、「眥傷」、「泣出」,則可能與肝火上炎、熱邪侵犯眼部有關;「腸澼」、「腹痛」、「下利」,則暗示腸胃積熱,導致炎症反應;而「婦人陰中腫痛」,則可能與濕熱下注有關。由此可見,黃連的清熱作用,並非單純地降低體溫,而是能針對不同部位的熱邪,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書中提到黃連能「明目」,也暗示其清熱作用能改善因肝火上炎引起的視力模糊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還記載了黃連「久服,令人不忘」的功效,這反映了其藥物特性,也暗示了其對於某些特定病症的持久療效。總之,《神農本草經》對黃連的描述,為後世充分闡釋了其清熱瀉火的藥理作用,以及在不同病症中的應用價值。
2. 清熱解毒
黃連,一味看似平凡卻功效卓著的中藥單方,其「清熱解毒」之效,古已有載。從《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中,我們可窺見其藥理作用的端倪。
《神農本草經》謂黃連「味苦寒」,此「苦寒」二字,已點明其藥性之核心。中醫理論中,「苦」味能瀉實,降火除熱;「寒」性則能清熱解毒,散除體內鬱積之邪。因此,黃連之苦寒特性,使其成為治療各種熱證的理想藥物。
經文提及黃連主治「熱氣」,這「熱氣」並非單指現代醫學的發燒,而是涵蓋了各種由熱邪所致的病症。例如,「目痛、眥傷、泣出」這些眼部疾病,在中醫觀點中,常與肝火上炎有關,而黃連的清熱瀉火之效,便能有效改善。此外,「腸澼、腹痛、下利」等腸胃疾病,也可能由熱邪導致,黃連則能清腸胃之熱,緩解症狀。「婦人陰中腫痛」則可能與濕熱下注有關,黃連的清熱利濕作用,同樣能發揮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中提到黃連「久服,令人不忘」,這暗示了黃連具有提升記憶力、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雖然其機理在現代醫學中仍需進一步研究,但也反映了古人對黃連藥效的深入觀察。總而言之,《神農本草經》中對黃連的記載,為我們理解其「清熱解毒」功效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也奠定了黃連在中醫藥史上重要的地位。 其藥性之苦寒,恰恰是其治療熱證之關鍵所在。
3. 止瀉
黃連,其止瀉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尤其以《神農本草經》的描述最為經典。該書記載黃連「味苦寒。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利……」。其中,「下利」即指腹瀉。
《神農本草經》將黃連歸為上品,說明其藥性平和,且久服無害。其「味苦寒」的特性,正是其止瀉功效的關鍵所在。中醫理論認為,腹瀉多因濕熱內盛或脾胃虛寒所致。黃連苦寒之性,可清泄腸胃中的熱邪,尤其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瀉痢,具有顯著療效。 苦味能燥濕,寒味能清熱,二者相合,則能有效抑制腸道內異常的活動,達到止瀉的目的。
從《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來看,黃連的應用範圍較廣,不侷限於單純的腹瀉,還包括了腹痛、腸澼等症狀。這也印證了黃連不僅能止瀉,還能兼顧緩解腹痛等伴隨症狀,從根本上治療疾病。其「主熱氣,……下利」的描述,也暗示了黃連更擅長於治療因熱邪引起的腹瀉。雖然古代醫籍未詳細闡述其機制,但現代藥理研究已證實,黃連中有效成分如小檗鹼,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抑制腸道致病菌的繁殖,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總而言之,《神農本草經》對黃連止瀉功效的記載為後世臨牀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其苦寒的藥性,以及對熱邪引起的腹瀉的顯著療效,使其成為治療腹瀉的常用藥物。
4. 解毒
黃連,自古以來即以其卓絕的解毒功效聞名,其藥理作用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神農本草經》中便明確指出其「味苦寒」,並列舉了多種黃連可治療的病症,皆與其解毒功效息息相關。
該書提及黃連「主熱氣」,此處的「熱氣」並非單指發熱,而是泛指體內因邪氣入侵或臟腑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各種熱性病症。黃連苦寒之性,能清瀉體內鬱熱,達到解毒的效果。例如,書中提到的「目痛」、「眥傷」、「泣出」,這些症狀往往與眼部炎症有關,而炎症的發生,多半與體內熱毒積聚有關,黃連便能通過清熱解毒,緩解甚至消除這些症狀。
此外,「腸澼」、「腹痛」、「下利」等症狀,也與腸胃積熱、毒邪侵犯相關。黃連的苦寒之性,可以抑制腸胃的炎症反應,清除腸胃中的毒素,從而達到止瀉止痛的目的。「婦人陰中腫痛」則可能與婦科炎症有關,黃連同樣可以通過清熱解毒,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中也提到黃連「久服,令人不忘」,這暗示了黃連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益智的作用,但也提示了其藥性較強,需謹慎服用。總而言之,從《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黃連的解毒功效涵蓋了多個方面,其清熱解毒的藥性使其成為古代醫家治療熱毒病症的重要藥物。 透過其對不同症狀的治療,可以看出其解毒功效並非單一作用於某一特定病症,而是廣泛作用於體內熱毒所引起的各種病理變化。
5. 止血
黃連,味苦寒性烈,其止血功效雖非其主要功效,但從古代醫籍中亦可窺見一二。主要參考《神農本草經》的記載,可見其止血作用並非單純的凝血機制,而是透過清熱解毒的途徑間接達到止血效果。
《神農本草經》記載黃連「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其中「眥傷」指的是眼角受傷出血,而「泣出」則可能是指因眼部炎症引起的流淚不止。黃連在此處的應用,應是針對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眼部炎症和出血。 其寒涼之性可以清瀉肝膽之火,而苦味又能燥濕殺蟲,因此能有效控制炎症,減輕眼部充血腫痛,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書中另提到「主莖傷」,雖有版本差異,《大觀本》未收錄此條,但亦可佐證其在某些外傷出血中的應用,推測可能針對因外力損傷造成的小血管破裂出血,透過其清熱解毒的效力,抑制局部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而達到止血。
總而言之,黃連的止血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血液凝固機制,而是間接通過其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的功效,針對因熱毒、炎症引起的出血而發揮作用。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消炎藥物輔助止血的機理頗為相似,其止血功效多體現在熱毒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上,而非所有出血情況。 古代醫家對黃連功效的觀察,為我們現代中醫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6. 止嘔
黃連,味苦性寒,自古以來即以其卓越的止嘔功效聞名。單方應用黃連止嘔,其機理主要源於其苦寒之性,能清泄胃腸之熱。這一點,從古代醫籍中便可窺見一斑。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黃連「味苦寒。主熱氣,…腸澼,腹痛,下利…」。雖然書中並未直接提及止嘔,但其「主熱氣」、「腸澼」、「腹痛」、「下利」等功效,都與胃腸積熱導致的嘔吐密切相關。 所謂「熱氣」,在古代醫學中常指體內陽氣過盛,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黃連的苦寒之性,能有效清泄胃腸積熱,使胃氣下降,從而達到止嘔的效果。 「腸澼」指腸胃濕熱,導致的腹瀉和嘔吐,而黃連的清熱燥濕功效,也正能解決此類病症。 黃連能瀉實熱,且能收斂,所以即使在瀉火之餘,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止瀉作用,並減輕嘔吐的症狀。
因此,單方應用黃連止嘔,主要針對的是因胃腸積熱所引起的嘔吐,例如飲食不節、外感熱邪等導致的胃火熾盛、胃氣上逆的嘔吐。 其苦寒之性,能夠迅速清熱瀉火,使胃腸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止嘔的效果。 當然,這只是單方應用,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嘔吐,則需結合其他中藥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黃連的止嘔功效,在古代醫家經驗中得到印證,也為後世中醫臨牀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7. 燥濕
黃連單方之燥濕功效,雖非其主要功效,然從古代典籍可見一斑。觀察《神農本草經》所載:「味苦寒。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利…」等症狀,我們可以從中推演其燥濕作用之機理。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黃連味苦寒,其苦能燥濕,寒能清熱。許多濕邪往往伴隨熱邪而生,例如濕熱下注導致的腸澼、腹痛、下利等,都屬於濕熱蘊結的病證。黃連苦寒的特性,能直接清瀉體內鬱積的濕熱之邪。書中提及的「婦人陰中腫痛」,也可能與濕熱下注,導致陰部腫痛有關,黃連的燥濕功效在此亦有發揮空間。
雖然《神農本草經》並未直接點明黃連的燥濕功效,但從其主治的諸多病症來看,其清熱之功,往往也包含了燥濕的意涵。濕邪為陰邪,易阻滯氣機,而熱邪則可助長濕邪的蔓延。黃連的苦寒之性,不僅能清熱,更能通過其苦燥之性,將體內的濕邪排出,恢復氣機的通暢。因此,黃連的燥濕作用,並非單純的燥濕,而是通過清熱而達到燥濕的目的,是一種間接的燥濕功效,其藥性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總之,從《神農本草經》記載的黃連主治症狀分析,其燥濕作用應是其整體清熱解毒功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黃連的現代功效
1. 其他功效
抗病原體作用:
- 黃連能對抗多種病原體,其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 超微結構觀察顯示,黃連在最低抑菌濃度(MIC)下,可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細胞結構變形,包括中隔變形、彎曲、寬窄不勻,以及細胞質和擬核中染色顆粒消失,核糖體出現高電子密度團塊。
- 黃連的主要成分小檗鹼能抑制細菌核酸合成,且抑制程度與濃度相關。在高濃度(100~500ug/ml)下,小檗鹼能顯著抑制核酸前體的摻入,抑制率最高可達90%;而在低濃度(10ug/ml)下,反而可能促進前體摻入,使其增加10%~50%。
- 黃連還具有抗細菌毒素的作用,這也 contributing to its 抗感染效果。
抗腹瀉作用:
- 黃連在《本經》中就被記載用於治療“腸游腹痛下痢”,劉完素認為黃連是治療痢疾的最佳藥物。
- 黃連治療痢疾的效果,不僅與其抗菌作用有關,還與其抗腹瀉作用有關。
心血管系統影響:
- 小檗鹼能擴張離體腎血管,增加灌流蛙全身心血管流量。
- 小檗鹼能延長刺激迷走神經及乙酰膽鹼的降壓反應,抑制頸動脈竇的升壓反射。
- 小檗鹼可阻斷交感神經節,減弱刺激坐骨神經或注射腎上腺素所致的升壓反應,但不影響刺激頸上交感神經節節前纖維所致的貓瞬膜收縮反應。
- 小檗鹼能抑制膽鹼酯酶活性,增強乙酰膽鹼的降壓效果,但其降壓作用不受阿托品、苯海拉明、心得安、酚妥明、苯苄胺等藥物阻斷,也不受去大腦、切斷雙側迷走神經的影響,且與組織胺釋放無關。
- 小檗鹼具有α受體競爭性拮抗作用,可降低外周阻力。在α受體激動劑去氧腎上腺素所致收縮的實驗中,小檗鹼能使積累量效曲線右移,而最大效應不變。
- 小檗鹼僅能拮抗苯腎上腺素所致的血管收縮,對5-HT、組織胺、氯化鉀等所致的血管收縮無影響,也不影響主動脈條的基本張力。
抗心律失常作用:
- 小檗鹼可拮抗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所致的兔心律失常,抑制甲基苯丙胺、二甲氧基去氧麻黃素所致的心動過速。
- 小檗鹼能顯著降低CaCl2誘發的小鼠室性早搏(VE)、室性心動過速(VT)及室性纖顫(VF)的發生率。
- 小檗鹼能增加烏頭鹼誘發小鼠VE、VT、VF及心室停搏的用量。
- 小檗鹼可拮抗BaCl2、腎上腺素誘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以及CaCl2、Ach誘發的小鼠房顫(撲)。
- 小檗鹼能使誘發家兔室顫的電刺激閾值由8V增加至17V。
- 小檗鹼還可提高電擊所致貓、犬室顫閾值,降低冠脈結扎所致心肌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大鼠的死亡率及犬室早、室顫的發生率。
- 小檗鹼抗心律失常作用與其具有的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衝動、抑制心肌快Na+內流及可能的Ca2+通道阻滯等作用有關。
- 小檗鹼也能使快反應細胞的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延長。
正性肌力作用:
- 小檗鹼在一定劑量範圍內對多種動物的離體及整體心臟均可顯示正性肌力作用,即增強心肌收縮力。
- 小檗鹼在較低濃度下能興奮心臟,而濃度過高則反致抑制。
- 小檗鹼可呈劑量依賴地增強離體豚鼠乳頭狀肌的收縮力,並對右心房肌也呈正性肌力作用。
- 小檗鹼可使麻醉的正常或戊巴比妥致衰豚鼠心臟的左室內壓變化最大速率(dP/dx) max增快。
- 靜注小檗鹼對正常大鼠及犬也有強心作用,可使其心排出量、射血分數(EF)等增加,同時可見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 小檗鹼可改善衰竭的左室功能,增加EF,降低LVEDP(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增大脈壓,降低外周阻力,減慢心率,增加每搏量,使左室功能曲線向左上移動。
- 小檗鹼可能通過增加心肌細胞外Ca2+內流,引致胞內Ca2+濃度增加,從而產生正性肌力作用。
其他心血管保護作用:
- 小檗鹼能顯著鬆弛豬冠狀動脈條標本上高鉀所致的收縮。
- 小檗鹼可顯著延長慢性心肌梗死犬的QTC間期、右室有效不應期、左室正常區有效不應期及左室梗死區有效不應期,縮小梗死心肌有效不應期差異和左室有效不應期離散性,抑制程控刺激所誘發的心動過速與心室纖顫的比率,並能防止梗死後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自發性心室纖顫。
- 降低心肌耗氧量是小檗鹼抗心肌缺血的原理之一。
- 小檗鹼能顯著提高小鼠心、腦及整體耐缺氧能力。
- 藥根鹼亦能縮小家兔因結扎冠脈所致心肌梗死的範圍,小檗胺可減少家兔實驗性心肌梗死的範圍和程度。
抗腦缺血作用:
- 黃連復方,如黃連解毒湯對腦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療效。
- 黃連所含多種生物鹼,如小檗鹼、小檗胺、四氫小檗鹼等均有顯著的抗腦缺血效果。
- 四氫小檗鹼可顯著改善皮層腦電,降低腦組織中LPO含量,提高SOD水平。
抗胃潰瘍作用:
- 黃連的一些復方,如黃連解毒湯,具有顯著的抗胃潰瘍作用,對乙醇-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粘膜跨膜電位差的下降有顯著抑制作用,並保護胃粘膜屏障。
2. 抗潰瘍
中藥黃連及其主要成分小檗鹼具有抗潰瘍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保護胃黏膜,抵抗損傷: 以50%甲醇提取的黃連提取物,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克時,可以顯著保護大鼠的胃黏膜,使其免受鹽酸-乙醇造成的損傷。這表明黃連可能具有保護胃黏膜屏障,增強其抵抗外來刺激的能力。
- 抑制應激性潰瘍形成: 小檗鹼能顯著抑制大鼠因水浸應激而產生的潰瘍。這暗示小檗鹼可能具有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降低應激反應,從而抑制應激性潰瘍形成的作用。
3. 抗菌
黃連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它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體外實驗表明,黃連能顯著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和各型痢疾桿菌。對於枯草桿菌、肺炎桿菌、百日咳桿菌、白喉桿菌、鼠疫桿菌、布氏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等,黃連也表現出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對綠膿桿菌的抑制效果較差。
不同炮製方法,如酒黃連、姜黃連、萸黃連,雖然抗菌強度與普通黃連差異不大,但卻能增強對綠膿桿菌的抑製作用。黃連的複方製劑,如黃連解毒湯、三黃注射液等,一般能增強抗菌作用,並有助於延緩細菌產生耐藥性。
黃連中的多種生物鹼是其抗菌活性的主要來源。其中,小檗鹼是最主要的抗菌成分,具有廣譜的體外抗菌效果。研究顯示,小檗鹼在低濃度時抑菌,高濃度時殺菌。有報告指出,小檗鹼抗痢疾桿菌的作用強度與磺胺類藥物相近,且不受血清的影響。然而,小檗鹼也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但不存在完全的交叉耐藥性。單獨使用小檗鹼時,金葡菌、鏈球菌、痢疾桿菌等容易產生抗藥性,甚至細菌可以利用小檗鹼。小檗鹼與青霉素、鏈霉素、金霉素、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等抗生素之間沒有交叉耐藥性。
除了小檗鹼之外,其他生物鹼也具有顯著的抗菌活性。例如,巴馬亭的抗菌作用略低於小檗鹼或與其相似。藥根鹼也具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針對不同產地的黃連,如雲連、雅連、味連及草連(線萼黃連)、鳳尾連(峨眉野連)等,研究表明它們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及陰溝桿菌等菌株均有顯著的抑製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實驗數據表明,0.5mg/ml的小檗鹼在抑制菌株數量或抑菌率方面,不如5mg/ml的黃連水煎劑,這表明黃連的抗菌作用是其所含各種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
總體而言,黃連的抗菌機制可能涉及多種途徑,影響病原體的不同環節。推測黃連可能是一種細菌細胞膜的毒物。
4. 抗病原微生物
黃連的抗病原微生物功效,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廣譜抗病原體作用主要歸功於其所含的多種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包括小檗鹼、藥根鹼和巴馬亭等,共同作用,賦予黃連強大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和抗寄生蟲能力。
其中,小檗鹼是黃連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在體外實驗及動物實驗中,已被證實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其抗菌機制複雜,可能涉及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形成、破壞細菌DNA複製等多個環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小檗鹼雖然是黃連抗病原體活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並不能完全代表黃連的全部功效。黃連中其他的生物鹼,如藥根鹼和巴馬亭等,也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對抗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者與小檗鹼產生協同作用,共同增強黃連的整體抗病原體活性。這些生物鹼之間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黃連獨特的藥理活性。
5. 抗心肌缺血
黃連的提取物或活性成分(具體成分不明,因資料不完整),以0.2mg/(kg*min)的劑量給予,顯示出對心肌缺血性損傷的保護作用。這種保護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保護心肌缺血性損傷: 這表明黃連可能通過某些機制,減輕因心肌缺血導致的心肌細胞損傷,例如:
- 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心肌缺血後恢復血液供應,反而可能加重損傷。黃連可能通過抑制炎症反應、減少活性氧簇(ROS)產生、或調節細胞凋亡信號通路等途徑,降低再灌注損傷。
- 促進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缺血區域往往缺乏氧氣和營養。黃連可能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心肌的血液供應,改善缺血狀況。
- 改善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缺血會導致心肌細胞能量供應不足。黃連可能通過調節能量代謝相關酶的活性,提高心肌細胞的能量利用率。
-
改善梗死後衰竭的心室功能: 心肌梗死後,受損的心肌組織會導致心室功能下降。黃連可能通過以下途徑改善心室功能:
- 減少心肌纖維化:心肌梗死後,受損區域會發生纖維化,導致心室僵硬,收縮和舒張功能下降。黃連可能通過抑制纖維化相關的細胞信號通路,減少纖維化程度。
- 促進心肌細胞修復:黃連可能促進受損心肌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從而改善心室功能。
- 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心肌梗死後,機體會啟動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如交感神經興奮、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等,這些反應長期存在會加重心室功能障礙。黃連可能通過調節這些神經內分泌系統,改善心室功能。
6. 抗炎抗菌
抗菌方面:
- 小檗鹼能夠對抗多種細菌,包括霍亂弧菌和大腸桿菌。
- 小檗鹼能抑制細菌毒素的作用,例如對抗霍亂弧菌和大腸桿菌引起的腸分泌亢進、腹瀉和死亡。
抗炎方面:
- 小檗鹼能顯著抑制霍亂毒素引起的炎症反應。
- 研究顯示,小檗鹼可抑制皮下注射霍亂毒素引起的局部炎症。
- 小檗鹼可以減輕霍亂腸毒素導致的腸絨毛水腫。
7. 抗炎鎮痛
黃連的抗炎鎮痛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黃連的甲醇提取物能夠顯著抑制多種致炎物質引起的大鼠腳爪水腫及肉芽腫形成,無論全身或局部用藥,都可抑制炎症性肉芽腫的發展。這表明黃連含有多種具有抗炎活性的成分,對不同類型的炎症反應均有抑制作用。
受精雞胚試驗也證實了黃連所含的多種生物鹼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例如小檗鹼、藥根鹼、黃連鹼等。這些生物鹼是黃連抗炎效果的主要活性成分。
進一步研究顯示,黃連的主要成分小檗鹼,通過灌服可以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並且抑制程度隨劑量增加而增強。同時,小檗鹼皮下注射對組織胺引起的大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也具有抑制作用。這說明小檗鹼能夠降低血管的滲透性,從而減輕炎症反應中的血管滲出。
此外,小檗鹼還能顯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殼腫脹,且抑制程度隨劑量增加而增強。這表明小檗鹼具有較強的局部抗炎鎮痛效果,能夠有效緩解炎症引起的腫脹。
8. 降壓
黃連的降壓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涉及多種活性成分及其複雜的作用機制。
黃連中的主要降壓成分是小檗鹼。小檗鹼靜脈注射於動物實驗中,顯示出明確的降壓作用,而且隨著劑量增加,降壓效果更強且持續時間更長,重複給藥沒有產生耐藥性。降壓過程中未見心臟抑制,但伴隨脾、腸、腎及四肢容積增加。小檗鹼的降壓機制可能包括直接擴張血管、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抗腎上腺素作用、抑制多種升壓反射以及抗膽鹼酯酶作用。
除了小檗鹼,黃連中的巴馬亭、藥根鹼、木蘭花鹼也具有降壓作用。巴馬亭灌服或腹腔注射可產生持續時間較長的顯著降壓。巴馬亭不抑制心肌,不直接作用於血管,也不增強乙酰膽鹼的作用,切斷雙側迷走神經及阿托品封閉均不影響其降壓作用。巴馬亭可顯著對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完全拮抗刺激頸上神經節節前纖維所致瞬膜收縮,減弱或取消電刺激迷走神經遠中端所致降壓作用,還能明顯減弱阻斷頸動脈血流或刺激坐骨神經向中端所致的升壓反射。小劑量椎動脈給藥的降壓作用比大劑量靜注時還強。巴馬亭的降壓機理與阻斷神經節、抑制血管中樞及抗交感神經介質等有關。
藥根鹼同樣不抑制心臟,不直接作用於血管,椎動脈注射無降壓作用,不影響阻斷頸動脈血流及閉塞氣管所致升壓反射,其降壓作用不受阿托品的影響。藥根鹼可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因此推測其降壓機理可能與抗交感神經介質作用有關。
木蘭花鹼灌服或注射均有降壓作用,尤其對舒張壓的降低更為明顯。其降壓機制主要與神經節阻斷作用有關,此外還具有煙鹼樣作用及弱的箭毒樣作用。
9. 抗血小板聚集
黃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小檗鹼,具有顯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抑制多種誘導劑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小檗鹼能抑制由二磷酸腺苷 (ADP)、花生四烯酸、膠原以及鈣離子載體 A23187 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和 ATP 釋放。尤其對於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更為顯著,抑制聚集和釋放作用的半數有效量 (IC50) 分別為 0.12 mmol/L 和 0.08 mmol/L。
- 增加血小板內 cAMP 含量: 小檗鹼可以提高血小板內環磷酸腺苷 (cAMP) 的含量。實驗表明,濃度為 2.45 × 10⁻⁶ mol/L 的小檗鹼即可使大鼠血小板內 cAMP 含量升高。
- 抑制血小板內 α₂ 受體: 小檗鹼能夠抑制血小板內的 α₂ 受體,可能透過競爭性佔據血小板內富含的 α₂ 受體點位點,進而抑制血小板功能。
- 鈣拮抗作用: 小檗鹼具有鈣拮抗作用,能夠拮抗鈣離子載體 A23187 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釋放作用。
- 抑制膜磷脂釋放花生四烯酸: 小檗鹼可以抑制血小板膜磷脂釋放花生四烯酸,從而影響血栓烷A2 (TXA2) 的合成,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10. 防癌抗腫瘤
小檗鹼及其類似物也具有抗癌作用,如在體外試驗中小襞鹼對艾氏腹水癌和淋巴瘤NK/LY 細胞有一定抑制作用,還能通過抑制黃酶而抑制腹水瘤細胞呼吸,但不影響其糖分解。
小檗鹼的一些類似物或衍生物則表現不同程度的抗癌活性,如9-去甲小檗鹼及其醋酸、苯甲酸酣,小檗鹼的硫代磷酰胺衍生物等均具較強抗癌效果。
黃連中其他生物鹼,如巴馬亭、藥根鹼、尖刺鹼等能強烈抑制小鼠腹水癌細胞對氧的攝取。
11. 降血糖
小檗鹼為黃連之主要成分,可降低血糖,但其機理與胰島素無關。小檗鹼能使肝和隔肌糖原含量降低,抑制以丙氨酸為底物的糖原異生,促進外周組織中葡萄糖的酵解,導致血中乳酸含量升高。因此,小檗鹼降血糖的作用可能與其能抑制肝臟糖原異生和或促進外周組織中葡萄糖的酵解有關。
12. 保肝利膽
黃連之保肝利膽功能,古籍有載:「黃連,苦寒,入肝膽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明目退翳。」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中的生物鹼,如小檗鹼,具有保肝利膽作用。小檗鹼可促進膽汁生成,增加膽汁流量,改善膽汁淤積,從而達到保肝利膽之效。動物實驗表明,小檗鹼能夠減輕膽汁淤積和肝損傷,並能促進膽汁中結合型膽紅素排泄,但不影響二磷酸尿昔葡萄糖陛酰轉移酶的活性。
13. 抗潰瘍作用
黃連能能有效抑制幽門螺旋桿菌,與小檗鹼均具有抗實驗性胃潰瘍作用,50%甲醇的黃連提取物灌服,對鹽酸—乙醇所致大鼠胃粘膜損傷有顯著的保護效果,小檗鹼對大鼠水浸應激性潰瘍形成也有顯著抑制效果。
黃連的一些複方也具有顯著抗胃潰瘍作用,如報道黃連解毒湯對乙醇-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粘膜跨膜電位差的下降有顯著抑制作用並保護胃黏膜屏障。
14. 抗凝血
小檗鹼具有顯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抑制ADP 、花生四烯酸、膠原及鈣離子載體A23187 所致家兔的血小板聚集及ATP 釋放,尤以對膠原所致者作用為強。
小檗鹼也能顯著降低ADP 和腎上腺素所致血小板聚集。小檗鹼抗血小板聚集的機理與其增加血小板內cAMP 含量、抑制血小板內a2 受體、鈣桔抗作用及抑制膜磷脂釋放花生四烯酸等作用有關。
15. 改善大腦功能
黃連複方如「黃連解毒湯」對腦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療效,實驗表明黃連所含多種生物鹼,如小柴鹼、小襞胺、四氫小襞鹼等均有顯著的抗腦缺血效果。
小檗鹼對大鼠和小鼠的實驗性腦缺血均有顯著保護作用。實驗發現其可明顯減小結扎同側大腦中動脈及頸總動脈所致急性局灶性腦梗死大鼠皮層梗死面積,減少MDA 的生成,提高SOD水平。
16. 抗心律失常
黃連中含有的生物鹼能夠抑制心肌細胞膜上的鈉鉀泵,此舉可降低心肌細胞膜電位,從而增強心臟的收縮力。 此外,黃連還能增加心肌細胞膜上鈣離子的通道,進一步強化心肌收縮力。 另一方面,黃連具有抑制竇房結和房室結傳導的功能,因此可以減緩心率。
更重要的是,黃連能夠抑制心肌細胞膜上鉀離子的通道,由此延長心肌的有效不應期,此作用有助於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
基於黃連主要活性成分小檗鹼的研究顯示,小檗鹼具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在動物實驗中,心電圖觀察發現小檗鹼可以拮抗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同時也能抑制甲基苯丙胺、二甲氧基去氧麻黃素等物質導致的心動過速。 小檗鹼還能顯著降低 CaCl2 誘發的小鼠室性早搏 (VE)、室性心動過速 (VT) 及室性纖顫 (VF) 的發生率,並可選擇性地對抗哇巴因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均表明小檗鹼具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用心電圖觀察發現小檗鹼可拮抗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所致兔心律失常,抑制甲基苯丙胺、二甲氧基去氧麻黃素所致心動過速。
17. 抗發炎
黃連之抗發炎功能甚著,甲醇提取物可顯著抑制作用致炎物所致大鼠腳爪水腫及肉芽腫形成。
不僅局部用藥亦有顯著功效抑制炎性肉芽腫發展。
受精雞胚試驗表明黃連所含多種生物鹼,如小柴鹼、藥根鹼、黃連鹼等,均有顯著抗炎活性。
18. 抗菌抗病毒
黃連具有廣譜的抗病原體作用,有效成分主要為生物鹼,例如小檗鹼、藥根鹼、巴馬亭等。
曾有大量研究表明,黃連在體外有較強的抗細菌作用,能顯著抑制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和各型痢疾桿菌的生長,對枯草桿菌、肺炎桿菌、百日咳桿菌、白喉桿菌、鼠疫桿菌、布氏桿菌、大腸杅茵、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等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小檗鹼具有廣譜的體外抗菌效果,還具有抗細菌毒素作用,研究發現小檗鹼可對抗霍亂弧菌和大腸桿菌所致腸分泌亢進、腹瀉和死亡,並能對抗霍亂腸毒素所致腸絨毛的水腫,顯著抑制皮下注射霍亂毒素所引起的局部炎症。
19. 抗氧化
黃連之生物鹼、黃酮、生物鹼、揮發油等成分,俱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傷。
黃連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黃連的炮製
黃連炮製方法
- 黃連
- 揀去雜質,洗淨泥秒,潤透,切片,陰乾。
- 炒黃連: 將黃連片以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 薑黃連:
- 用鮮生薑打汁,加適量之開水,均勻地噴入黃連片內,待吸收後,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 (每黃連片100斤用生薑12廳8兩)
- 萸黃連
- 先取吳茱萸加清水適量煎透,去渣。
- 再將黃連片拌入湯內,至湯液吸盡,文火微炒,待略乾,取出晾乾。
- (每黃連片100斤用吳茱萸6斤4兩)
- 酒黃連
- 取黃連片用黃酒拌勻,稍悶,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 (每黃連片 100斤用黃酒12斤8兩)
- 《雷公炮炙論》:凡使黃連,以布拭上肉毛,然後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於柳木火中焙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黃連注意事項
- 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腎瀉者應慎服。
-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肺胃虛寒者忌用。
- 本品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 成人每日服用 12g,連續 3 周,或連續服用總量達 100g,均未見副作用。
- 小檗鹼治療心律失常時 14% 的患者有上腹不適、便祕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 曾有報道黃連粉或小檗鹼外用或口服偶有引起過敏性皮疹者。
- 小檗鹼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可有毒性,可能引起藥疹、皮炎、血小板減少甚至過敏性休克。
- 黃連所含生物鹼於腸道吸收少,故毒性低,但注射給藥則可有較大毒性。
黃連相關的方劑
黃連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黃連含有的化學成分
小檗鹼(berberine), 黃連鹼(Coptisine), 表小檗鹼(Epiberberine), 小檗紅鹼(berberrubine), 掌葉防已鹼(Palmatine), 非洲防己鹼(Columbamine), 藥根鹼(jatrorrhizine), 甲基黃連鹼(Worenine), 木蘭花鹼(magnoflorine), 阿魏酸(Ferulic acid), 黃柏酮(Obacunone), 黃柏內酯(obaculacto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