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堂隨筆》~ 卷上 (23)
卷上 (23)
1. 卷上
五香丸,治同上。
五靈脂(一斤),香附(去淨毛一斤,水浸一日),黑牽牛,白牽牛(各取頭末二兩)
上四味,於未研之先,一半微火炒熟,一半生用。共研細末,和勻,醋糊丸,蘆菔子大。每七、八分或一錢,臨臥薑湯下;次早再一服,即愈。孕婦忌服,小兒減半,虛人慎用。
(注)五靈脂破瘀安新,香附調氣舒郁,牽牛開結行痰、逐飲通水,合為消癥散癖之方,不為不峻,然每服錢許,用治實證,尚為善藥。即痰積食積,氣滯成瘕,蠱膈腫脹,實痢初起,審屬痞聚在腹、有形攻痛之證,皆可治之。虛人或以六君子加歸、芍,作煎劑送服亦可。
導症囊,治血因寒阻,凝結成症。
川椒,皂角(各一兩),細辛(一兩五錢)
上三味,為末,以三角囊大如指者,長二寸,盛藥,納入陰戶內,欲便則出之,便已再納。症化惡血而下,以溫湯洗之,三日勿近男子。
(注)外治法藥雖峻,似不比內服者之慮其耗傷元氣也。然藥皆辛熱,必確因寒阻血凝為病者,始為對證。觀症化惡血而下句,義自顯然矣。
保嬰湯,治小兒諸病。
陳米,黃土,嫩竹葉,蘆菔子,薄荷葉,燈草心,麥櫱
上七味,隨證所主者多用,其餘次之。每服不過三錢,袋盛煮湯,任意渴飲。如便燥者,調入白蜜少許。
(注)小兒之病,多起於乳食不節,此湯調養脾胃,巳扼幼科之要,故可隨證損益,以應諸病。若夏月泄瀉,尤為妙方。即痘疹後調理,亦宜准此。不可以平淡忽之,而從事溫補致釀別恙也。
(刊)小兒以脾胃為後天根本,乳食不節,脾胃有傷,漸難運化,吐瀉乃作。久則脾土虛弱,肝木乘之,糞色漸青,面部萎白帶青,手足微搐無力,神氣懨懨不振,而慢脾成矣。江筆花《醫鏡》云:時俗所謂慢驚風,即木侮土是也。初起宜異功散,甚者加木香、肉桂。若肢冷、唇白、息微,元氣欲脫也,急用附子理中湯,尚可挽回。
然變之速者,用藥稍緩即不濟事,未可概視為慢也。雄按:莊氏《福幼編》專論此證,若果系此證,應用此藥,乃謂執一方而可通治泄瀉,其禍可勝言哉。
天一丸,治小兒百病。
燈草心(十斤,以米粉漿染,曬乾研末,入水澄之,浮者為燈心,取出又曬乾,入藥用二兩五錢,而沉者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兩),滑石(水飛過五兩),豬苓(去皮二兩),澤瀉(去蘆三兩)
上五味,各為細末,以潞黨參熬膏和丸,龍眼大,辰砂為衣,飛金為裹。每一丸,隨證用引調服。
(注)韓天爵云:小兒生理向上,本天一生水之妙,故治病以小水通利為捷徑也。愚謂小水通利則病有去路,故曰捷徑。諺云:「溲多無病,矢多無命」,即此義也。
白話文:
[卷上]
五香丸,功效同前文所述。
配方:五靈脂一斤,香附(去毛一斤,水浸一天),黑牽牛、白牽牛(各取頭末二兩)。
製法:將藥材一半微火炒熟,一半生用,然後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蘆菔子。
用法:每次服用七、八分或一錢,睡前用薑湯送服;次日早晨再服用一次,即可痊癒。孕婦禁用,小兒減半,體虛者慎用。
註解:五靈脂破瘀生新,香附理氣解鬱,牽牛瀉結行痰、利水消腫,此方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藥性較峻烈,但每次服用少許,用於治療實證,仍屬良藥。適用於痰積、食積、氣滯成瘕、蠱膈腫脹、實痢初起等症狀,尤其是有腹內腫塊、疼痛的實證。體虛者可用六君子湯加益母草、芍藥煎服送服藥丸。
導症囊,治療因寒邪阻滯血脈,凝結成症塊的病症。
配方:川椒、皂角(各一兩),細辛(一兩五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裝入三角形布袋中,布袋大小如手指,長二寸,放入陰道內,便意時取出,便後再放入。
用法:藥物將瘀血排出後,用溫水清洗,三日內禁止房事。
註解:此為外治法,藥性雖峻,但不像內服藥物那樣傷耗元氣。但藥物辛熱,必須確診為寒邪阻滯血脈凝結所致的疾病才能使用。藥物能排出瘀血,其功效不言而喻。
保嬰湯,治療小兒各種疾病。
配方:陳米、黃土、嫩竹葉、蘆菔子、薄荷葉、燈草心、麥麩。
用法:根據病情選用主要的藥物,其餘藥物可酌量使用。每次服用不超過三錢,用布袋盛裝後煮湯,讓孩子隨意飲用。若大便乾燥,可加入少量蜂蜜。
註解:小兒疾病多因飲食不節引起,此湯能調理脾胃,是兒科要方,可根據病情增減藥物。夏季腹瀉尤為有效,痘疹痊癒後調理也適用。不可輕視此方,而採用溫補的方法,以免造成其他疾病。
(刊)小兒以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功能減弱,則出現嘔吐腹瀉。久而久之,脾土虛弱,肝木乘之,大便顏色逐漸變青,面色萎黃帶青,手足抽搐無力,精神萎靡不振,形成脾胃虛弱症。江筆花《醫鏡》中記載:俗稱的慢驚風,就是肝木克脾土。初期宜用異功散,病情嚴重者加木香、肉桂。若四肢冰冷、嘴唇蒼白、呼吸微弱,元氣將脫,應立即使用附子理中湯搶救。
但病情變化迅速,用藥稍慢即無效,不能一概而論為慢性病。雄按:莊氏《福幼編》專門論述此病,如果真是此病,而用此藥治療,認為單一藥方能治療各種腹瀉,其危害不可勝數。
天一丸,治療小兒各種疾病。
配方:燈草心(十斤,用米粉漿染,曬乾研磨,加水沉澱,取上層浮起的燈草心,曬乾,用二兩五錢,沉澱的米粉不用),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兩),滑石(水飛過,五兩),豬苓(去皮,二兩),澤瀉(去蘆,三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黨參熬製的膏劑和成丸藥,大小如龍眼,用硃砂做外衣,再用金箔包裹。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根據病情選擇藥引送服。
註解:韓天爵說:小兒生理向上,本為天生的一種水性,所以治療疾病以利小便為捷徑。我認為利小便則疾病有排出途徑,所以說它是捷徑。俗話說:「尿多無病,便多無命」,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