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堂隨筆》~ 卷上 (16)
卷上 (16)
1. 卷上
先生視之甚逆,沉思良久,裸兒鍵置空室中,禁女弗啟視。迨夜深始出之,痘已遍體粒粒如珠。因空屋多蚊,借其噆膚以發也。又汪益美布鋪夥友壯年患痘閉,群醫不能措手。先生令取雞糞若干,以醇酒熱調如糊,遍塗其身面手足。越宿雞矢燥落裂剝,而痘已出矣。此皆神而明之之治,錄之亦可發人之慧悟。
然激之使發者,氣閉也,展轉於新漆之桌者,火閉也,假蚊口以嘬之者,血閉也;塗之以雞矢醴者,寒閉也。雖外治也,而有分別之妙義焉。苟欲效顰,亦當審諦。
(校)上論治案。
(刊)徐洄溪云:痘證因時而變,不但歷代不同,隔數十年亦有小變。余謂痘證每因時邪引動而發,萬密齋嘗言之,王清任亦論之,故不但數十年有小變,即一、二年間亦有判然迥異者。蓋痘有痘疫,瘄有瘄疫,兒科拘守古法,但可以治常痘,此建中《瑣言》之所以有救偏良法也。
後人不知此義,輒訾其浪用石膏、大黃為偏,謂止可以救慣用熱藥之偏,豈為知人論世之言哉!但痘挾疫邪,非用費氏之法不可。惜幼科罕讀其書,不識病因,往往闔境沿村,夭枉載道,諉諸天數,豈盡然歟!吾先慈幼時患痘,頭面雖少,遍身密布,紫黑焦枯,略無潤澤,諸醫束手。老醫包士安曰:此名螺疔痘,用大黃、石膏多劑,毫無起色,奄奄一息,已絕望矣。
偶親串中遣一越人陳嫗來探疾,見而唶云:尚可圖也。亟以銀針將遍身之痘逐粒挑出如黑豆者一顆,隨以珍珠八寶丹糝入,外用朱養心家碧玉膏封之,即能進粥,不勞余藥而生。又定州楊素園大令云:阜平趙功甫邃於醫,凡一切丸散,人所不能辨其中為何藥者,趙一嗅而知之,歷試不爽,殆與離婁之明、易牙之舌,皆為天畀之獨也。生平長於治痘,痘始萌,一望已知其結局,雖極危之證,治之無不收功。
自云一生療痘,無藥不用,而從未有用附子者。並識之,以質治痘名家。
開物成務之聖人,憫民疾苦,救其夭札,而垂以藥治病之教,誠輔相裁成之大道也。乃秦政、漢武,窮奢極欲,妄求不死,於是方伎進、邪說興焉。故今世所傳《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等書,皆有方伎之言附會其中,如輕身不老、久服延年等語是也。即班氏《藝文志》亦承其陋,謂方伎之別有四:曰醫經,曰經方,曰房中,曰神仙。
夫醫理經方,皆聖王康濟蒼生之術,豈可與房中、神仙之邪說並列為方伎哉!後人惑之,淪於雜學,幸天縱長沙,集醫經、經方之大成,置房中、神仙於不論,炎黃大道,賴以復明。於戲!此其所以為醫聖也。或老年血氣衰弱,精力不充,藉藥餌以佐穀肉果菜所未逮,亦人子竭力孝養之一端,固未可盡非焉。但弗惑於邪說,妄求長生而服金石等藥,以速其死耳。
白話文:
有位醫生診斷時發現病況非常不樂觀,他沉思良久,就把那個全身赤裸的孩子關到空房間裡,禁止女子去偷看。直到深夜才把他抱出來,這時孩子身上已經長滿了像珍珠一樣的痘子。因為空房間裡蚊子多,就藉由蚊子叮咬來讓痘子發出來。另外,汪益美布店裡有個年輕的夥計得了痘瘡,卻閉塞不出,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這位醫生就叫人用雞糞和熱酒調成糊狀,塗滿他的全身、臉、手和腳。隔天,雞糞乾裂剝落,痘子也就發出來了。這些都是神乎其技的治療方法,記錄下來可以啟發人們的智慧和領悟。
然而,用刺激的方式讓痘子發出來,是因為氣血閉塞;讓病人在新漆的桌子上翻滾,是因為火氣閉塞;藉由蚊子叮咬來讓痘子發出來,是因為血脈閉塞;用雞糞熱酒塗抹,是因為寒氣閉塞。這些雖然都是外治法,但其中有其各自的奧妙之處。如果想要模仿,也應該仔細審視其道理。
(校訂者說)以上是關於治療案例的討論。
(刊印者徐洄溪說)痘瘡的病症會隨著時代而變化,不只是不同朝代會有差異,即使相隔數十年也會有小的變化。我認為痘瘡的發生,多半是因為當時的疫病邪氣所引發,萬密齋曾經說過這個觀點,王清任也曾經論述過,所以不只是數十年有小的變化,即使是一、兩年間,也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情況。因為痘瘡有痘疫,瘄子有瘄疫,兒科醫生如果只拘泥於古老的治療方法,就只能治療普通的痘瘡,這也是建中《瑣言》中提出救治偏頗的好方法的原因。
後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就隨意批評他濫用石膏、大黃這些藥是偏方,認為只能救治慣用熱藥所造成的偏頗,這哪裡是了解事理、評論時局的說法呢!但是痘瘡如果挾帶疫病邪氣,就一定要用費氏的方法才能治療。可惜的是,幼科醫生很少閱讀他的書,不了解病因,常常造成整個地區、整個村莊都因病死亡,卻把原因推諉給天意,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我的母親小時候得痘瘡,頭臉雖然比較少,但全身都長滿了,顏色呈現紫黑色,而且焦枯沒有光澤,所有的醫生都束手無策。一位老醫生包士安說:「這叫做螺疔痘」,用了許多劑量的大黃、石膏都沒有效果,病情奄奄一息,已經絕望了。
偶然有親戚派一位越地的老婦人陳婆婆來探病,她看了看就說:「還可以救!」她立刻用銀針將我母親身上所有的痘子,一顆顆挑出來,就像黑豆一樣,然後在傷口上灑上珍珠八寶丹,外面再敷上朱養心家的碧玉膏,我母親就能夠進食稀粥了,不需要再用其他藥物,病情就好了。還有定州楊素園大人說,阜平的趙功甫精通醫術,所有丸散藥,一般人無法辨別是什麼藥,趙功甫只要一聞就知道,屢次試驗都靈驗,大概就像離婁的視力、易牙的味覺一樣,都是上天賜予的特殊才能。他一生擅長治療痘瘡,痘瘡剛開始出現時,他一看就知道結果如何,即使是病情極為危急的,經過他的治療也都能夠痊癒。
他自己說,一生治療痘瘡,沒有不用的藥,但從來沒有用過附子。在此記錄下來,以便請教治療痘瘡的名家。
開創萬物、成就事物的聖人,憐憫百姓的疾病痛苦,救助夭折的生命,所以才傳授用藥治病的方法,這確實是輔助君王治理國家的重要途徑。然而秦始皇、漢武帝窮奢極欲,妄想長生不死,於是方士之術興起,邪說也跟著出現。因此,現在流傳的《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等書,都有方士的言論附會其中,例如輕身不老、久服延年等等的說法。即使是班固所寫的《藝文志》也承襲了這種陋習,認為方伎的種類有四種: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醫理和經方都是聖王用來救助蒼生的技術,怎麼可以和房中、神仙的邪說並列為方伎呢!後人被這些迷惑,淪落到雜亂的學問中,幸好上天降生了張仲景,集醫經、經方的大成,把房中、神仙之術放在不討論的範圍,炎黃大道才得以重新發揚光大。唉!這就是他之所以成為醫聖的原因。或者老年人氣血衰弱,精力不足,藉由藥物來補充穀肉果菜所不足的部分,也是為人子女竭盡孝道的方法之一,當然不能完全否定。但是不要被邪說迷惑,妄想長生不死而去服用金石等藥,反而會加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