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堂隨筆》~ 卷下 (5)
卷下 (5)
1. 卷下
何首烏內調氣血,外散瘡癰,功近當歸,亦是血中氣藥。第當歸香竄,主血分風寒之病,首烏不香,主血分風熱之疾為異耳。故同為婦科、瘡科要藥,並治虛瘧,並滑大腸。無甚滋補之力,昔人謂可代熟地,實未然也。訒庵先生謂熟地、首烏皆是君藥,方中不可同用,尤屬笑談。
夫藥之孰為君、孰為臣,當隨證制方而後定其任,見是證,用是藥,即為君藥。明乎此,則本草所載,孰不可以為君?書曰:任官惟賢材,是治世之賢,不以資格門第論也。草木金石諸品,皆謂之藥材,是治病之藥,不以貴賤純駁論也。良醫良相同功,亦惟識其材而任之當耳。
所謂醫道通於治道也。
栝蔞根一名天花粉,性涼味甘,故能生津止渴而化燥痰。仲聖明言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是半夏化濕痰、花粉化燥痰之的據也。後人順口讀過,不悟其意,而以貝母與半夏為對待,殊不切貼。
栝蔞實一名天瓜,故其根名天瓜粉,後世訛「瓜」為「花」,然相傳已久,不可改矣。栝蔞實潤燥開結,蕩熱滌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鬱、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之功有獨擅也。玉橫先生言之最詳。今藥肆中名此為栝蔞,以土瓜根子為栝蔞,用者不可不審。土瓜一名王瓜,即《月令》孟夏王瓜生是也,非蔬圃之黃瓜。
蔬圃黃瓜一名胡瓜,《隨園食單》作「王瓜」者,誤也。
金銀花李士材已表其治痢治脹之功,而不知尚有清絡中風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證也。
木通味苦,故瀉心火由小腸出。諸本草皆云甘淡,或言微辛,豈諸公不但未經口嘗,且芻蕘亦未詢乎?
葛根風藥也,風藥皆燥。古人言其生津止渴者,「生」乃「升」字之訛也。以風藥性主上行,能升舉下陷之清陽,清陽上升,則陰氣隨之而起,津騰液達,渴自止矣。設非清陽下陷而火炎津耗之渴,誤服此藥,則火藉風威,燎原莫遏。即非陰虛火炎之證,凡胃津不足而渴者,亦當忌之。
(刊)林北海重刻張司農《治暑全書》序云:柴胡劫肝陰,葛根竭胃汁,二語可謂開千古之群蒙也。葉氏《幼科要略》曾引及之,而洄溪評為杜撰。雄謂言而中理,雖杜撰何妨。固哉!徐子之評書也。
茜草根曉嵐先生云能解巴蠟蟲毒,以此推之,似可治蛇蠍毒蟲諸螫。
澤瀉有聰耳明目之功,人皆疑之。《理虛元鑑》謂究其命名之義,蓋澤者澤其不足之水,瀉者瀉其有餘之火,不若豬苓、木通之直走無餘,不可視為消陰損腎之品也。
(刊)《理虛元鑑》論證最精,論藥次之,立方則不佳。
黃柏之功,昔人已詳之矣。或竟視為毒藥,痛戒勿用,毋乃議藥不議病之陋習耶?經言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凡下部不堅之病多矣,如莖痿、遺濁、帶漏、痿躄、便血、瀉痢諸證,今人不察病情,但從虛寒治之,而不知大半屬於虛熱也。蓋下焦多濕,始因陰虛火盛而濕漸化熱,繼則濕熱阻夫氣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堅之病。
白話文:
[卷下]
何首烏能調理氣血,外敷可治療瘡癰,功效接近當歸,也是能補血益氣的藥物。但當歸氣味芳香辛竄,主要治療血分風寒引起的疾病;何首烏氣味不香,主要治療血分風熱引起的疾病,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所以它們都常用於婦科、外科,也治療虛瘧和滑腸。但它們沒有很強的滋補功效,古人說它可以代替熟地黃,其實是不對的。訒庵先生說熟地黃和何首烏都是君藥,在方劑中不能一起使用,這更是無稽之談。
藥物究竟是君藥還是臣藥,應該根據具體的病情和處方來決定,看到什麼病症就用什麼藥,這個藥就是君藥。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本草書中記載的藥物,哪一種不可以做君藥呢?書上說:「任用官員,只看才能,不看出身。」治國的賢才,不論出身高低;草木金石等各種藥材,都是治病的藥物,不論貴賤、純雜。好醫生和好藥材一樣,都要識別其特性並善加運用。
這就是醫道與治國之道相通的道理。
栝樓根又名天花粉,性涼味甘,因此能生津止渴,化解燥熱痰液。仲景在《傷寒論》中明確指出,治療口渴的方劑,要去掉半夏,加入栝樓根。這就是半夏化解濕痰、天花粉化解燥熱痰的依據。後人只是死記硬背,不理解其意,反而把貝母和半夏看作是相對應的藥物,這是很不恰當的。
栝樓的果實叫做天瓜,所以它的根就叫做天瓜粉,後來人們把「瓜」誤寫成「花」,但這樣說已經流傳很久了,不能再改了。栝樓的果實能潤燥通便,瀉熱化痰,大家都知道,但卻不知道它舒肝解鬱、滋潤肝燥、平肝降逆、緩解肝急的功效非常獨特,玉橫先生對此論述得最為詳盡。現在藥店裡把土瓜根當作栝樓來賣,用藥的人一定要小心辨別。土瓜又名王瓜,就是《月令》中「孟夏之月,王瓜生」的王瓜,不是菜園裡種植的黃瓜。
菜園裡種植的黃瓜叫做胡瓜,《隨園食單》把胡瓜寫成「王瓜」是錯誤的。
金銀花,李士材已經闡述了它治療痢疾和腹脹的功效,卻不知道它還能清絡中風火熱、解溫疫穢惡濁邪、平息肝膽浮越之風陽、治療痙攣、厥症、癲癇等症。
木通味苦,所以能瀉去心火,從小腸排出。許多本草書都說它是甘淡的,或者說微辛的,難道這些人都沒有親口嘗過,也沒有向藥農詢問過嗎?
葛根是風藥,風藥都比較燥熱。古人說它能生津止渴,「生」是「升」字的誤寫。因為風藥的特性是向上走,能升舉下陷的清陽之氣,清陽之氣上升,陰氣就會隨之而起,津液就會充足,口渴自然就會停止。如果不是清陽下陷,而是火熱耗傷津液引起的口渴,誤服此藥,就會火上澆油,難以控制。即使不是陰虛火旺的症狀,凡是胃津不足而口渴的人,也應該忌用。
(刊)林北海重刻張司農《治暑全書》序文中說:柴胡耗傷肝陰,葛根耗傷胃液,這兩句話可以說是開導了自古以來眾多蒙昧之人。葉氏《幼科要略》曾引用過這句話,但洄溪卻認為是杜撰的。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很中肯,即使是杜撰的也沒關係。徐子評書的見解真是堅定啊!
茜草根,曉嵐先生說它能解巴蠟蟲毒,以此推斷,它似乎也能治療蛇蠍毒蟲叮咬。
澤瀉有明目聰耳的功效,很多人懷疑這一點。《理虛元鑑》說,仔細研究它的名字,就知道「澤」是滋潤不足之水,「瀉」是瀉去多餘之火,不像豬苓、木通那樣直接去除多餘的水分,所以不能認為它是耗傷陰精損傷腎氣的藥物。
(刊)《理虛元鑑》論證藥物最精確,論述藥物次之,而組方則不太好。
黃柏的功效,古人已經詳細闡述過了。有些人竟然把它當作毒藥,痛斥不能使用,這不正是只論藥物不論疾病的陋習嗎?經典著作說:「腎臟想要堅固,就要多吃苦味的食物來堅固它。」下焦不堅固的疾病很多,例如陽痿、遺精、帶下、痿痺、便血、瀉痢等症狀,現代人卻不察病情,只從虛寒的角度治療,卻不知道大部分屬於虛熱。下焦濕熱,開始是陰虛火盛導致濕氣逐漸化熱,然後濕熱阻礙氣機的運行,反過來耗傷精液,最終導致不堅固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