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編

《壽世編》是一部在清代廣為流傳、對民間健康知識普及做出重要貢獻的實用醫學叢書。此書最初由「青浦諸君子」輯錄,刊於乾隆年間,其後歷經多位熱心公益之士的增訂與重刊,遂成為一部集眾家之長、廣為人知的普及性醫書。它不僅是一本醫學知識的載體,更體現了當時社會中醫者及士人「濟世救人」、「施藥不如傳方」的理念。

這部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強烈的實用導向與平民視角。它不像專業醫籍那樣深奧繁複,而是將重要的養生、保健、應急及婦幼護理知識,以相對淺白易懂的方式呈現,旨在讓更多缺乏專業醫療資源的普通民眾,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依循,在危急時刻有所憑藉。從書名「壽世」二字,便可窺見編纂者希望透過此書,使世人得以延年益壽,提升整體壽命與健康水平的宏大願景。

《壽世編》的內容結構清晰,最初分為《達生篇》、《保嬰篇》、《救急篇》三大部分。這種分類方式直指人生的關鍵階段與常見的健康挑戰:生命的起始(妊娠與分娩)、生命的早期(嬰幼兒護理)、以及危及生命的突發狀況(急症處理)。這種安排使得讀者能夠根據自身或家人的需求,迅速找到相關的資訊。

《達生篇》是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注於女性妊娠、分娩及產後調理,同時也涵蓋廣泛的養生保健原則。它強調順應自然、注重日常細節的養生觀念,如飲食宜清淡、起居應規律、情志須平和、房事要適度等。這些都是傳統中醫養生思想的體現,旨在通過調和身心,為順利分娩打下基礎。書中對於臨產的指導尤為細緻實用,例如提出了著名的「六字真言」——「睡、忍痛、慢臨盆」。這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實則蘊含了豐富的臨產處理智慧。它強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應盡量保持鎮定、養精蓄銳,切勿過早或過度用力。書中詳細解釋了為何不能倉促臨盆,指出過早用力可能導致胎位不正,引發橫生、逆生等難產情況。這種對產婦心理和生理狀態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瓜熟蒂落,氣血兩分」自然過程的強調,反映了古人在助產方面的經驗積累,並提醒人們在關鍵時刻應保持耐心和信心,避免盲目干預。附錄中關於橫生、逆生、偏生等難產情況的薛氏治法,雖然涉及一定的技術操作,但出現在這本普及性讀物中,也說明了編纂者希望為讀者提供更全面的應對方案,儘管其中部分內容可能需要專業人士協助。

《保嬰篇》則將焦點轉向嬰幼兒的健康。從基本餵養(強調母乳,輔以米湯、果汁等),到居住環境的營造(溫暖舒適,避免受涼),再到疾病的預防與早期治療,都提供了具體的建議。嬰幼兒體質嬌弱,護理不當極易生病,《保嬰篇》的內容填補了家庭護理知識的空白,對於降低嬰兒死亡率、保障兒童健康具有積極意義。書中提到「嬰兒的疾病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這與現代醫學的觀點不謀而合,體現了先進的衛生理念。

《救急篇》是本書的另一大特色,提供了針對突發急症的應對方法。中暑、中風、跌打損傷、刀傷、火傷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險情況。在醫療資源匱乏的時代,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窮鄉僻壤,及時有效的初步處理往往能決定生死。《救急篇》的存在,使得普通人面對這些緊急狀況時不至於束手無策,可以根據書中的指導進行初步的急救,為後續的專業治療爭取時間。書中強調的「用藥俱屬簡切」,也符合急救時就地取材、方法簡易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壽世編》並非一部由單一作者一蹴而就的著作,而是在不同時期由多位有識之士共同完善的成果。從顧奉璋(左宜氏)在乾隆乙巳年的序文中提到朱煥彩(文庵氏)參入了車君所集以及古本記載和近今傳聞,到朱煥彩本人在乾隆庚戌年為書進行「分類重纂」,再到靖州介軒福公(三韓福順介軒氏)在嘉慶乙丑年的印送及進一步整理,以及趙炳惠(燕山孚亭氏)在道光丁酉年的重刊與增入「信驗各方及治小兒疳疾妙方」,這本書的演變史本身就非常有意義。它反映了一個知識傳承與分享的過程,每一位參與者都抱著「樂善之心」,希望將有用的醫學知識推廣到更廣泛的人群中。這種持續的增補與修訂,也使得書中的內容更加豐富和完善,更貼近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讀者的需求。

這些序文不僅記錄了書籍的修訂與傳播過程,更反覆闡述了編纂和印行此書的根本動機——「濟世深心」、「活人之一術」。他們認為「施藥不如傳方」,藥物供給有其局限,而醫方知識的傳播則能使更多人受益,達到「人人得遂其生,人人得延其年」的理想狀態。尤其關注到「窮鄉僻壤,野店孤舟」的讀者,以及「鮮習岐黃,有病則惟占勿藥」的貧困民眾,凸顯了這部書的慈善義舉性質。它是一份公共健康知識的禮物,是士人關懷民生疾苦的一種實踐。

總之,《壽世編》是一部極具代表性的清代普及性醫學讀物。它以其清晰的結構、實用的內容、淺白的語言以及多次增訂重刊的歷史,成功地將基礎醫學知識廣泛傳播於民間。它不僅提供了具體的養生、護理和應急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背後所蘊含的集體智慧、無私分享和悲憫情懷,使其超越了一般的醫書範疇,成為一部體現中華傳統文化中「仁者醫人」、「樂善好施」精神的珍貴文獻。對於研究清代社會史、醫療史以及民間知識傳播,這部《壽世編》都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史料。


增纂壽世編序 (1)

壽世編分類重纂序

重刊壽世編序

上卷 (1)

上卷 (2)

上卷 (3)

上卷 (4)

上卷 (5)

上卷 (6)

上卷 (7)

上卷 (8)

上卷 (9)

上卷 (10)

上卷 (11)

上卷 (12)

上卷 (13)

上卷 (14)

上卷 (15)

上卷 (16)

上卷 (17)

上卷 (18)

上卷 (19)

上卷 (20)

上卷 (21)

上卷 (22)

上卷 (23)

上卷 (24)

上卷 (25)

上卷 (26)

上卷 (27)

上卷 (28)

上卷 (29)

上卷 (30)

上卷 (31)

上卷 (32)

上卷 (33)

上卷 (34)

上卷 (35)

上卷 (36)

上卷 (37)

上卷 (38)

上卷 (39)

上卷 (40)

上卷 (41)

上卷 (42)

上卷 (43)

上卷 (44)

上卷 (45)

上卷 (46)

上卷 (47)

上卷 (48)

下卷 (1)

下卷 (2)

下卷 (3)

下卷 (4)

下卷 (5)

下卷 (6)

下卷 (7)

下卷 (8)

下卷 (9)

下卷 (10)

下卷 (11)

下卷 (12)

下卷 (13)

下卷 (14)

下卷 (15)

下卷 (16)

下卷 (17)

下卷 (18)

下卷 (19)

下卷 (20)

下卷 (21)

下卷 (22)

下卷 (23)

下卷 (24)

下卷 (25)

下卷 (26)

下卷 (27)

下卷 (28)

下卷 (29)

下卷 (30)

下卷 (31)

下卷 (32)

下卷 (33)

下卷 (34)

下卷 (35)

下卷 (36)

下卷 (37)

下卷 (38)

下卷 (39)

下卷 (40)

下卷 (41)

續纂壽世編 (1)

續纂壽世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