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衡

《重慶堂隨筆》~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卷下

其腹中之油,力能縮陽,人不可近,稍近之則玉莖睪丸俱入腹中,無藥可治。土人云蛇生幾年,則陽縮幾年,屆期自能出也。余在梧州時,見太守永公宰一條,大如屋柱,長二丈餘,肉味鮮美,殆勝於雞。按此可補諸家本草之未詳,故錄之。

曉嵐先生又云:雄雞卵能明目,理不可解。愚謂此等不易得之物,可置弗論。惟賽空青尚易造,且亦近理。其法於冬至日取大蘆菔一枚,開蓋挖空,入新生紫殼雞卵一個在內,蓋仍嵌好,埋淨土中約四、五尺深,到夏至日取出,用女人衣具包裹,藏瓷器中,否則恐遇雷電,被龍攝去也,謹之!卵內黃白俱成清水,用點諸目疾,雖瞽者可以復明,乃神方也。惜余未試,錄此以待將來。

(刊)不易得之藥,出重價而購得之,亦恐不真,如狗寶、空青之類,辨別甚難,慎疾者不可試也。俞瞷花云:一村人自言病噎瀕危,一日其子早起,見草際一蟾蜍方蛻,素聞人言蟾蛻可治噎膈,急往取之,僅得其半。持以進父,服之良愈。是亦一奇方也。惜蟾蜍不常蛻,即蛻亦隨自食之,人不易得耳。

如此類之不易得者,可遇而不可求之謂也,一旦遇之,人人共識,苟或需此而竟得之,雖償以重價可焉。

本草自李氏《綱目》集其大成,世皆宗之。後有劉氏之《本草述》,倪氏之《本草匯言》,盧氏之《半偈》,隱菴之《崇原》,石頑之《逢源》,香岩之《解要》,皆各抒心得,多所發明,學者所當互參也。而趙恕軒先生《綱目拾遺》,蒐羅繁富,辨正多條,尤為李氏功臣,惜書無刊本,世罕知之。茲錄其切於常用者如下。

《本經》滷鹼即石鹼也,當以《逢源》為是。李氏遺滷鹼而補列石鹼,誤矣。

朴硝、硝石,《本經》錯簡,李氏不察,諸家踵誤,亦以《逢源》辨正為是。

硇砂有二種:一種鹽硇,出西戎,狀如鹽塊,得濕即化為水或滲失;一種番硇,出西藏,有五色,以大紅者為上,質如石,並無滷氣。李氏所引皆鹽硇也,真藏硇能化血肉為水,雖煅煉亦不可服。

(注)本草謂能化人心為水者,正指藏硇為言也。中其毒者,生綠豆研汁恣飲之。

山慈姑處州人以白花者良,形狀絕似石蒜。李氏于山慈姑集解下注云:冬月生葉,二月枯即抽莖,開花有紅、黃、白三色。於石蒜集解下注:春初生葉,七月苗枯抽莖,開花紅色,又一種四、五月抽莖,開花黃、白色。余昔館平湖仙塘寺,沈道人從遂昌帶有慈姑花一盆來,親見之,其花白色,儼如石蒜花。

據土人言,無紅、黃花者。其花開於三月,而《逢源》慈姑下注云:開花於九月,則誤以石蒜為慈姑矣。李氏於慈姑條下附方引孫天仁《集效方》用紅燈籠草,此乃紅姑娘草,專治咽喉口齒,即《綱目》所載酸漿草是也。

白話文:

[卷下]

某些動物的腹部油脂,力量強大能使陽具縮回腹中,人不可靠近,稍微靠近就會使陰莖和睾丸都縮入腹中,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當地人說蛇活了幾年,陽具就會縮回幾年,等到時間到了自然就會出來。我在梧州時,見太守永公宰殺了一條蛇,粗如屋柱,長二丈多,肉味鮮美,幾乎勝過雞肉。這可以補充各家本草書中沒有記載的部分,所以把它記錄下來。

曉嵐先生又說:雄雞蛋能明目,道理無法解釋。我認為這種不易取得的東西,可以不必考慮。只有賽空青比較容易製作,而且也比較符合道理。方法是冬至那天取一個大蘿蔔,打開蓋子挖空,放進一個新生的紫殼雞蛋,蓋子再蓋好,埋在乾淨的土裡約四五尺深,到夏至那天取出,用女人的衣物包裹,放在瓷器裡,否則恐怕遇到雷電,被龍吸走,要小心!蛋裡面的蛋黃蛋清都會變成清水,用來點眼治各種眼疾,即使是瞎子也能復明,是神奇的藥方。可惜我沒有試過,記錄下來留待將來使用。

不易得到的藥物,即使花重金買到,也擔心不是真的,像狗寶、空青之類,辨別非常困難,謹慎的人不宜嘗試。俞瞷花說:一個村民自稱患有噎膈病,危在旦夕,一天他兒子早起,看到草叢裡一隻蟾蜍正在蛻皮,聽說蟾蜍蛻皮可以治療噎膈,趕緊去取,只取到一半。拿給父親服用,果然痊癒了。這也是一個奇方。可惜蟾蜍不經常蛻皮,即使蛻皮了也會自己吃掉,人很難得到。

像這種不易得到的東西,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到,人人皆知其珍貴,如果需要這種藥物而最終得到了,即使花重金購買也是值得的。

本草書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集其大成,世人都遵從它。後來有劉氏的《本草述》,倪氏的《本草匯言》,盧氏的《半偈》,隱菴的《崇原》,石頑的《逢源》,香岩的《解要》,都各抒己見,多有新的發現,學習者應該互相參考。而趙恕軒先生的《綱目拾遺》,收集資料豐富,多處進行了辨正,尤其對李氏的《綱目》貢獻很大,可惜這本書沒有刊印版本,世人很少知道。這裡記錄一些與常用藥物相關的部分如下。

《本經》中所說的滷鹼就是石鹼,應該以《逢源》的說法為準。《本草綱目》遺漏了滷鹼而增加了石鹼,是錯誤的。

朴硝、硝石,《本經》中記載有錯簡,李時珍沒有察覺,後世諸家也都沿襲了這個錯誤,《逢源》對此做出了正確的辨正。

硇砂有兩種:一種是鹽硇,產於西戎,形狀像鹽塊,遇到潮濕就會化成水或滲漏;一種是番硇,產於西藏,有五種顏色,以大紅色為最佳,質地像石頭,沒有滷水味。李時珍所引用的都是鹽硇,真正的藏硇能使血肉化成水,即使經過煅煉也不能服用。

(注)本草書中說能使人心化成水的是指藏硇。中了它的毒,用生綠豆研磨成汁大量飲用。

山慈姑,處州人認為白花者最好,形狀非常像石蒜。李時珍在山慈姑的集解下注說:冬月長葉,二月枯萎然後抽莖開花,花有紅、黃、白三種顏色。在石蒜的集解下注說:春初長葉,七月枯萎然後抽莖開花,花是紅色的,還有一種四、五月抽莖開花,花是黃、白色的。我以前在平湖仙塘寺做館員,沈道人從遂昌帶來一盆慈姑花,我親眼看見了,它的花是白色的,很像石蒜的花。

據當地人說,沒有紅、黃色的花。它的花開在三月,《逢源》在慈姑的注釋中說:花開在九月,這是把石蒜誤認為慈姑了。李時珍在慈姑條下附方引用孫天仁的《集效方》用紅燈籠草,這就是紅姑娘草,專門治療咽喉口齒疾病,就是《本草綱目》中記載的酸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