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諸君子

《壽世編》~ 上卷 (22)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2)

1. 小兒門

(初生二便不通,臍氣時啼,口疳,臍風,口舌生瘡,馬牙,痐瘡,夜啼,吐蛔蟲,睡臥自汗,痄腮,兩頤生核不吮乳名曰鎖,丹毒,風瘡疥癬,赤遊風,月蝕瘡,耳前後生瘡,白禿癩瘡,眉叢生瘡,眼生白點,膿耳,軟癤疳疾,五疳諸疾,面黃肌瘦,腹大筋青等症,驚風,急驚風慢驚風,小兒猝死,小兒螳螂子方,鎮驚丸,斷乳方,後續附各症四十方)

初生二便不通

令女人以熱水漱淨口,嗍兒前後心及臍下,數次即通。

臍氣時啼二方

烏藥、小茴俱鹽水炒,陳皮、甘草、生白芍、勾藤各等分,加青皮少許,酒炒,水煎服。

雞肫內皮,去淨屎,勿沾水,納薄薑片於內,煨灱,研末,燈心湯下。

口疳

先用青布包手指,蘸甘草水洗淨口內白皮,再以雄黃、硼砂等分,研末,敥之自愈。

臍風二方

艾葉燒存性,填滿臍中,以綢絹包定。

大蒜切片貼臍上,用艾灸之。若口有艾氣,愈。此方兼治撮口風。

口舌生瘡二方

桑白中汁抹之,立愈。

生黃柏末塗之,亦妙。

馬牙二方

百草霜、雄雞屎和勻搽之。

以銀針挑破白硬處,取地蝨焙,研末,和麻油調搽。

痐瘡四方

雞蛋三個煮熟,去白用黃,炒去油,搽數次即愈。

川椒、銀花、茄樹子、松樹根,煎水常洗。

黃丹、陀僧、甘石各等分為末,子松樹皮,豬油調勻,紙包點燃,滴油調搽。

艾葉、銀花、甘草、皂角、莊黃、白芷,煎水洗。

夜啼四方

抱雞婆置熱水盆內,兩翅拍水一陣,取雞出,乘熱水將兒洗浴。

燈花五個為末,塗乳頭上,令兒吮之。

牽牛子研末,水調,敷兒臍上。

畫驢子一個,以腳朝上,倒貼兒所睡床頭。

吐蛔蟲

陳皮、半夏薑汁炒、白茯苓各一錢,苦楝根皮二錢,甘草五分,生薑一小片引,水煎服。

睡臥自汗二方

舊爛蒲扇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三餞,以溫熱酒下。

紅棗、浮麥同煎濃汁,服,亦妙。

痄腮二方

青果核醋磨塗之。如無青果時,即橄欖核亦可。

赤小豆七粒為末,醋調敷之。

兩頤生核不吮乳名曰鎖

銀針挑破口內腮上硬核,連筋取出。外面患上,炙艾一灸。

丹毒二方

三稜針照圓圈針破,出紫血即愈。

豬油切薄片,腋下夾熱貼之。冷則頻易,多貼神效。

風瘡疥癬二方

苦參五錢,胡麻仁、蔓荊子、牛蒡子、白蒺藜去刺皆炒,何首烏、威靈仙、荊芥穗各三錢,石菖蒲、干菊花各二錢,共為細末,酒糊丸,每服二、三錢,竹葉、燈心湯下。

以藁本煎湯洗澡、洗衣,久之自愈。

赤遊風

千腳泥一兩烘乾,珍珠三分,同研細末,茶油調敷

月蝕瘡

黃連研末,麻油調搽。

耳前後生瘡

黃柏、枯礬、螵蛸、滑石各等分,為末,搽之。如瘡乾用豬油調搽。

白話文:

小兒門

新生兒大小便不通,臍部脹氣哭鬧,口腔潰瘍,臍部炎症,口舌生瘡,馬牙,膿瘡,夜啼,吐蛔蟲,睡覺出汗,腮腺炎,下巴長硬塊不吃奶(鎖),丹毒,皮膚病(疥癬等),丹毒樣皮膚病,月蝕瘡,耳周圍生瘡,禿髮,眉毛處生瘡,眼白有白點,膿性中耳炎,軟組織感染,各種疳疾,面黃肌瘦,大肚子青筋暴露等症狀,驚風(包括急驚風和慢驚風),小兒猝死,以及治療這些疾病的處方(小兒螳螂子方,鎮驚丸,斷乳方等,共四十方)。

新生兒大小便不通:

讓產婦用熱水漱口,然後用嘴含住嬰兒的胸口和腹部下方,重複幾次即可通暢。

臍部脹氣哭鬧(二方):

烏藥、小茴香用鹽水炒制,陳皮、甘草、生白芍、鉤藤等量,再加少量青皮,用酒炒制,水煎服。

雞胗內膜,洗淨後不要沾水,放進薄薑片,煨熟,研磨成粉,用燈芯湯送服。

口腔潰瘍:

先用乾淨的青布包裹手指,蘸甘草水清洗口腔內的白膜,然後用雄黃、硼砂等量研磨成粉末,塗抹即可痊癒。

臍部炎症(二方):

艾葉燒成灰,填滿肚臍,用綢布包好。

大蒜切片貼在肚臍上,用艾灸。如果口中聞到艾草味,就表示痊癒了。此方也可治療口角炎。

口舌生瘡(二方):

桑白皮汁塗抹,立即痊癒。

生黃柏研磨成粉末塗抹,效果也很好。

馬牙(二方):

百草霜、雄雞糞便混合均勻塗抹。

用銀針挑破白色堅硬的部分,取地蝨蟲烘乾研磨成粉,再用麻油調和塗抹。

膿瘡(四方):

雞蛋三個煮熟,取蛋黃,炒去油,塗抹幾次即可痊癒。

川椒、金銀花、茄子根、松樹根煎水清洗。

黃丹、硃砂、滑石等量研磨成粉,用松樹皮和豬油調勻,用紙包住點燃,滴油塗抹。

艾葉、金銀花、甘草、皂莢、黃柏、白芷煎水清洗。

夜啼(四方):

將一隻母雞放入熱水盆中,拍打翅膀片刻,取出雞,用熱水給孩子洗澡。

燈芯草五個研磨成粉,塗在乳頭上,讓孩子吮吸。

牽牛子研磨成粉,用水調和,敷在孩子的肚臍上。

畫一匹驢子,腳朝上,倒貼在孩子睡覺的床頭。

吐蛔蟲:

陳皮、半夏(用薑汁炒制)、白茯苓各一錢,苦楝根皮二錢,甘草五分,生薑一小片引藥,水煎服。

睡臥出汗(二方):

舊蒲扇燒成灰,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熱的酒送服。

紅棗、浮麥一起煎成濃汁服用,效果也很好。

腮腺炎(二方):

青果核用醋磨碎塗抹。如果沒有青果,可以用橄欖核代替。

赤小豆七粒研磨成粉,用醋調和塗抹。

下巴長硬塊不吃奶(鎖):

用銀針挑破口腔內腮腺上的硬塊,連同筋一起取出。外部患處,用艾灸灸灼。

丹毒(二方):

用三棱針按圓圈針刺放血,排出紫血即可痊癒。

豬油切成薄片,夾在腋下熱敷。冷了就換新的,多敷效果很好。

皮膚病(疥癬等)(二方):

苦參五錢,胡麻仁、蔓荊子、牛蒡子、白蒺藜(去刺)都炒制,何首烏、威靈仙、荊芥穗各三錢,石菖蒲、幹菊花各二錢,混合研磨成細粉,用酒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竹葉、燈芯湯送服。

用白芷煎水洗澡、洗衣服,長期堅持就會痊癒。

丹毒樣皮膚病:

千足蟲一兩烘乾,珍珠三分,一起研磨成細粉,用茶油調和塗抹。

月蝕瘡:

黃連研磨成粉,用麻油調和塗抹。

耳周圍生瘡:

黃柏、枯礬、螵蛸、滑石等量研磨成粉,塗抹。如果瘡口乾燥,用豬油調和塗抹。