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衡

《重慶堂隨筆》~ 卷上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1)

1. 卷上

(校)此二方雖主虛寒無子,而一為外治之法,一則服藥止五丸,何也?丹溪先生嘗論之矣。謂陽精之施,陰血能攝,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凡婦人無子,率由血少不足以攝精也。

血少固非一端,然必調補陰血,使無虧欠,乃可成胎,何可徑用熱劑煎熬臟腑!血氣沸騰,經來必轉紫黑,漸致衰少,始則飲食驟進,久則口苦而干,病且蜂起,焉能受孕?縱然生子,亦多不壽,以熱藥能耗損天真之陰也。且婦人血少內熱者多,雖膠艾湯不可擅用,以艾性至熱,入火灸則下行,入藥服則上行,多服則致毒,不可不知。然則此二方之外治、少服,良有深意,而中病即止,更為用藥者所當知矣。

(刊)陳氏云:男不能生子有六病:精寒也,氣衰也,痰多也,相火盛也,精少也,氣鬱也。女不能受孕有十病:胞門冷也,脾胃寒也,帶脈急也,肝氣鬱也,痰氣盛也,相火旺也,腎水虧也,任督病也,膀胱氣化不行也,氣血偏而不能攝精也。可見精寒與胞門冷,特其一端耳。

故喻氏謂丈夫無子,不可徒服壯陽之藥。然則女人不孕,豈可概投辛熱之劑耶?惟確見虛寒之證者,始可用此等方。孫真人以五丸為一服,何其慎哉!後世之神佑丸每服七粒,得其旨矣。雄謂男女縱無病,而兩情未洽,亦不能孕,情之未洽,尤非筆所能罄。是二方者,不僅治病,兼寓洽清,此我曾王父所以有取而錄之,蓋欲人之家室和而似續延,故先王父嘆為有深意存焉。旨哉言乎!

安胎飲子,懷妊兩月服起,至六個月止,可免墜胎。

紅蓮子(杵碎),台州青苧(洗去膠),白糯米(各三錢)

上三味,水一鍾,煎減半。每日侵晨服。

(注)晉三先生云:半產由於房勞傷損足三陰,腎傷則精氣不固,肝傷則血熱妄行,脾傷則胎元自墜。紅蓮子清君相之火,而能固澀真氣,青苧利小水而通子戶,清淫欲之瘀熱;糯米補益脾陰,能實陽明空竅,使肝氣不妄動而胎氣自安。以五穀果實為方,誠王道之劑也。

蕩胞丸,凡屢屢墮胎者,墮後即以此丸服七日。

丹皮,桂枝,赤芍,茯苓,桃仁(去皮尖)

上五味,等分,生研末,醋曲糊丸,梧子大。每朝用紫花益母草三錢煎湯,送下二十丸。七朝後接用後方。

玉環丸,前丸服至七朝,第八朝接服此丸,至十四朝而止。

生地(切碎,同姜炒,去姜),丹參(去頭尾,酒洗炒,各四兩),全當歸(三兩),四制大香附,赤芍(酒炒各二兩),川芎(童便炒),陳艾絨(雞子二枚同煮,水乾炒黑各一兩)

上七味,研末,以黑驢皮膠三兩酒化烊,和搗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注)半產之因不一,補虛清火,夫人知之。惟胞宮留瘀致墮者,世罕論及。錄此二方,以補未備。方名「蕩胞」,義自顯然,但藥非峻烈,雖與蕩胞湯同名,而純駁緩急大不侔矣。

白話文:

[卷上]

這兩種方劑雖然都主治虛寒不孕,但一個是外治法,一個只服用五丸,為什麼呢?丹溪先生曾經論述過:陽精的施放,需要陰血來攝受,精氣才能成子,血液才能成胞,胎孕才能形成。凡是婦女不孕,大多是因為血少不足以攝受精氣。

血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一定要調補陰血,使其不虧損,才能成胎,怎麼能直接用熱性藥物煎熬臟腑呢!血氣沸騰,月經來時就會變得紫黑,漸漸衰少,一開始是飲食驟增,時間久了就會口苦乾燥,疾病也會接踵而來,怎麼能受孕呢?即使能生孩子,孩子也多半不長壽,因為熱藥能耗損先天之陰。而且婦女血少內熱的多,雖然膠艾湯不可隨便使用,因為艾的藥性非常熱,火灸時向下走,內服時向上走,服用太多就會中毒,不可不知。所以這兩種方劑採用外治、少服的方法,是有深刻道理的,而且治癒疾病後就停止用藥,更是用藥者應該知道的。

陳氏說:男子不育有六種病:精寒、氣衰、痰多、相火盛、精少、氣鬱。女子不孕有十種病:胞門冷、脾胃寒、帶脈急、肝氣鬱、痰氣盛、相火旺、腎水虧、任督二脈有病、膀胱氣化不通、氣血偏虛而不能攝精。可見精寒和胞門冷,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而已。

所以喻氏說,丈夫不育,不能單純服用壯陽藥。那麼女人不孕,怎麼能一概使用辛熱的藥劑呢?只有確實見到虛寒的證狀,才能使用這些方劑。孫真人只用五丸作一服,多么謹慎啊!後世的「神佑丸」每服七粒,也體會到了這個意思。我認為,男女即使沒有疾病,但兩情不洽,也不能受孕,感情不合,更是筆墨難以形容的。這兩種方劑,不僅治療疾病,還兼顧調和感情,這是我的曾祖父之所以選錄它們的原因,大概是想讓人們家庭和睦,子孫延綿,所以曾祖父感嘆它們有深刻的用意。真是意味深長啊!

安胎飲子,懷孕兩個月開始服用,到六個月停止,可以避免流產。

紅蓮子(搗碎)、台州青苧(洗去膠)、白糯米(各三錢)

以上三味藥,加水一盅,煎至半盅。每天清晨服用。

晉三先生說:妊娠中期流產是由於房事過度損傷足三陰經,腎臟受損則精氣不固,肝臟受損則血熱妄行,脾臟受損則胎元自墜。紅蓮子清泄相火,又能固澀真氣;青苧利小便,又能通暢子宮;白糯米補益脾陰,能充實陽明經的空虛部位,使肝氣不妄動而胎氣自安。用五穀果實作為方劑,真是王道之藥啊!

蕩胞丸,凡是多次流產的人,流產後就用此丸服用七天。

丹皮、桂枝、赤芍、茯苓、桃仁(去皮尖)

以上五味藥,等量,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丸藥,梧子大小。每天早晨用紫花益母草三錢煎湯送服二十丸。七天后接用下一個方劑。

玉環丸,前一個方劑服用到第七天,第八天開始服用這個方劑,服用到第十四天停止。

生地黃(切碎,和生薑一起炒,去除生薑)、丹參(去頭尾,用酒洗後炒)、全當歸、四制大香附、赤芍(用酒炒)、川芎(用童子尿炒)、陳艾絨(和雞蛋一起煮,水乾後炒黑)(各如上方所列劑量)

以上七味藥,研磨成粉,用三兩黑驢皮膠用酒化開,然後和藥粉一起搗成丸藥,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

半產的原因不一,補虛清火,婦人都知道。只是胞宮留有瘀血導致流產的,世上很少有人論述。錄下這兩個方劑,來補充不足。方名「蕩胞」,意思很明顯,但藥物並不峻猛,雖然和「蕩胞湯」同名,但平和緩急的程度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