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衡

《重慶堂隨筆》~ 讀《全體新論》 (3)

回本書目錄

讀《全體新論》 (3)

1. 讀《全體新論》

更有癰疽、痘疹將發而吐瀉先作者,前輩皆不說明,故詳贅之。

問飲食謂得食稍安者,必是虛證,未盡然也。痰火證、蟲證皆得食稍安,而痰火證更有初服溫補極相安者。其中消善食屬於火者,是實證矣,亦有火盛反不能食者,胃熱不殺穀也。更有陰液久耗,胃陽陡越之除中證,能食善飢,儼如消證,但脈必虛大,按之細軟無神,縱與大劑填陰,亦不救也。雖不多見,不可不知。

至於熱證喜飲,寒證惡飲,人皆知之,而熱證夾濕夾痰者,亦不喜飲,或喜沸飲,皆不可誤指為寒也。喜飲而不多者,古人但以為陰虛,而不知亦有挾痰飲者。

問胸。葉氏云:胸腹脹滿,固不可補,不知飢飽,似脹非脹,是濁氣不清,但當理滯氣,不宜驟用參、術,補住濁氣而為脹滿,經云:濁氣不降,則生䐜脹。即宜補者,須分氣血。虛而兼滯者,疏補宜兼。俗云虛不受補者,未知疏補兼行之法耳。愚謂胸次如天,天空則生氣流行不息,然虛痞可補之證,間亦有之,氣虛者宜溫補,陰虛者宜滋填。

若痰飲凝聚,飲食停滯,及溫熱疫證,邪踞募原者,皆宜開泄為先,不但補藥忌投,即涼潤之品,亦在所禁。恐病人言之未確,醫者必手按其胸腹有無堅硬拒按,始可斷其邪之聚散,最為診要。更有內癰一證,尤當留意。

問聾。此證在傷寒為邪傳少陽,在久病為精脫。景岳顢頇而論,大是誤人。且考古更有耳聾治肺之法。一瓢先生云:金之結穴在耳中,名曰籠蔥,專主乎聽。故熱證耳聾,皆為金受火爍,治當清肺,不可泥定少陽一經,而再以小柴胡湯益其病也。

(刊)友人沈君辛甫患溫耳聾,四明醫人胡士揚用柴胡藥多劑,其聾日甚。胡謂進則病進,徑投補劑。後服清解,病愈而聾成錮疾,是肺絡之熱為補藥壅塞,竟無出路也。然景岳書之貽誤於後世,此猶其小者已。

問渴謂喜熱飲為中寒水虧。葉氏云:水虧則內熱,豈有中寒之理?凡喜熱飲,皆鬱滯不通暢,故得熱則快,得冷則遏。並非水虧也。若水涸精虧者,宜滋陰,反用熱藥,是殺之也。

(刊)渴喜熱飲、渴不多飲,溫熱證多有之,皆屬痰飲阻遏氣機。景岳書偏尚溫補,世多尚之。葉天士先生《景岳發揮》、尤在涇《醫學讀書記》、章虛谷《醫門棒喝》皆力辨其非,學者不可不讀也。

女子病首須問帶。蓋帶者,女子生而即有,故越人作女科稱帶下醫也。下多即為病矣。十二歲以外者,問其月事行否,未行而膚色淖澤者,雖逾笄不為病,設膚色憔悴,人不長成,是勞損也,已行之女與婦人,則詢其汛之遲速、血之紫淡,雖患外感,亦當問明姅期遠近,然後審證用藥,庶無礙血傷胎之患。蓋姅期有禁用之藥,胎孕有難憑之脈也。

白話文:

讀《全體新論》

癰疽、痘疹發病前若先出現嘔吐腹瀉,前輩醫家都沒詳細解釋,所以這裡詳細說明一下。

有人問,吃了東西症狀稍緩的,一定是虛證嗎?不一定!痰火證、蟲證吃了東西也可能症狀稍緩,痰火證甚至服用溫補藥物後症狀會好轉很多。其中能吃、愛吃東西,且屬於火熱證的,是實證;但也有些火熱盛到反而吃不下東西的,這是胃熱傷及脾胃的緣故。還有一種情況是陰液長期虧耗,胃陽突然亢盛的「中證」,患者能吃能飢,看起來像消渴症,但脈象一定是虛大,按壓感覺細軟無力,即使用大量滋陰的藥物也救不活。雖然這種情況不多見,但必須了解。

大家都知道熱證喜歡喝水,寒證不喜歡喝水,但熱證夾雜濕邪或痰飲的,也不喜歡喝水,或者喜歡喝熱水,不能誤認為是寒證。喜歡喝水但喝得不多的人,古人只認為是陰虛,卻不知道也可能夾雜痰飲。

關於胸部問題,葉氏說:胸腹脹滿當然不能補,不知飢飽,似脹非脹,這是濁氣不通暢,應該先理氣,不宜馬上用人參、白術等補藥,以免補住了濁氣反而加重脹滿,經書說:「濁氣不降,則生痞脹。」如果需要補,必須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虛證兼有氣滯的,則需疏通和補益兼施。俗話說虛不受補,那是因為不懂得疏通和補益兼行的道理。我認為胸部如同天空,天空開闊則氣機運行暢通無阻,但虛痞也可以用補法治療,這也有例外情況,氣虛者宜溫補,陰虛者宜滋陰。

如果出現痰飲凝聚、飲食停滯,以及溫熱疫病邪氣侵犯胸腹部的情況,都應該先開洩,不僅忌用補藥,就連涼潤的藥物也應該禁忌。因為病人描述可能不準確,醫生必須用手按壓其胸腹部是否有堅硬、拒按的部位,才能判斷邪氣的聚散,這是診斷的關鍵。另外,內癰這種疾病,尤其要小心謹慎。

關於耳聾,傷寒病引起的耳聾是邪氣傳入少陽經,久病引起的耳聾是精氣虧損。景岳的論述很含糊,誤導後人。而且古籍中還有治療耳聾從肺入手的方法。一瓢先生說:金氣的穴位在耳中,叫做「籠蔥」,專管聽覺。所以熱證引起的耳聾,都是金氣受火熱損傷,治療應該清泄肺熱,不能拘泥於少陽經,而一味用小柴胡湯,反而加重病情。

(刊)我的朋友沈君辛甫患了溫熱性耳聾,寧波醫生胡士揚用了很多劑小柴胡湯,他的耳聾反而越來越嚴重。胡醫生認為病情加重是因為治療方法不對,於是改用補藥。後來服用清解的藥物後,病情好了,但耳聾卻成了慢性病,這是因為肺絡的熱邪被補藥堵塞,無法排出。可見景岳書的錯誤影響後世之深遠,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有人問,喜歡喝熱水就是中寒水虧嗎?葉氏說:水虧則內熱,怎麼會有中寒的道理呢?凡是喜歡喝熱水,都是氣機鬱滯不通暢,所以喝熱水感覺舒服,喝冷水則感覺不適,並不是水虧。如果是水液枯竭精氣虧損,應該滋陰,反而用溫熱藥物,那就是殺傷正氣了。

(刊)喜歡喝熱水、但喝水不多,溫熱證很多都有這種情況,都是因為痰飲阻遏了氣機。景岳的書過於偏向溫補,世人多奉為圭臬。葉天士先生的《景岳全書發揮》、尤在涇的《醫學讀書記》、章虛谷的《醫門棒喝》都大力批判這種錯誤觀點,學習者不能不讀。

女子生病,首先要問月經情況。因為月經是女子生來就有的,所以古代越人醫學把婦科稱為帶下醫學。月經過多就是病。十二歲以上的女子,要問月經是否來潮,如果沒來潮但膚色潤澤,即使超過十五歲也不算病;如果膚色憔悴,身體發育不良,就是勞損了。已經來月經的女子和婦女,要詢問月經來潮的遲速、經血的顏色濃淡,即使患了外感病,也要問清楚孕期遠近,然後才能審證用藥,以免傷及血氣和胎兒。因為孕期有些藥物是禁止使用的,孕期也有很多脈象難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