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衡

《重慶堂隨筆》~ 卷上 (2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6)

1. 卷上

第四察泉脈。凡掘井及泉,視水所來而辨其土色。若赤埴土,其水味惡。赤埴,黏土也,中為甓為瓦者是。若散沙土,水味稍淡。若黑墳土,其水良。黑墳者,其土色黑稍黏也。若沙中帶細石子者,其水最良。

第五澄水。凡作井底,用木為下,磚次之,石次之,鉛為上。既作底,更加細石子厚一、二尺,能令水清而味美。

試水美惡,辨水高下,其法有五。凡江、河、井、泉、雨、雪之水,試法皆同。

第一煮試。取清水置淨器煮熟,傾入白瓷器中,候澄清,下有沙土者,此水質濁也。水之良者無滓。又水之良者,以煮物則易熟。

第二日試。清水置白瓷器中,向日下,令日光正射水,視日光中若有塵埃氤氳如遊氣者,此水質不淨也。水之良者,其澄徹底。

第三味試。水元行也,元行無味,無味者真水。凡味皆從外合之,故試水以淡為主,味佳者次之,味惡為下。

第四稱試。有各種水欲辨優劣,以一器更酌而衡之,輕者為上。

第五紙帛試。用紙或絹帛之類色瑩白者,以水蘸而干之,無痕跡者為上。

又按人可以一日無谷,不可以一日無水,水之於人,顧不重歟?苟知掘井試水之法,則在在可飲甘泉,且藉以備旱災,救火患,一舉而數善存焉。雄性喜鑿井,奈無其力,惟冀同志者匡余未逮為幸。但井欄之口宜小,庶免墜溺之虞,尤為切要。設無水之地而不能鑿井者,更有水庫一法。

泰西書云:若天府金城,居高深險,江河溪澗,境絕路殊,鑿井百尋,盈車載綆,時逢亢旱,涓滴如珠,或絕徼孤懸,恆須遠汲,長圍久困,人馬乏竭,如此之類,世多有之,臨渴為謀,豈有及哉?計惟恆儲雨雪之水,可以御窮,而人情狃近,未或先慮,及其已至,坐槁而已。

亦有依山掘地,造作塘池,以為旱備,而彌月不雨,已成龜坼,徒傷浥注之易窮,不悟滲漏之實多也。西方諸國因山為城者,其人積水有如積穀,谷防紅腐,水防漏渫,其為計慮,亦略同之。以故作為水庫,率令家有三年之蓄,雖有大旱,遇強敵,莫我難焉。且上方之水,比於地中,陳久之水,方於新汲,其蠲煩去疾,益人利物,往往勝之。

彼山城之人,遇江河泉井之水,猶鄙不屑嘗矣。名曰水庫者,固之其下,使無受渫也,冪之其上,使無受損也。四行之性,土為至干,甚於火矣。水居地中,風過損焉,日過損焉,夏之日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水獨存乎?故固之,故冪之。

水庫之事有九:一曰具,具者庀其物也,二曰劑,劑所以為之和也,三曰鑿,鑿所以為之容也,四曰築,築所以為之地也,五曰塗,塗所以為之固也,六曰蓋,蓋所以為之冪也,七曰注,注所以為之積也;八曰挹,挹所以受其用也;九曰修,修所以為之彌縫其闕也。

白話文:

[卷上]

第四,觀察泉脈的方法。凡是挖掘井或泉,要觀察水流來的方向,辨別土壤的顏色。如果土是紅黏土,水質就不好。紅黏土,就是黏土,可以燒製成磚瓦的那種。如果是鬆散的沙土,水質則稍淡。如果是黑色墳土,水質就好。黑色墳土,就是顏色發黑、略微黏的土。如果沙土中夾雜著細小的石子,水質最好。

第五,澄清水的方法。凡是建造井底,要用木頭做底層,磚次之,石頭又次之,鉛最好。井底建好後,再在其上鋪一到兩尺厚的細石子,這樣可以使水清澈甘甜。

測試水質好壞和水位高低的方法有五種。江河井泉雨雪等水,測試方法都一樣。

第一,煮沸法。取清水放在乾淨的容器裡煮沸,倒入白瓷器中,待其澄清,如果底部有沙土沉澱,說明水質混濁。好的水沒有雜質。此外,好的水煮東西也容易熟。

第二,日光照射法。將清水放在白瓷器中,放在陽光下,讓陽光直射水面,觀察陽光照射到水裡是否有塵埃或霧氣般的遊動氣體,如果有,說明水質不乾淨。好的水清澈見底。

第三,品嚐法。水是本源之物,本源之物是沒有味道的,沒有味道才是真正的水。凡是帶有味道的水都是從外界沾染的,所以測試水質以清淡為主,味道好一些的次之,難喝的則最差。

第四,稱重法。如果想比較幾種水的優劣,可以用一個容器分別盛取這些水,然後稱重,輕者為優。

第五,紙帛測試法。用潔白無瑕的紙或絹等,蘸水後晾乾,沒有痕跡者為優質水。

此外,人可以一天不吃東西,卻不能一天不喝水,水對人來說,是不是很重要呢?如果懂得如何挖掘井和測試水質的方法,那麼到處都可以喝到甘甜的泉水,而且還可以藉此防旱災,救火災,一舉多得。男子漢大丈夫喜歡鑿井,可惜力不從心,只希望志同道合的人能幫助我彌補不足之處。但是井欄的開口應該小一些,以免發生墜井事故,這一點尤其重要。如果沒有水的地方不能鑿井,還有建造水庫的方法。

西方書籍上說:如果居住在像天府金城那樣地勢高峻險要的地方,江河溪澗都距離遙遠,只能鑿井百丈取水,即使如此,水量也可能很少,遇上乾旱,水就更少了,甚至有些地方,總是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取水,時間一長,人和牲畜都會疲憊不堪。像這樣的情況,世界上有很多。等到渴了才想辦法,怎麼可能來得及呢?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平時儲存雨雪之水,以備不時之需。但人們往往只顧眼前,沒有預先考慮,等到真正發生旱災時,就只能眼睜睜地等死了。

還有人在山上挖地,建造水塘,以備乾旱之用,但是如果連續一個月不下雨,水塘就會乾涸龜裂,他們只看到蓄水容易乾涸,卻沒有想到水會滲漏。西方國家依山建城的,他們儲水就像儲糧一樣,儲糧要防止腐爛,儲水要防止滲漏,他們的考慮也差不多。所以建造水庫,每個家庭都應該儲備三年的用水,即使遇到大旱災或強敵入侵,也不用擔心。而且,高處的水,比地下的水好,陳舊的水,比新汲的水好,它們清潔身體、去除疾病、有益於人和萬物的作用,往往比新水更好。

那些住在山城的人,對於江河泉井的水,都看不上眼。所謂水庫,就是把底部加固,防止滲漏;把上面蓋好,防止蒸發。五行之中,土性最乾燥,比火還乾燥。水在地下,風會使它減少,太陽也會使它減少,夏天大旱的時候,金石都會熔化,土山都會乾裂,而水卻能保存下來?所以,要加固它,要覆蓋它。

建造水庫有九個步驟:一,準備,準備材料;二,調配,調配材料;三,挖掘,挖掘容納水的地方;四,築地,建造堤壩;五,塗抹,塗抹防水材料;六,覆蓋,覆蓋水面;七,灌注,灌注水源;八,汲取,汲取用水;九,修繕,修繕損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