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編》~ 下卷 (36)
下卷 (36)
1. 雜錄門
有蟲如蟹(有蟲如蟹,走於皮下,作聲如大兒啼,為筋、骨、肉之化。雷丸、雄黃各一兩為末,糝於豬肉片,火上炙熟,食之自安)
肉出如錐(遍身忽然肉出如錐,既癢且痛,不能飲食,此名血窒。若不速治,潰而膿出。赤皮蔥燒灰,和水淋洗,吃豉湯,自安)
毛竅出血(遍身毛竅節次血出,若不出皮,膨脹如鼓,須臾眼、鼻、口被氣脹合,此名血溢。飲生薑汁一盞,即安)
身生貓眼瘡(面上及遍身生瘡似貓兒眼,有光彩,無膿血,但痛癢不常,久則透脛,名曰寒瘡。多食魚、雞、韭、蔥等物,則自愈)
口鼻氣出不散(口鼻中氣出盤旋不散,凝如黑蓋色,過十日漸至肩胸,與肉相連,豎勝金鐵,多因瘧後得之。煎澤瀉湯,日飲三杯,五日乃愈)
渾身生燎疱(渾身生燎疱如甘棠梨,每個破出水,內有石一片如指甲大,疱復生,抽盡肌膚肉,不可治。三稜、蓬朮各五兩為末,分三貼,酒調服,自愈)
人身作兩人(自覺其形作兩人,並臥不辨真假,不語,問亦無對,乃是離魂。辰砂、人參、白茯苓濃煎湯服之,真者氣爽,假者化也。《得效》)
生瘡如櫻桃(項上生瘡如櫻桃大,有五色瘡,破則項皮斷。但逐日飲牛乳,自消)
四肢節脫(四肢節脫,但有皮連,不能舉動,名曰筋解。用酒浸黃蘆三兩,經一宿,焙乾為末,每二錢,酒調下,愈)
身腫如蛇狀(身上及頭面肉上浮腫如蛇狀,取雨滴階磚上苔痕一錢,水化開,塗蛇頭,立消)
身有光色(頭面發熱有光色,他人手近之,有火燒人。用蒜汁半兩,酒調服如蛇狀,即安)
日用食物辨性
黏米(和胃補中,除煩清熱。陳米作團,火煅存性,麻油、膩粉調敷,一切惡瘡,百病不效者)
糯米(堅大便,縮小便,收自汗,發痘瘡。然性黏滯,病人及小兒忌食)
大麥面(平胃止渴,消食療脹,寬中下氣,涼血)
蕎麥麵(降氣寬腸,敷痘瘡潰爛,湯火傷。脾胃虛寒人勿食)
黑豆(補腎鎮心,利水下氣,散熱祛風,稀痘明目,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搗敷一切腫毒)
綠豆(清熱解毒,利小便,止消渴,治瀉痢。研粉敷痘瘡潰爛。豆芽性味雖涼,食多亦動冷氣)
淡豆豉(苦瀉肺,退熱發汗解肌,調中下氣,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懊憹不眠,發斑嘔逆,血痢,溫瘧)
刀豆(溫中下氣,利腸止呃,益腎補元)
黃豆(無毒,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豆芽亦防發瘡動氣)
豌豆(調榮衛,益中平氣,治寒熱,除嘔逆,止瀉痢,利小便,腹脹滿,下乳汁,殺鬼毒。但多食動氣)
蠶豆(快胃利臟,多食發脹)
豇豆(即豆角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榮衛,生精髓,止消渴,解鼠、蛇毒)
白話文:
雜錄門
-
蟲如蟹狀: 皮下有蟲如蟹,發出像嬰兒啼哭的聲音,是筋骨肌肉受損的徵兆。將雷丸、雄黃各一兩研成粉末,拌在豬肉片上炙熟食用,即可痊癒。
-
肉錐狀突起: 全身突然長出像錐子一樣的肉塊,又癢又痛,無法進食,這是血瘀的症狀。若不迅速治療,會潰爛流膿。將赤皮蔥燒成灰,加水清洗患處,並喝豆豉湯,即可痊癒。
-
毛竅出血: 全身毛孔出血,若不出皮,則膨脹如鼓,很快眼鼻口都會因氣脹閉合,這是血溢的症狀。喝一杯生薑汁即可痊癒。
-
貓眼瘡: 面部或全身長出像貓眼一樣的瘡,有光澤,沒有膿血,但會持續疼痛瘙癢,久則會穿透脛骨,稱為寒瘡。多吃魚、雞、韭菜、蔥等食物,即可自愈。
-
口鼻氣滯: 口鼻中排出盤旋不散的氣體,顏色像黑蓋,十天後逐漸蔓延至肩胸,與肌肉相連,堅硬如金鐵,多因瘧疾後遺症引起。煎服澤瀉湯,每日三杯,五天即可痊癒。
-
全身燎疱: 全身長出像甘棠梨一樣的燎疱,每個疱都破裂流出水,裡面有一片指甲大小的石頭,疱又會重新長出來,會損傷肌膚肉體,難以治療。將三稜、蓬朮各五兩研成粉末,分三次用酒送服,即可痊癒。
-
一人成兩人: 自覺身體變成兩個人,同時躺臥,無法分辨真假,不說話,詢問也沒有反應,這是魂魄離體的症狀。用辰砂、人參、白茯苓濃煎後服用,真身則氣爽,假身則會消失。《得效》
-
櫻桃樣瘡: 頸部長出像櫻桃一樣大的瘡,顏色各異,破裂後頸部皮膚會斷裂。持續飲用牛奶,即可自愈。
-
四肢關節脫落: 四肢關節脫落,僅剩皮膚相連,無法活動,稱為筋解。用酒浸泡黃蘆三兩,一夜後焙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即可痊癒。
-
蛇狀腫脹: 身體和面部浮腫,像蛇一樣,取雨後階磚上的苔痕一錢,用水化開,塗在腫脹處,即可消腫。
-
體表發光: 頭面發熱,有光澤,他人靠近會感覺像火燒一樣。用蒜汁半兩,用酒送服,即可痊癒。
-
食物辨性:
-
黏米: 和胃補中,除煩清熱。陳米做成團,火烤存性,用麻油、膩粉調和敷在各種惡瘡上,百病不效者亦可使用。
-
糯米: 固大便,縮小便,止自汗,治痘瘡。但性黏滯,病人和小兒忌食。
-
大麥麵: 平胃止渴,消食療脹,寬中下氣,涼血。
-
蕎麥麵: 降氣寬腸,敷痘瘡潰爛,湯火傷。脾胃虛寒者忌食。
-
黑豆: 補腎鎮心,利水下氣,散熱祛風,明目,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搗碎敷在腫毒處。
-
綠豆: 清熱解毒,利小便,止消渴,治瀉痢。研成粉末敷痘瘡潰爛。豆芽性寒,多吃會動冷氣。
-
淡豆豉: 苦瀉肺,退熱發汗解肌,調中下氣,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懊惱失眠,發斑嘔逆,血痢,溫瘧。
-
刀豆: 溫中下氣,利腸止呃,益腎補元。
-
黃豆: 無毒,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腫毒。豆芽也能預防發瘡動氣。
-
豌豆: 調榮衛,益中平氣,治寒熱,除嘔逆,止瀉痢,利小便,治腹脹滿,下乳汁,殺鬼毒。但多吃會動氣。
-
蠶豆: 健胃利臟,多吃會脹氣。
-
豇豆: (即豆角) 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榮衛,生精髓,止消渴,解鼠蛇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