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衡
重慶堂隨筆
中醫古代典籍:重慶堂隨筆
作者:王秉衡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醫論著作。清·王秉衡撰。刊於1808年。全書以隨筆形式,採錄醫著有關內容,結合個人臨床經驗予以闡論和發揮。書本論述六氣致病、虛勞病證治、方劑分析、藥性、望聞問切等專題,均能用淺近的語言進行分析和論述,切於臨床實踐,易於為人接受。其曾孫王士雄加有詳細刊註,並輯入《潛齋醫學叢書》中。現存清刻本。
內容:
《重慶堂隨筆》是清代醫家王秉衡所著的醫學著作。全書共分十卷,內容包括六氣致病、虛勞病證治、方劑分析、藥性、望聞問切等。王秉衡在書中以淺近的語言,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對各種疾病的病因、症狀、治療方法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重慶堂隨筆》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不僅對當時的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後世的醫學研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重慶堂隨筆》是一部值得一讀的醫學著作。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而且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以下是《重慶堂隨筆》中的一些精彩內容:
- 六氣致病:六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侵入人體,引起不同的疾病。例如,風寒之邪可以通過皮毛侵入人體,引起感冒;暑熱之邪可以通過口鼻侵入人體,引起中暑;濕邪可以通過皮膚、肌肉、關節侵入人體,引起風濕病;燥邪可以通過肺、大腸侵入人體,引起肺燥、大腸燥結;火邪可以通過心、小腸侵入人體,引起心火亢盛、小腸熱結。
- 虛勞病證治:虛勞病是指由於長期體虛、久病不愈而引起的疾病。虛勞病的症狀包括: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氣短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治療虛勞病,首先要補益脾胃,其次要根據病情辨證施治。
- 方劑分析:方劑是指中醫用於治療疾病的藥物配伍。《重慶堂隨筆》中對一些常用的方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包括方劑的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等。
- 藥性:藥性是指中藥的性味和歸經。《重慶堂隨筆》中對一些常用中藥的藥性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包括藥物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等。
- 望聞問切:望聞問切是四診之一,是指通過觀察患者的外貌、聽聞患者的聲音、詢問患者的症狀、切按患者的脈象,來診斷疾病。《重慶堂隨筆》中對望聞問切的要點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重慶堂隨筆》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不僅對當時的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後世的醫學研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值得一讀。
弁言
楊序
總評 (1)
總評 (2)
總評 (3)
卷上 (1)
卷上 (2)
卷上 (3)
卷上 (4)
卷上 (5)
卷上 (6)
卷上 (7)
卷上 (8)
卷上 (9)
卷上 (10)
卷上 (11)
卷上 (12)
卷上 (13)
卷上 (14)
卷上 (15)
卷上 (16)
卷上 (17)
卷上 (18)
卷上 (19)
卷上 (20)
卷上 (21)
卷上 (22)
卷上 (23)
卷上 (24)
卷上 (25)
卷上 (26)
卷下 (1)
卷下 (2)
卷下 (3)
卷下 (4)
卷下 (5)
卷下 (6)
卷下 (7)
卷下 (8)
卷下 (9)
卷下 (10)
卷下 (11)
卷下 (12)
卷下 (13)
卷下 (14)
卷下 (15)
卷下 (16)
卷下 (17)
卷下 (18)
卷下 (19)
卷下 (20)
卷下 (21)
卷下 (22)
卷下 (23)
書《人身圖說》後 (1)
書《人身圖說》後 (2)
書《醫林改錯》後 (1)
書《醫林改錯》後 (2)
書《醫林改錯》後 (3)
讀《全體新論》 (1)
讀《全體新論》 (2)
讀《全體新論》 (3)
讀《全體新論》 (4)
讀《全體新論》 (5)
讀《全體新論》 (6)
讀《全體新論》 (7)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